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茱萸(芸香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茱萸

來自 植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吳茱萸

界:植物界

無患子目芸香科

吳茱萸屬

芸香系列農作物

吳茱萸,為無患子目芸香科吳茱萸屬芸香系列農作物。 [1]

簡介

吳茱萸:別名吳萸_茶辣_漆辣子_米辣子_臭辣子樹_左力純幽子,為無患子目芸香科吳茱萸屬香系列農作物,原產於亞洲中國、日本,我國分布於秦嶺以南各地,海南未見有自然分布,曾引進栽培,均生長不良。野生於海拔10-1500m的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多見於向陽坡地。1981年命名。分布廣,適應性強,其器官形態變異頗大,因產地不同而變種多,商品名也不少。杜吳萸,主產於浙江省縉雲、麗水、永泰、昌化。常德吳萸,產區於湖南西部與貴州東北部。川吳萸,產區是四川和貴州部分地區。廣西吳萸,產於廣西與其鄰接的貴州部分地區。。

我國古老的傳統中藥植物,嫩果經泡製涼干後,即是中藥吳萸,是苦味健胃劑和鎮痛劑,又作驅蛔蟲藥。王維七言絕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吳茱萸。而古人插茱萸,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辟邪」。

顏色分類:綠色_紫色 作物分類:藥材 味道分類:苦澀 形狀分類:球形 光照需求:中光

開花季節:春季 培育難度:中等 適宜溫度:25℃±4℃ 酸鹼範圍:6.2±.5(PH)

吳茱萸作物特徵

小喬木或灌木,株高3-5m。嫩枝暗紫紅色,與嫩芽同被灰黃或紅銹色絨毛,或疏短毛。葉有小葉5-11片,小葉薄至厚紙質,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葉軸下部的較小,兩側對稱或一側的基部稍偏斜,邊全緣或淺波浪狀,小葉兩面及葉軸被長柔毛,毛密如氈狀,或僅中脈兩側被短毛,油點大且多。

吳茱萸種植方法

喜陽光充足、溫暖的氣候環境。雖然也較為耐寒,但冬季嚴寒多風且乾燥的地區則生長不良。在陰濕地帶病害多,結果少,亦不宜生長。吳茱萸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過於粘重而乾燥的黃泥外,中性、微鹼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種植生長,尤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為好。不耐澇、低洼積水的土地不宜生長。

吳茱萸繁殖方式

根插:選擇樹齡4-6年生,長勢旺盛,根系發達的樹作為母株。2月上旬,刨開樹根周圍的土壤,切取筆桿粗的側根,截成長18-20cm的小段,作為插穗,插入苗床溝內深約10-13cm。1個月左右長出新芽,翌春苗高70cm以上時,即可移栽,2-3年後便能開花結果。此法簡便易行,繁殖快,成活率高達80%以上,而且生長快,結果早,因而是產地普遍採用的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慢,且易發生變異,難以保持母株的優良性狀,因此生產上很少採用。

吳茱萸開花形態

花期4-6月,果期8-11月。花序頂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離,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離。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鑷合排列。雄花花瓣腹面被疏長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絲均被白色長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鱗片狀或短線狀或兼有細小的不育花葯,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長毛。果密集或疏離,暗紫紅色,有大油點,每分果瓣有1種子。種子近圓球形,一端鈍尖,腹面略平坦,褐黑色,有光澤。

參考來源

  1. 吳茱萸, 植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