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說:左右門柱鑲嵌臺灣傳統的花窗,顯示日式與臺灣文化的建築結合。(照片提供/國軍北投醫院 葉岱沂先生)原圖來源
圖說:下方有加高台基,防潮;往外延伸設有走廊,防曬。(照片提供/國軍北投醫院 葉岱沂先生)原圖來源
圖說:外牆都有設淋雨版。(照片提供/國軍北投醫院 葉岱沂先生)原圖來源

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為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新民路六十號,在國軍北投醫院內。目前是臺北市市定古蹟。

日治時期

日治初期當時的日本台灣守備軍醫部長從二等功三級藤田嗣章,因久駐在台北,而看中北投溫泉場,於是建設了「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自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六月一日開工,該工程的承包商為鐵田米吉氏,當時的工作人員每日約六百人,同年八月即完工。在北投創建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的平田源吾氏,即曾在其著作的「北投溫泉誌」中敘述,聽說該建設的費用為十萬日圓。

明治二十八年十二月四日藤田軍醫監,即與樺山總督同行視察北投,當時因日人領台初期,兵舍衛生上不能完備,所以看上北投溫泉的藤田極力主張在北投購買陸軍用地,以作為病患療養之需,這即是「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建設的由來。

最初木村軍醫、酒井軍醫、渡邊軍醫分別以一、二年期間擔任過北投分院的院長。但是自明治三十五年起,可能因為各軍營的設備日佳,已沒有分院存在的必要,所以改派二個中隊擔任守備,至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守備隊也撤除,遂一度成為空屋。但是當年為日本世紀大事的日俄戰爭之年,在遼東半島作戰的傷兵又大量送到氣候溫和,又有溫泉的北投療養,當年又發現地熱谷與北投溪中存有放射性物質,從地熱谷流出的「鐳溫泉--青磺」,因此被認為非常具有療效的溫泉,遂更進一步帶動北投的發展,北投溫泉也因此一醫院的復甦,傷兵來來去去而間接地被介紹出去,於是聲名日益遠播,成為遠近馳名的溫泉鄉。

因此之故,平田源吾於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所出版的「北投溫泉誌」中,遂推崇藤田總醫監為「北投溫泉場的先登開拓者」。所以日本「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對北投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說「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是日俄戰爭,與北投溫泉發展的見證。

民國時期

在日本結束統治後,於民國五十五年設有精神科的基隆陸軍八二一醫院,搬遷至臺北衛戍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現址,在經過多年合併改制後,成為今日看見的國軍北投醫院,而這棟木造建築也在民國八十八年正式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 1998年9月1日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歷經演變,成為今日的「國軍北投醫院」,今日之地址是北投新民路六十號。如依當時的北投地圖看,今日北投逸仙國小、新民國中校地,應都是當年「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的院址,而國軍八一八醫院內現門扁上掛著「向陽學苑」的建築,正是其中三大棟院舍中,碩果僅存的一棟。當年的「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早就轉變成為「國軍八一八醫院」,今年七月一日起又改名為「國軍北投醫院」,一直是治療軍中精神病患的總醫院,整個院區已是現代化的建築設備,唯獨「向陽學苑」與其周邊庭院,尚未改建,才能留下見證當年歷史的因緣際會。其一度曾充當庫房,也一度充當過托兒所,現在則是煙癮復健、會議、心理治療、尿液檢驗的部門。

環境建築

臺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遺址的外觀為典型木造日式建築,擋雨板和簷廊是因應臺灣濕熱氣候的因地制宜,同時也能看到就地取材;將臺灣常見的綠陶應用其上。這棟木日式建築是唯一自日治時期僅存的,其餘的建物隨著時代及因應軍醫院硬體功能改建。此區現仍屬軍方管制區域,這棟木造建築在民國八十七年已正式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但是命運乖舛地以破敗的姿態矗立至今。「…國軍北投醫院業於九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提出古蹟維修期程計畫並預估將於九十九至一百年分段完成修復規劃設計及古蹟修復工程,俾早日恢復建物原有風華。…」。

2013年10月28日 市定古蹟[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修復完工.

相關影片

北投秘境@前日本陸軍衛戍療養院泡腳池
三總北投分院-微電影軍陣病房
2017.06.03【民視異言堂】廢墟‧重生過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