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位於陝北革命老區吳起縣,在勝利山「切尾巴戰役」遺址建立,是革命聖地延安紅色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兼有教育、旅遊、休閒功能,具有國家重點紅色旅遊目的地意義的紀念性主題公園。自2007年開始建設。紀念園內包括的項目主要由五大廣場(入口廣場、轉移轉折廣場、雪山草地廣場、會師廣場、勝利廣場),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寨子梁戰爭演練區、切尾巴戰役役址、遵義會址[1]等景點組成,歷史厚重,景色迷人,環境優雅。

基本介紹

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占地4.5平方公里,立足「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和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出發點」,以紀念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經過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吳起為主題,以弘揚長征精神,回顧長征歷史,保護長征戰場遺址地為主要內容,是一個兼有教育、旅遊、休閒功能,具有國家重點紅色旅遊目的地意義的紀念性主題公園,主要有山水、園林和革命紀念地等旅遊資源類型種類。園區以紅色旅遊為主,設有五大廣場(入口廣場、轉移轉折廣場、雪山草地廣場、會師廣場、勝利廣場),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2]紀念碑、西南入口景區、寨子梁戰爭演練區、按1:1複製修建的遵義會址、濱河公園、森林公園、「切尾巴」戰鬥指揮所、彭大將軍橫刀立馬、等景點。

景點景觀

紀念園前,有5個紅色「五角星」,後面是三個弓形門樓,在中間門樓上柱寫着「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幾個大字。門樓後面就是沿山坡修建的台階和平地。在台階的中間,是一層紅色的石面,上面寫着紅軍長征的日誌,反映了長征中的重要事件和主要會議等內容。上一段台階就會有一塊小廣場,在廣場和石階的兩邊,還有許多紅色的火炬。在小廣場的裡面有大型石塑像,有反映紅軍轉移轉斬離開老區時軍民分別、依依不捨的情景的;有反映紅軍翻越皚皚雪山、過茫茫草地艱苦場面的。特別是兩幅反映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的塑像,畫面里有兩方紅軍緊緊握手,歡呼勝利的場面。這些台階共有250個,寓意紅軍2萬5千里長征的路程。

上到頂頭,在半山腰處有一個大廣場,占地約10畝,中間有一個矗立的石碑,石碑上刻着「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幾個大字。據介紹碑高為19.35米,寓意為1935年;碑底直徑為10.19米,寓意為10月19日;碑座有7個台階,代表長征勝利70周年;碑頂設有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會師的頭像,寓意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會師;碑基鋪墊綠色的地坪,碑座以大理石貼面,碑體為四角立柱體。在廣場的前面,還有一個小號兵吹號的塑像。

在廣場後面,還有「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進館參觀,主要是反映紅軍長征的情況。在館裡面我們看到,四路紅軍長征歷時兩年多,行程共6萬5千餘里,途徑14省,翻越21座大山,進行重要戰役戰鬥近600次,各路紅軍長征出發時20多萬人,結束時保存下來的是5萬7千人。館裡面有謝覺哉憶紅軍1935年冬初到吳起鎮、宿麥地所寫的一首詩:「露天麥地覆棉裳,鐵杖為樁系馬韁。穩睡恰如春夜暖,天明始覺滿身霜。」據說當時吳起鎮住戶很少,大批紅軍來了後根本無房可住,只能露宿街頭,謝老的這首詩既能反映出那時紅軍的艱苦生活,又反映出老一輩革命家樂觀主義的精神。

視頻

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相關視頻

陝西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落腳點
Vlog | 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講解員誦新時代版《長征組歌》之《到吳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