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壓歲錢(馮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壓歲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壓歲錢》中國當代作家馮娟的散文。

作品欣賞

壓歲錢

春節給小孩壓歲錢是我們的傳統習俗。每到除夕,每家每戶都會給小孩壓歲紅包,親朋戚友新春拜年,亦要給孩子派發「利是」。近些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上漲,壓歲錢亦跟着水漲船高,不少人給孩子的壓歲錢動輒幾百乃至上千元,讓人不禁有些杞憂。

據介紹,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叫厭勝錢,是鑄成錢幣模樣的隨身佩帶飾物,錢幣正反兩面鑄有寓意辟邪壓祟、趨吉避凶的文字和圖案,但並不能作為貨幣流通使用。壓歲錢被視為「護身物」源於古時一個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祟」的妖魔鬼魅,每到除夕夜就出來禍害小孩。有一戶姓管人家,老年得子,為避祟害,除夕夜便用紅紙包好8枚銅錢,逗着小孩一起玩遊戲,直玩到深夜孩子睡下,夫妻倆便將8枚銅錢壓在孩子的枕頭邊,點燈團坐通宵不睡,為孩子守祟。半夜里祟進門來要對熟睡的孩子下手,卻被孩子枕邊銅錢發出的亮光嚇跑了。從此人們便如法炮製,在除夕夜紛紛給孩子派發「壓祟錢」,以保平安。因「祟」與「歲」諧音,「壓祟錢」後來便被稱為「壓歲錢」,「守祟」亦被稱為「守歲」。

壓歲錢原本是表達對孩子關愛的一份心意,體現長輩對孩子的美好祝願,但現在其傳統涵義已在走樣。「壓祟」的意義漸漸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封得越來越「厚」的紅包。錢與感情似乎已被劃了等號,大人們拼面子發壓歲錢,仿佛給孩子的壓歲錢越多、紅包越厚,便表明對孩子越疼愛。據一份調查問卷顯示:近年春節,北京90名10到13歲的孩子一共收到43.8萬元壓歲錢,人均收到約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在1000到5000元之間,而父母職業為公務員的18個孩子共收到10.41萬元,壓歲錢平均水平最高,人均接近5800元。這遠高於西方和東南亞一些發達國家。有人做過調查,美國每個壓歲紅包通常只有2至20美元(折合人民幣12至125元),英國大致為5英磅(折合人民幣50元左右),新加坡為5至20新元(約合人民幣23至90元)。「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小孩歡喜大人愁,壓歲錢的逐年看漲,讓不少中國家長倍感「壓力山大」。據報道,中國家長春節期間總共花出去的紅包為6000元到10000元不等,相當於工薪階層一兩個月的工資收入。

壓歲錢的變味和摻雜其它功利目的,不但沾污其原本美好的寓意和祝福,而且破壞了純粹的感情和年味兒。更為可怕的是,會讓孩子過早受到金錢的薰染,童真的世界被沾上「重金屬」和銅臭氣,令小孩在潛意識裡覺得錢來得太容易,而不知節儉與珍惜。有的小孩以壓歲錢的多寡進行攀比,把「拿到更多壓歲錢」當作過年的目標,而缺乏感恩意識,不懂「壓歲」的真正意義;有的小孩乾脆把壓歲錢當成「私房錢」,拿着壓歲錢去買玩具、遊戲機,不但影響學習,而且容易從小養成隨意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該還原壓歲錢本來的含義了,各家長但且手下留情,別讓壓歲錢「壓」壞了孩子。

[1]

作者簡介

馮娟,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