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歷史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歷史觀

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唯心主義歷史觀

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存在;指出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初源泉。[1]

在階級社會,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打破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歷史觀的偉大變革。

唯心主義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否認物質生產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把個人的思想觀念、理性或"絕對精神"、"神"說成是歷史 發展的動力,認為少數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2]

歷史觀1.jpg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歷史觀

別稱 社會歷史觀

基本問題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特點 與世界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釋義 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

歷史觀2.jpg

性質 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

主要內容

歷史觀主要是研究"社會"和"人"這個兩個核心的要素。地理環境,人口以及生產方式構成社會運動的基礎物質要素,這些要素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人類社會構成的基本生活條件。

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性、協調發展,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第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條件;第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社會發展必須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將發展科技與生產力與生態環境有機的統一起來,將人類社會的內在尺度和生態環境的外在尺度有機結合起來。

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本質就是實踐。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結構包括經濟結構,政治結構,觀念結構。 經濟結構是最基礎的結構,決定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指與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唯心史觀

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根本缺陷:

歷史觀3.jpg

第一,以往的歷史理論至多只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研究產生這些動機的原因,沒有探索社會關係體系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沒有把物質生產的發展程度看作這些關係的根源;

第二,以往的理論從來忽視居民群眾的活動,至多是積累了零星收集來的未加分析的事實,描述了歷史過程的個別方面。"通俗地說就是:

①唯心史觀不懂得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總是將思想動機之類社會意識當作社會歷史的最終決定力量。唯物史觀並不否認思想動機的作用,但認為思想動機背後還有更深刻的根源,而且是物質根源。

②唯心史觀不懂得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總是將少數英雄、帝王當作社會歷史的主人。唯物史觀並不否認少數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但認為社會歷史的真正主人是廣大人民群眾。唯心史觀這兩個缺陷是相互聯繫的:把人們的思想動機看作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就必然認為少數英雄豪傑是歷史的創造者;否認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源泉,也就必然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社會根源

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發展起來以前,手工勞動的生產規模狹小,人們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的封閉隔絕狀態;交通和通訊的不發達,使得民族、地區和國家之間的交往只能局限於很小的範圍。社會的這種發展水平,一方面使得社會本身發展緩慢,內在的深層的東西不能充分展開和暴露,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人們的眼界,使人們看不到社會歷史過程的共同性、重複性,從而無法發現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只能用想象的聯繫去取代社會歷史本身的客觀的聯繫。

階級根源

歷史觀4.jpg

一方面,在階級社會中,廣大勞動人民被剝奪了享受精神文化活動的權利,只能去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不可能產生系統的屬於他們自己的歷史觀,更不可能產生出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另一方面.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都是掌握、壟斷着精神生產的特權,但只占人口極少數的剝削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既得利益,必然要貶低廣大物質財富創造者的作用而誇大少數英雄人物的作用,貶低勞動者創造的物質的力量而誇大統治者控制的精神的力量,不可能正確面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建立唯物史觀 。

認識論根源

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有着重大的差別:自然規律是自然界中各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力量互相作用的結果;社會規律則是通過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而形成的,一切歷史事件和社會活動無不打上參與者,特別是少數發動者和帶頭人的意識的烙印。

這一切容易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社會歷史是由人的思想動機和少數英雄人物決定的。歷史唯心主義正是利用了這點,誇大社會意識的作用而不去揭示社會意識背後的動因,誇大英雄人物的作用而不去揭示英雄人物之所以產生的真正原因。而且,剝削階級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必然否定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唯心主義歷史觀在西方仍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影響仍很深遠。

分類

階級史觀(革命史觀)

歷史觀5.png

又稱階級鬥爭史觀,從階級的視角去研究歷史,研究各個歷史階層中不同主導的階級和各個階級的發展狀況對所在歷史時期的影響;主要觀點是各個階級為了適應自身發展對原有統治階級開展了革命,開創了新的歷史時期;

文明史觀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文明史觀的基本特徵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標準,把人類歷史劃分為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重視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文明成果,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繫現實,說明人類歷史是如何傳承的,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以文明類型為研究的基本單位,承認文明的多元性。

唯物史觀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綜合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係對生產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巨大的反作用。當上層建築及其生產關係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就到來了,隨着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的發生變革。在階級社會裡,人類社會這一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矛盾.

全球史觀(整體史觀)

歷史觀6.jpg

全球史觀的基本特徵是:將整個人類歷史看做一個整體來研究。其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歐洲,也包括廣大亞非拉地區。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對全球史觀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關注的是全人類,而不僅僅是歐洲人或是非歐洲人。此外,全球史並不等於國別史或地區史的簡單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區和國家歷史的相互聯繫和影響。

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世界史時,重點考慮世界是如何從孤立走向一體的;重點理解新航路的開闢、殖民擴張、工業革命、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全球化等問題。同時,在學習中國史時,把它放在整個世界歷史的大背景、大視野下進行考察;

(近)現代化史觀

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就是(近)現代化。現代化史觀重點考察的就是這一發展演變的過程。(近)現代化史觀的基本特徵是:認為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和通俗化,以及社會生活上的平等化和世俗化;(近)現代化的類型可以分為原髮型和傳導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英法美是原髮型、資本主義的(近)現代化,日本是傳導型、資本主義的(近)現代化,而中國則是傳導型、社會主義的(近)現代化;

英雄史觀

強調個人英雄對歷史的突出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不過往往會犯(課本上的)唯心主義錯誤,片面的強調個人對歷史的絕對性作用;

歷史觀7.jpg

正統史觀

這種史觀主要處於君主專制的歷史時期,君主為了維持自身統治,而倡導"正統"一說,即自身身為君主的合法性和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君主神化(如:出生有異象或教皇授冕)或者賢明化(即早期賢王名臣的後裔),以及"五行更替說";

社會史觀

即從各個歷史時期發展的不同社會狀況和社會變化來研究歷史的發展,主要表明社會變化對歷史的影響和預兆。相比其他各種史觀,該史觀更加注重底層民眾的社會生活狀況,以研究社會風土人情為主。

個人歷史觀

就是個人把歷史熟讀後,有新的體驗,新的啟發,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