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水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合水縣hhttp://pic.gansudaily.com.cn/0/12/12/76/12127646_362091.jpg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每日甘肅網

合水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處於東經107°51'—108°42'、北緯35°36'—36°37'之間,東鄰陝西省富縣,西與西峰區慶城縣相連,南與寧縣接壤,北靠華池縣及陝西省志丹縣。總面積2941.78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合水縣轄5個鎮、7個鄉,共5個社區,80個村,49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88萬人(2018年),有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東鄉族苗族壯族土家族、裕固族等9個民族。

是著名的黃河象故里,古石刻之鄉,有"天然水庫"、"北地江南"之稱。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1]

建制沿革

20萬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5000年前,人類在合水的生產活動已具規模,隋末設縣,已有1300餘年的建制史。

秦朝時設義渠縣。

西漢設略畔道和除道縣(一說為直道);新莽時期改略畔道為延年道;東漢末年二縣縣府南遷陝西,地域為羌胡所占,直至南北朝。

西魏時期設蔚州。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設合水縣(治在今慶城);仁壽二年(602年)設華池縣;義寧元年(617年)設樂蟠縣

唐武德六年(624年)增設蟠交縣;天寶元年(742年),改蟠交縣為合水縣。

宋熙寧四年(1071年),廢樂蟠,地域歸合水。

金、元、明、清皆歸慶陽府轄。

民國屬涇原道。

1949年9月21日,合水縣縣治由老城鎮遷至西華池鎮;

1958年12月20日,裁合水縣,分屬寧縣、慶陽縣轄。

1961年12月15日,復置合水縣,縣城設西華池。[4]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合水縣轄5個鎮(太白鎮、老城鎮、西華池鎮、板橋鎮、何家畔鎮),7個鄉(蒿咀鋪鄉、店子鄉、吉峴鄉、固城鄉、段家集鄉、太莪鄉、肖咀鄉),共5個社區,80個村,498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合水縣位於甘肅省東部,處於東經107°51'—108°42'、北緯35°36'—36°37'之間[1],東鄰陝西省富縣,西與西峰、慶城縣相連,南與寧縣接壤,北靠華池及陝西省志丹縣。總面積2941.78平方公里。

地貌

合水縣地勢山川相間,東北高,西南低,子午嶺縱貫南北,將全縣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呈現出東水東流,西水西去之勢,平均海拔1298.7米。

氣候

合水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總日照時數2376-2492小時,無霜期為155-160天,年均降雨量560-590毫米。

水文

合水縣境內有縣川河、馬蓮河、固城河、苗村河、葫蘆河五條河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合水縣已探明礦產資源有石油、煤炭等,石油儲量2.7億噸,石油產能突破70萬噸。煤炭總儲量71.3億噸、煤層氣貯量2150億立方米,平均可採煤厚度6.46米,分布穩定,構造簡單。

水資源

合水縣河流年平均總徑流量3.2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3.97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合水縣境內有藥材150多種(秦艽、甘草、麻黃、柴胡、遠志、杏仁等),野生動物140餘種(梅花鹿、狐、黃羊、野豬等)。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縣總人口17.88萬人,常住人口15.4萬人,城鎮人口5.69萬人,城鎮化率36.95%。人口出生率11.39‰,死亡率7.62‰,自增率3.77‰。在全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占21.3%,人口數3.28萬人;15歲人口占1.04%,人口數0.16萬人;15-64歲人口占67.6%,人口數10.41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占11.1%,人口數1.71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05,人口數2.78萬人。

經濟概述

綜述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3.51億元,同比增長2.8%(按可比價格,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4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4.88億元,同比增長3.7%;第三產業增加值13.39億元,同比下降0.6%。從三次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結構由2017年19.03:52.87:28.1調整為9.79:65.18:25.0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4905元(按年平均匯率1美元=6.6174元人民幣折算為5421美元),同比增長1.8%。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8.8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5.33億元,同比增長4.12%。其中:小農業增加值2.99億元,同比下降2.51%;林業增加值0.27億元,同比增長9.67%;牧業增加值1.97億元,同比增長22.37%;漁業增加值57.7萬元,同比下降26.72%;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09億元,同比增長0.52%。

