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減字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琴減字譜,中國唐朝著名琴家曹柔將古琴的文字譜改良為減字譜。後來經過歷代琴人修改沿用至今。又稱指法譜,是中國古琴的一種以記寫指位與左右手演奏技法爲特徵的記譜法。因爲它是將古琴文字譜的指法、術語減取其較具特點的部分組合而成,故名「減字譜」[1]。在古琴記譜法中減字譜是對文字譜記譜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其特點爲:「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減字譜就是講音位、弦序、指序、指法等描述,定義爲一種大家都容易識別或者讀懂的符號,然後再按照一定的規則重新排列,就形成了一個一個獨特的譜字[2]。
描述左右手彈奏方法、弦序、徽分、音樂處理的文字語句縮減成一個新的字符,而這種縮減卻毫不減少這一段文句的信息且比原來的記載更明白,一目瞭然,便於視奏,按譜循聲,由此實現了既不脫離漢文化傳統(毋須用新形符號如阿拉伯數字及線條蝌蚪等)又符合了器樂記譜需要的新型樂譜的創造,這種創造在人類的音樂史上是全新的,在世界各種器樂專用譜式中是獨一無二的,而這種獨一無二並非標新立異,而是符合七絃琴彈奏特點的必然結果[3]。
中國文字哲學的發揚
據研究,古琴減字譜的記譜方式,還準確地體現出琴樂在幾種律制(純律、相升律、平均律)方面交相使用的現象,「這種在同一種樂器的專用譜式上,細緻、精確無誤地標註出三種律制的音律現象,在古今中外各類譜式中是罕見的。」(李明忠《中國琴學》第三章)。更爲奇妙的或許是撫琴者可以不懂音律、「不知音階爲何物」,「無須認識音名,更無須辨認正聲和變音」,只需按減字譜記錄的彈奏方式去按譜循聲,便能「自然取得各音的音準深入到變音」。(《查阜西琴學文萃》第657頁)。這就是「暗合道妙」。畢竟,七絃琴本爲中國古人修身養性、資生日用之具,對於大多數琴人而言,重在得其受用,是不是明白音律卻並不十分重要。
對古琴減字譜最大的不滿是認爲文字譜的缺點如「無音高旋律的直覺、不便於記出明確的節奏節拍、篇幅繁冗」等「在減字譜中依然存在」,認爲這是一種「缺憾」,是古琴「記譜技法的不完善」,它甚至「影響了琴樂的繼承與發展」。但中國古琴千餘年來六百多首琴曲、三千多種傳譜、兩百餘部琴譜,正是這種「不完善」的記譜法所記載的,而千餘年來的琴樂,也正是在這樣的傳承中「繼承與發展」的。如果說到近代古琴的傳承出現危機,問題恐怕不是在減字譜,而是在社會文化的變遷。因此,對減字譜的「缺憾」如何認識,端看我們的評價標準,也就是說,取決於我們的觀念。如果我們以一般音樂樂譜的標準看古琴減字譜,一種無「音高旋律」、無「節奏節拍」的樂譜無疑是「缺憾」的,甚至根本不夠格稱得上是一種樂譜,因爲它不具備音樂之音高、節奏的最基本要素。但千餘年來中國古琴在這種記譜方式中穩定地「傳承與發展」的,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參考資料
- ↑ 古琴基礎第二彈!古琴減字譜、指法大全.雪花新聞
- ↑ 由唐末琴家曹柔創立的減字譜,其特點爲:「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 2020-08-29.互動頭條
- ↑ 古琴減字譜的文化哲學.雪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