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頭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合頭菊(學名:Syncalathium kawaguchii (Kitam.) Ling)為菊科合頭菊屬的植物,高1-5厘米,莖極短縮,在接團傘花序處增粗,生長於海拔3800-5400米的山坡及河灘礫石地、流石灘,分布於西藏昌都、曲松、拉薩、工布江達、墨竹工卡、加查等地。[1]

來 源

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合頭菊的全草。

功效

疏風解毒、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外感風熱之發熱、惡風、頭痛、頭暈諸症。用於跌打損傷、紅腫疼痛諸症。

性味歸經

辛、甘,涼。入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6一12克,水煎服。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5厘米。根垂直直伸。莖極短縮,在接團傘花序處增粗。莖葉及團傘花序下方蓮座狀葉叢的葉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0.5-1.8厘米,邊緣有細淺齒或重鋸齒,頂端圓形或鈍,基部楔形漸窄成長1.5厘米寬5毫米的翼柄,全部葉兩面無毛,暗紫紅色。頭狀花序少數或多數,在莖端排成直徑為2-5厘米的團傘花序。總苞狹圓柱狀,直徑3毫米;小苞片1枚,線形;總苞片1層,3枚,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寬約3毫米,頂端鈍,外面無毛。舌狀小花3枚,紫紅色,舌片頂端截形,5微齒。瘦果長倒卵形,壓扁,長3毫米,寬1.8毫米,頂端圓形,無喙狀物,褐色,有淺黑色的色斑,一方有1條而另一面有兩條細脈紋。冠毛白色,長7毫米,糙毛狀或微鋸齒狀。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800-5400米的山坡及河灘礫石地、流石灘。

分布範圍

分布西藏(昌都、曲松、拉薩、工布江達、墨竹工卡、加查、隆子、措美、措那、林周、南木林、比如、索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