2018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8175.36畝, 同比下降8.01%, 糧食總產量達到73008噸,同比增長17.74%。其中夏糧播種面積60669畝,同比下降5.31%,總產量12813.3噸,同比下降0.01%;秋糧播種面積177506.36畝,同比下降2.7%,總產量60194.7噸,同比增長17.75%。油料播種面積28561.9畝,同比增長77.14%,總產量2523.3噸,同比增長25.98%;蔬菜面積57624.17畝,同比增長26.54%,產量48479.6噸,同比增長47.2%;果園面積103732.05畝,同比增長1.39%。水果總產量37062噸,同比下降51.12%,其中蘋果面積89945.55畝,同比增長1.17%,產量35434噸,同比下降50.86%。

2018年,年末大牲畜存欄24302頭,同比下降7.77%。其中牛存欄22394頭,同比下降7.88%;牛出欄11986頭,同比增長4.02%。豬存欄35144頭, 同比增長4.48%;豬出欄37371頭,同比增長2.34%。羊存欄179360隻, 同比增長11.19%;羊出欄134096隻,同比增長4.94%。肉類總產量6534噸。

全縣水產品產量100噸,同比下降14.44%。

2018年,年末耕地面積34.68萬畝,年末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2067畝,同比增長6%;保證灌溉面積達到30178畝,同比增長8%。農業機械總動力14.89萬千瓦,同比增長6.9%。

2018年,當年完成造林面積90000畝,同比下降0.01 %。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年全縣工業實現增加值34.83億元,同比增長3.7%。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11億元,同比下降28.3%;實現增加值4271萬元,同比增長0.9%;完成銷售產值2.95億元,同比下降33.7%,產品產銷率為94.73%。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332萬元,同比下降2.2%。

2018年,全年全縣建築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6500萬元,實現增加值431萬元,同比增長23%。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4.51億元,同比下降27%。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18個,完成投資9.03億元,同比下降17.7%;5000萬元以下項目42個,完成投資2.07億元,同比下降70.6%。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0.25億元,同比下降70.3%;第二產業完成1.11億元,同比下降63%;第三產業完成13.15億元,同比下降18%。

2018年,全年房地產投資完成3.41億元,同比增長80.6%。房屋施工面積25.49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2018年,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5億元,同比增長8.7%。按規模分,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233萬元,同比下降12.4%;限額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2億元,同比增長9.7%。按城鄉分,城鎮9.06億元,增長9%;農村4.98億元,同比增長8.1%。按行業分,批發業3.52億元,增長8%;零售業8億元,增長9.2%;住宿業850.6萬元,增長3.55%;餐飲業2.44億元,增長8.2%。

旅遊

2018年,包家寨子革命紀念館、黃河古象森林公園、南區文化廣場建成開放,陝甘紅軍紀念園布展完工。建成旅遊農家樂8戶,累計達到36戶,全縣共接待各類旅遊人數63.2萬人(次),實現旅遊業收入3.6億元。

財政、金融和保險

2018年,年末全縣累計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24426萬元,同比增長11.45%。小口徑財政收入14560萬元,同比增長5.88%,各項稅收完成7123萬元,同比增長6.84%,占財政收入的48.9%,非稅收入7437萬元,同比增長4.97%。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66498萬元,同比下降3.05%,其中八項支出105869萬元,同比下降5.03%。

2018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32180萬元,比年初增長2.44%,其中住戶存款518233萬元,比年初增長6.44%,非金融企業存款59251萬元,比年初下降-29.97%。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48383萬元,比年初下降1.69%,其中,短期貸款99488萬元,比年初下降26.69%;中長期貸款169193萬元,比年初增長29.98%。

2018年,全縣財險和壽險保費總收入7396.27萬元,同比增長4.34%,其中壽險保費收入4954.2萬元,同比增長0.6 %;財險保費收入2442.07萬元,同比增長12.8%。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674.96萬元,其中:壽險支付1474.96萬元,賠付率29.8%;財險支付1200萬元,賠付率49.1%。[2]

交通運輸

2018年,全縣客運量270萬人次,同比增長74.8%,客運周轉量6000萬人公里,同比下降58.4%;貨運量達到 96.9萬噸,同比下降2.7%,貨運周轉量14699.8萬噸公里,同比下降0.2%。

社會事業

合水位於陝甘寧三省交匯,區位優勢明顯,國道309、211交錯過境,青蘭高速穿境而過,銀西高速、南太高速合水段正在建設當中,鄉鎮通油路率達到100%,村通水泥路、安全飲水、標準化衛生室、鄉村舞台,組通砂石路、通動力電,戶通照明電實現了全覆蓋。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4.6平方公里,市政建設日新月異,服務一應俱全,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全縣有中小學117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3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通訊網絡覆蓋全境,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7%。

