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吳大澂紀念館

吳大澂紀念館坐落於穆稜河畔興源鎮的糧台山腳下,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整個館身以沉穩的灰色調為主,建築風格為清代的仿古建築,廊檐斗拱,紅松雕花鑲嵌。紀念館共分三個部分。正殿中矗立吳大澂的塑像。吳大澂是江蘇省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代官員、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善畫山水、花卉[1],書法精於篆書。

目錄

基本介紹

吳大澂紀念館坐落於穆稜河畔興源鎮的糧台山腳下,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整個館身以沉穩的灰色調為主,建築風格為清代的仿古建築,廊檐斗拱,紅松雕花鑲嵌。紀念館共分三個部分。正殿中矗立吳大澂的塑像。吳大澂是江蘇省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代官員、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2],善畫山水、花卉,書法精於篆書。他被封為欽差大臣奉旨勘察中俄邊界,屯墾戍邊,在穆稜市興源鎮設立招墾局,開發邊疆,後官至頭品頂戴兵部尚書。千年歷史的糧台山腳下,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極其醒目,這裡就是吳大澂紀念館。這位清末奉旨屯糧戍邊開發穆稜河的第一人。邊走邊看,仿佛自己走進了那個時代。仿佛看到那個時期的人民為了建設家園在辛勤的勞作着。

展廳展館

正殿分別從開禁寧古塔、移民實邊、糧台山、開通驛道、巡邊設防、龍虎石刻、琿春勘界、出使朝鮮等方面展示吳大澂的全部事跡。

左殿展示了興源鎮的歷史、人物、古蹟及發展三個部分。出生在興源而後走向世界、現居韓國的世界帽子大王白聖鶴,現任韓國OBS京仁TV理事會議長,是國際知名企業家,旗下企業30餘家,年創產值20億美元。生活的艱辛和創業的艱難,讓白聖鶴常懷感恩之心,熱衷於社會慈善事業,上世紀90年代他在家鄉興源鎮投資興建了日善中學,並設立了日善和白鶴兩項獎學金,以獎勵幫助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獲得更大的學業上的進步。農民畫家薛長傑,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分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牡丹江冰雪畫院副院長。

右殿90平方米,展示了穆稜河文化。以時間為序,重點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穆稜大地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紀念館的建設,對於紀念吳大澂的豐功偉績,提升城市人文底蘊,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館藏實力

作品《秋韻》、《與月爭輝》分別在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英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有多件作品被國內外收藏,他本人被編入黑龍江畫壇百傑。

建築布局

紀念館坐落在穆稜河畔糧台山下,占地面積2萬多平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整個館身以沉穩的灰色調為主,建築風格為清代的仿古建築,廊檐斗拱,紅松雕花鑲嵌。

其他信息

榮譽

《吳大澂紀念館》是穆稜河文化系列工程之一,是全國首家「吳大澂紀念館」,此館的創建對經濟發展及文化進步都有着深遠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

該館是穆稜河歷史文化標誌性建築,是興源人的第三名片,是全國第一家吳大澂紀念館。是千里穆稜河上的重要人文景觀和黑龍江省東部古文化旅遊目的地。 ?紀念館實行免費開放,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參觀團體300餘次,遊客2萬人次,今年預計將達8000人次。紀念館對於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和文化氛圍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對歷史永恆的紀念,它具有藝術魅力的復原性,不僅推動了興源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對於拉動地方經濟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

「吳大澂紀念館」真實再現了吳大澂當年開禁墾荒、琿春勘界、巡邊設防、出使朝鮮以及甲午海戰等珍貴史實。一代名臣的崇高威望,獨具特色的紀念性建築,豐富的館藏文物,優美的館區環境,規範的管理服務,使吳大澂紀念館成為展現興源「文化古鎮」的重要窗口。

視頻

吳大澂紀念館 相關視頻

【雲遊龍江】穆稜:吳大澂紀念館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吳大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