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典西火(王天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典西火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古典西火》中國當代作家王天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典西火

我早就知道長治縣的西火鎮,因為她是上黨地區著名的冶鐵之鄉,自古就有「天下鐵貨出西火」的美譽。知道歸知道,卻沒有親眼目睹過她的芳容。對其了解的程度,也僅僅停留在「煤、鐵」的層面上。因此覺得西火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鄉村裡的「黑姑娘」,干煤鐵活兒的,能漂亮到哪去呢?當我真正認識她之後,才發現我嚴重地自以為是,深深感覺到自己的淺陋。

2012年2月2日的《上黨晚報》刊出了郭安廷先生《唐玄宗的妃子趙美麗是長治人》的文章。文中寫道:「歌女名叫趙美麗,是當時潞洲和澤州兩地很有名氣的歌伎,她出身民間藝人世家,其父趙元禮是當地出名的藝人,老家就在今天的長治縣西火鎮。」唐明皇任潞洲別駕時,「對趙美麗一見鍾情,並墜如情網,趙美麗成了李隆基一生心愛的一位女人,很快被安排到潞州的居所,並有了愛情的結晶李瑛。」李隆基做了皇帝後,趙美麗被封為「三妃」之一的「麗妃」。拜讀了郭先生的文章後,我不禁為之一震:哦,西火真是了不得!曾是趙麗妃的故鄉哪!

時隔7日後的2月9日,《上黨晚報》又刊出了申迷芳先生的商榷文章——《趙麗妃是西火人嗎?》。其認為郭安廷先生說趙麗妃是西火人還需拿出更為詳實的相關史料。申迷芳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西火人,按理說,為自己桑梓爭名人故地,他應與郭安廷先生觀點保持一致才是。但為了求真求實,他卻提出了商榷意見,哈哈,西火人真是淳樸得可愛!

3月16日,《上黨晚報》又刊出了靳波和郭存廷兩位先生的文章,題目是《趙麗妃就是西火人》。文中如此寫道:「老早就聽說過西火出過一個娘娘。」只不過「趙麗妃其實不姓趙」而姓郝,其父叫郝洽。大唐處士郝洽,字元津,潞州西火村人。趙美麗是郝洽之女的藝名。文中引用了許多史料證明了當年唐明皇在潞州的那段艷史。爾後,「逸雲出岫」、石波、武雲唐等先生分別在博客和《上黨晚報》上撰文,各抒己見,熱議如潮。西火鎮是否為趙麗妃的桑梓之地,被各位方家討論得熱火朝天,使其更具古典色彩,令我心馳神往。

2012年8月19日,長治市文聯組織了長治地區的部分作家到西火鎮採風,我有幸來到了嚮往已久的西火。

我們首先來到了西火鎮山後村,這是一個小小的山村。村子雖小,卻小覷不得。據說這裡冶鐵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明清時最盛。村幹部引領我們來到村子的尾端,那裡有一處古代冶鐵時留下的爐渣堆,當地人把這種爐渣稱為「圪亮的」。這個巨大的「圪亮的」堆,雖經歷了千百年雨水的澆淋,仍呈現着紫紅的顏色,似乎還保持着灼熱。在遠離村子的另一處,我們來到了一個古爐渣堆遺址。這裡有個碩大的爐渣球,直徑兩米有餘,就像一個暗紅色的大皮球。這坨碩大的爐渣,可讓後人放開想象的翅膀,去猜想當時冶鐵之爐的巨大,爐火的旺盛。一坨古典的爐渣,足以讓人回望到這裡古典的冶鐵場面:幾個束髮赤膊的漢子使勁地拉着風箱,呼呼地往爐膛里鼓風。晚霞落入爐槽中,和通紅的鐵水融為一體。一個個坦胸露乳的壯漢抬着冷卻後的鐵錠,放在一起,垛成巨大的鐵垛……

我們在西火鎮的野徑里行走,莊稼生長得是那麼喜人。一片片的玉米,穀子伸直了腰身正在吐穗,向人們展示着豐收的喜悅。在一坎田地里,我們看到了一種別樣的莊稼,類似江南的水稻。水稻是佇立於水田中的莊稼,而她卻是密隊成行地站在北國乾旱的梯田中。穗上的粒兒比稻粒兒小,卻沉甸甸的,一穗穗地彎下頭來,那種沉穩的神情令人驚訝。我不由地驚叫了一聲:「黍子!」這是我四十餘年前曾見到過的一種嘉禾,爾後再也沒有謀面過。在我的家鄉潞城,村里人也曾少量種植過這種尊貴的穀物。她那金黃的米粒兒像金子那樣澄亮。人們只有過年時才把這些珍珠磨成麵粉,摻和着玉米面,包上豆沙,做成糰子,是正月里鄉親們的上等飯食,類似陝北地方的年糕。「麻、黍、稷、麥、菽」是古代的五種穀物,俗稱五穀。「黍」就是黍子,據說是炎帝種植出的穀物。上黨地區是炎帝的故鄉,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黍子這種古老的穀物在當時雖很普通,但今天她已經成了莊稼中的元青花瓷器。在西火的田野里,我們看到了她優雅的身影,更加感受到了西火的古典。

在西火鎮的十泉嶺村,我們看到了古老的民宅,一進兩三院,青堂瓦舍,木閣門窗。大門的門樓,門下的門墩石,門邊的上馬石,門前的青磚照壁,上面雕滿了人物、鳥獸、花草、魚蟲。無論是木雕、石雕,還是磚雕,都很精美。這裡的古民宅,古裝古束,猶如衣袂飄然的古典美人,無情的歲月雖然冷落了她,但她依然風韻不減,令人憐愛。聽村民說,這個村子的一所古民宅中,有一口古井,井中竟有十個泉眼,村子由此得名。哦,這村名竟也古典的可愛。

我們在西火鎮進行了一天的採風活動,各人視角不同,想來採到的「風」也不同吧?而我走進了西火古鎮,就覺得是走進了古老的歷史,走進了古典的風情,揣得一腔古意歸來。[1]

作者簡介

王天喜,男,1954年出生,山西潞城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