郵電

2018年,全年完成郵政通信業務總量11153萬元,同比增長10.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154萬元,電信業務總量3300萬元,移動業務總量6700萬元,聯通業務總量672萬元。固定電話用戶年末累計達到 20664部,移動用戶年末累計達到168000戶,互聯網用戶年末達到51978戶。

環境保護

2018年,全年削減化學需氧量62.5噸,削減氨氮4.5噸,削減二氧化硫10噸,削減氮氧化物0.75噸。城區二氧化硫濃度0.019mg/m3、二氧化氮濃度0.014mg/m3、可吸收顆粒物0.088mg/m3,平均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鐵李川大橋地表水2018水質現狀Ⅴ類,新村水庫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縣城城區及交通幹線環境噪聲分別為49.6分貝、60.3分貝,平均等效聲級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Ⅰ、Ⅳ類晝間標準。對太莪、吉峴、肖咀、段家集、店子、王家河水源地、太樂溝水源地7個鄉鎮地下水進行了監測,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Ⅲ類標準。

安全生產

2018年,全縣共發生生產安全事故25起,死亡6人,受傷32人,經濟損失0.71萬元。事故指標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指標範圍內,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教育事業

2018年,全縣內共有各類學校173所,其中:普通高級1所,職業中學1所,獨立初中2所,九年制學校5所,小學28所,教學點43所, 幼兒園93所(其中公辦82所,民辦11所);共有教職工2151人。年末在校學生27687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1876人,初中在校學生數4770人,職專在校學生數1180人,小學在校學生12908人,幼兒園在校學生數6953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為94.5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2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33%。全縣二本以上院校高考錄取人數294人。

文化事業

2018年,全縣現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各1所,文聯組織1個,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全年藝術演出134場(次),觀眾達4.5萬人(次),藏書6.9萬冊,文物藏量3291件。電視台、廣播電台各1座,電視覆蓋率和廣播覆蓋率達到100%,全縣擁有有線數字電視用戶4684戶。鄉鎮文化站12個,建成鄉村舞台80個、文化集市6處,農家書屋80個。生產香包、刺繡等民俗文化產品20萬件。文化企業達到60戶。開展農民豐收節、金秋廣場文化月、科普大篷車等活動500多場(次),合水剪紙參與了央視《魅力中國城》欄目競演,麵塑藝術走出國門,遠赴埃及、蒙古等國家展演。中央電視台《鄉約》欄目走進合水。

醫療衛生

2018年,全縣擁有衛生機構135個,其中綜合醫院1個、中醫醫院1個,衛生院11個(中心衛生院3個、鄉衛生院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村衛生室82個、民營醫療機構(個體診所)36個。衛生床位數803張。衛生技術人員74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50人,註冊護士338人。年末醫療機構共接診門診患者34.67萬人次,住院2.1萬人次,業務收入8443.9萬元。

體育事業

2018年,全縣共有體育場地數231個,舉辦縣級以上運動會7次,參加縣級以上運動會運動員人數30000人次,在市級以上運動會上全縣體育健兒共奪得3枚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等級教練員5人,等級裁判員4人。成功舉辦2018中國(慶陽·合水)秦直道體育嘉年華系列活動。

社會保障

2018年,年末全縣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398 人,繳費人數為 2719人,征繳養老保險基金4642萬元;全縣現有退休職工1964人,當年辦理退休手續289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4628人,征繳失業保險基金178 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位9612人,征繳工傷保險基金216 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位6555人,征繳生育保險金82萬元。

2018年,年末全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應參保人數為106285人,參保人數為105939人,參保率為99.67%。60歲以上已享受待遇人數為22023人,發放養老保險待遇3374.89萬元,養老保險待遇發放率為100%。

2018年,年末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8690人,征繳基本醫療保險基金2957萬元(其中征繳個人保險費 678萬元,單位保險費2279萬元,其中:縣財政撥付 1800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應參保6836人,參保率為 71%;征繳個人保險費104.456萬元。年末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4.98萬人,參合率為98.28%。全年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總額為10977.18萬元,累計受益13.82萬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21651戶65895 人,222.18 萬元。

2018年,年末全縣保障城市低保對象 1371戶 2876 人,發放保障金1529.54萬元,比上年減少21.71萬元;保障農村低保對象4664戶13801人,發放保障金 1954.1154萬元,比上年減少2302.6360萬元。

