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白馬朝發白馬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發白馬朝發白馬津》是一首明朝詩詞,詩詞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明朝的詩詞成就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湧現了一批傑出的詩人和優秀的詩作。明代的詩學發展也對中國文學史[1]產生了重要影響,其特點和發展趨勢對後世有着深遠的意義。
“ |
朝發白馬津,莫及陳留縣。 兵事急星火,驛程疾雷電。 左挾弓,右擎箭。 獨飛一騎報軍書,百里王城馳急變。 丞相真靜才,清談白羽扇。 天子蔽九重,張樂絳霄殿。 內門三日不得朝,咫尺天威無路見。 三十萬眾解甲降,錦繡封疆成廣薦。 明日腥風虜騎來,背城借一誰堪戰? 嬖倖竊魯弓,奸諛賣紀甗。 銜璧牽羊事已非,束手蕃臣忘入援。 抆淚踏邊塵,含愁別宮院。 回首東南漢月高,淅瀝風沙破顏面。 白草黃雲望莫窮,西樓尚隔湯城淀。 木葉山前下馬時,背水始悟降王賤。 使者來,君早見! |
” |
— [明代]張憲 |
明朝詩詞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享國276年,歷經17個皇帝。在這個時期的詩歌發展相當繁榮,無論詩人或詩作的數量,都超過了前代。明代人喜歡集社,詩歌流派眾多,除了具有重大影響的全國性流派前七子、後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外,還有許多地域性的小流派。明代的詩歌在不斷發展中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明代的詩學文獻記錄了明代詩歌的成就和特點,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價值觀念。在清朝初期,詩人們對明朝的詩學進行了深入反思,試圖在繼承和發揚前人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尋求新的詩歌理念和表達方式。清初詩人們批評了明朝詩學過於強調形式和技巧的傾向,認為這導致了詩歌創作中真情實感的缺失。因此,他們呼籲回歸詩歌的本質,注重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和真實情感。此外,清初詩人們還提倡一種清新、自然的詩歌風格,主張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自然景物的真實面貌,表達詩人內心的真情實感。這種回歸自然、樸素簡潔的詩歌理念對後來中國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
參考文獻
- ↑ 【公基常識】我國古代文學流派 ,搜狐,2024-02-27
- ↑ 高中語文 | 知識積累分類匯總古代文學詩歌流派,搜狐,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