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叢薹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叢薹草學名Carex caespitosa)為莎草科(Cyperaceae)薹草屬(Carex)下的一個植物種,生長於海拔200米至3,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沼澤以及濕地。分布在芬蘭瑞典俄羅斯朝鮮日本以及中國大陸吉林內蒙古青海黑龍江陝西新疆等地[1][2][3]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形成踏頭。稈密叢生,高40-90厘米,纖細,三棱形,基部葉鞘無葉片,紫紅褐色或紅褐色,邊緣網狀分裂。葉短於稈,寬2-3.5毫米,平張,邊緣稍外卷,粗糙。苞片剛毛狀,與小穗近等長,無鞘。

小穗3-4個,接近,頂生小穗雄性,線形或長圓形,長2-3厘米;其餘小穗雌性,有時頂部具少數雄花,長圓形或圓柱形,長0.5-2.5厘米,寬3-5毫米,具短柄。雄花鱗片褐色,中部色淡,具1脈;雌花鱗片狹卵形,頂端鈍,紫褐色或銹褐色,中部淡綠色,具1脈,邊緣白色膜質。果囊卵形至橢圓形,稀為卵圓形,近雙凸狀或平凸狀,長2-2.5 (3) 毫米,寬1.2毫米,灰綠色或淡綠褐色,密生小瘤狀突起,無脈或具1-3條不明顯的脈,基部漸狹為楔形,具短柄,頂端收縮為短喙,喙口近乎全緣。

堅果緊包於果囊中,寬倒卵形或倒卵形,雙凸狀,長約1.5毫米,基部具短柄;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2個。花果期6-7月。

分布範圍

叢薹草生長於海拔200米至3,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沼澤以及濕地。叢薹草產於中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陝西、青海、新疆;分布於瑞典、芬蘭、俄羅斯(高加索、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朝鮮、日本。

參考資料

  1. 傅立國等主編. 中國高等植物 第12卷. 青島:青島出版社. 2009.01: 512. ISBN 978-7-5436-5006-0. 
  2. 叢薹草 Carex caespitosa.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2013-01-15]. 
  3. 昆明植物研究所. 叢苔草. 《中國高等植物數據庫全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