2018年,年末全縣新增城鎮就業270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

居民生活

2018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0.7元,同比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20740元,同比增長9.6%,經營淨收入4622.6元,同比增長7.3%,財產性淨收入754.2元,同比增長5.8%;轉移性淨收入為2693.9元,同比增長6.4%。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5962.5元,同比增長15.8%。其中食品支出4779.4元,同比增長8.3%;恩格爾係數是29.9%,比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717.5元,同比增長9.09%。在收入中工資性收入3196.7元,同比增長9.3%,經營淨收入3793.6元,同比增長9.9%,財產性淨收入47元,同比增長5%,轉移性淨收入為1680.2元,同比增長7.1%。農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703.8元,同比增長11.2%。其中食品支出3038.8元,同比增長12.8%;恩格爾係數是34.9%,比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

歷史文化

地方民俗

社火

合水社火通常認為其歷史內涵是祭祀社神的一種民間儀式。「社」,就是土神,「火」即「火把」,「火堆」或「焰火」。杜佑《通典》載有古代軍事編制中「五人為列,二列為火」的說法,「社火」之「火」疑為最初的一種軍事性質的部落編制,按照上古先民既是勞動者又是戰士的雙重身份看,「社火」最初無疑是軍事編制部落或民族編制,在「社火」中表現戰爭,從殘殺俘虜內容的節目來看,表演藝術起源時是為了祀神的,後來才開始由祀神到娛人的慢慢轉變。

秧歌

合水秧歌是社火中出現的一種形式,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後興起,演員們打扮,有的服裝一律,有的則夾雜着民間貪官、乞丐,算命先生、丑婆等,伴着秧歌鑼鼓,扭來扭去,盡情發揮表演特長。丑婆婆是最活躍的人物,面妝極為丑,大腳片,老麻子臉,大嘴,耳弔紙炮,手持兩個棒槌,一邊演出,一邊自由出入隊中,還說些俏皮引人發笑的話,增添喜歡氛圍。合水秧歌的特點是徒手表演,其動作特性和動律可以概括為抻、甩、擰、纏等四個字。

名優特產

合水縣特產有:臊子麵、涼粉、粘面、玉面、麻浮、煎餅、攪團、黃兒、洋芋撥拉、暖鍋、豬灌腸、豬火腿、黃酒、豆腐腦、糊塗黃酒等。

風景名勝

合水是文化旅遊名縣。合水隋末設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制歷史,境內發掘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及文物點654處。1973年境內出土的黃河象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骨骼最大、個體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子午嶺主脈之上的「秦直道」,被譽為古代中國的高速公路;國家AAA級旅遊景點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被譽為「可移動的敦煌莫高窟」。合水是南梁根據地和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劉志丹太白起義、包家寨子會議等歷史事件均在合水境內發生。

子午嶺

子午嶺,又稱橋山、古陸梁,南吞三秦,北擊大漠。子午嶺林區以「鹿峽秋風」、「碧落霞天」、「古廟松蔭」、「寒嶺梅影」、「蘆洲飄雪」、「桃嶺飛虹」、「直道林蔭」、「太白春水」、「自響水鼓」、「聖泉薰蘭」等景點而著稱。

聖公泉

聖公泉位於老城鎮鎮政府西南坎山腳下,為古時境內著名景點之一。舊時此地有四尺深的小井一口,內有細泉一眼,四季不停地湧出。據清乾隆年間知縣陶奕曾所纂《合水縣誌》載:「縣南五十步,泉出山下,極清冽。相傳舊有修道者卓錫出泉,能愈百病,每旱禱亦應。云:按聖公之名,殊覺俚俗,或當為聖功易。曰:山下出泉,蒙蒙以養正聖功也。然前人題詠及碑記皆如此。」

蟠交古城遺址

蟠交古城,又名「葫蘆城」。據府、縣史志記載描述,城建於大川之北,建水(今縣川河)之陽,北負尖嶺、面向平崗。北垣依山,高五丈,南在平陸,東西順山勢而壁立,高三丈,厚丈五;東西最長一百一十五丈,南北(平地)最寬九十五丈,周長三華里零九丈,登高北望儼若葫蘆。

塔兒灣石造像塔

塔兒灣石造像塔位於合水縣城東北部約70公里的太白鄉苗村川塔兒灣村,始建於宋代,以鑿磨的紅砂岩石條塊疊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築,共十三層,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合水縣著名人物有:韓鼎、郭貴元、趙國棟、朱萬榮、楊正甲、徐廷昌、師學九、黃克秀、孟逸、文世賢、邊金山、王建倉、高朗亭、張吉等。

相關視頻

《航拍走遍陽春》之合水鎮

{{#iDisplay:a0530s0xo1h | 560 | 390 | qq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