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吐魯番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吐魯番博物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木納爾路和沙河子路交界處,是吐魯番市屬綜合性博物館

簡介

1989年,吐魯番博物館由吐魯番地區投資80萬元人民幣建成,1990年,正式成立了吐魯番地區博物館,是隸屬吐魯番地區文物局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正科級。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內有陳列展廳4個,約1650平方米,常設展廳包括:出土文物陳列廳、巨犀化石陳列廳、古屍陳列廳。1999年,吐魯番地區博物館被定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3月30日,吐魯番博物館正式免費開放。2008年6月2日,因吐魯番博物館搬遷而閉館。

2006年9月,吐魯番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2009年9月26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新館建築面積13291.3平方米,展陳面積4126平方米,地上三層,東北角設有一座56米高的觀光塔。弧形外牆嵌有反映吐魯番地區四千年歷史的浮雕

吐魯番博物新館首批對外開放的展廳是「吐魯番地區通史陳列廳」、「巨犀化石陳廳」。此後又陸續開放了「吐魯番地區出土文書陳列廳」、「古錢幣陳列廳」、「沉睡千年——吐魯番出土乾屍及其隨葬遺物展陳列廳」等。吐魯番博物館的館藏規模在整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藏文物20325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二級文物61件、三級文物148件。

2017年,吐魯番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1]

巨犀化石陳列廳

走進吐魯番博物館二樓大廳,首先進入的展廳是巨犀化石陳列廳。作為「鎮館之寶」之一的吐魯番美麗巨犀化石,是我國發現的唯一完整的巨犀骨架。這副巨犀化石是1993年在修築蘭新鐵路複線過程中,在吐魯番東部的飛躍火車站發現的。巨犀化石體長約9米,高約5米,活着時體重約30噸,是陸地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哺乳動物。阿依努爾·卡得爾說:「吐魯番美麗巨犀生活在距今2400萬年前的漸新世,當時的吐魯番是一片汪洋大海,氣候也特別濕潤,長滿了各類植物,當時巨犀、長頸鹿、大象這樣的動物徜徉在這裡,但是後來發生了地殼運動,青藏高原急劇隆起,適合他們生存的森林草原環境逐漸被荒漠取代,因此,吐魯番美麗巨犀在漸新世末期滅絕。」

走出巨犀化石陳列廳,來到一旁的文書陳列廳。吐魯番文書涵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內容種類包括信札契約佛經衣物疏藥方等幾十種,內容豐富,涉及古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為我們了解古代吐魯番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提供了翔實的材料。阿依努爾·卡得爾說:「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從洋海墓地出土的文書,這是紙鞋、紙腰帶、紙帽,是古代人的陪葬品。這是女性衣物疏、男性衣物疏,衣物疏是記錄死者陪葬品的清單,它的內容隨着時代的變遷,在不斷地豐富,所以衣物疏是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習俗的重要資料。」

乾屍陳列廳

吐魯番是世界上堪與埃及媲美的乾屍出土地,吐魯番出土的乾屍,歷經千百年而不腐,這都得益於乾燥少雨的自然氣候環境和獨特的地理條件。阿依努爾·卡得爾說:「吐魯番出土的乾屍因為數量之多,人種豐富,完整度是居世界首位的。吐魯番是亞歐大陸的要衝,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此在古代的時候許許多多的使者、商人,包括僧侶,經過這裡或是長期的居住在這裡。所以他們的遺體、遺蹟留在這裡成為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在乾屍陳列廳,藏有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假肢,距今有2500多年歷史的薩滿巫師乾屍等。還有惟妙惟肖的「莊園生活圖」,這幅圖複製阿斯塔那408號墓室,原畫位於墓室的後壁,長209厘米,高68厘米,畫面可分為三大部分。阿依努爾·卡得爾說:「中間是墓主人一妻一妾,他的家眷坐在案前,雙手合十。在上面可以看到有北斗和三台閃爍,還有日像和月像,墓主人出行還可以騎馬,可以坐他的牛車,這是墓主人的田地,可能是種植農作物或經濟作物的田地,這是樹,可以看到『樹』字在這裡,一般認為是桑樹,是高昌絲織產業的基礎。這裡還有蕎麥類的植物,應該是葡萄地,可以看到『葡萄』兩個字。這裡是墓主人的傭人,有訓駱駝的、磨麵的、打水的都有,墓主人的弓和箭也高高地掛在上面,整幅畫表現了墓主人的生活莊園以及他的戎馬生涯。[2]

視頻

吐魯番博物館 相關視頻

《吐魯番博物館》第一集 鎮館之寶
走進吐魯番博物館,看這些罕見文物,為我們展現哪些輝煌歷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