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印度飛餅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它具有美味可口、濃郁香酥的特點。有10多個品種。製作飛餅的廚師在餐廳現場表演製作,瀟灑大方,技術精煉,會為用餐增添無限情趣。飛餅(又名印度薄餅),是印度的特色風味風味美食,其製法用料講究,特別適合廣東人的口味。色、香、味俱全。印度飛餅里可加碎牛肉、蛋片、洋蔥,配有咖哩醬。可選加蛋或不加蛋的,根據各人喜好選擇不同的咖喱(或白糖)蘸着吃,讓人愛不釋口。

目錄

印度飛餅簡介

印度飛餅來源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灣大山脈,當地居民常年以筋面,椰槳,黃油,煉乳等製作食物,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 其風味獨特,製作神奇,薄如蟬翼,外酥里嫩,鬆軟可口,色澤金黃,品種繁多,內有精心調製的各種餡料,由於它獨特的工藝,和面對着顧客現做現品,而使人有着很強的感觀,和好奇心 加巴地印度飛餅配製秘方奇特、工藝複雜、變化繁多,其特點為:「精、美、優、特」。外形美觀、欣賞價值高、營養豐富,按不同的口味,配製秘方不同,分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營養脂肪、鈣、鐵、鋅等各種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份,色澤鮮艷,金黃而透明,口感脆嫩、醇香、味美、可口,有健胃養脾 ,益神養血等功效。現場製作品味繁多,變幻莫測。[1]

飛餅,是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獨特風味食品,是主食中的明星。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飛餅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

面對奇妙的飛餅,我們這些外行只能看個精彩,正如同當年老外對中國的湯糰製作百思不得其解一樣,也許,讓它成為一個永恆的謎,會留給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

外來事物在當地紮根必然會經歷一個本地化的過程,正如佛教傳入中國,受中國本土文化的影響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一樣,印度飛餅傳入中國後便接受了中國的文化,在口味上傾向於中國人的習慣,各式水果味的飛餅以及適合嗜辣的川湘人的辣味飛餅漸漸地比正宗的印度飛餅更受中國人的歡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印度飛餅在中國的旺盛生命力及其有容乃大的接受外來影響的文化底蘊。

印度飛餅製作方法

廚師捏緊麵餅一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手裡的麵餅越轉越大,越轉越薄,幾近透明。接着就是放餡料,稍做切割,裝盤。咬下一口,「喀嚓」一聲,再一口就吃到了牛肉的嫩香。好一個外脆內韌啊。

至於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着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旁邊那個爐子的火中去。說也怪,那張餅被火一烘,膨脹起來,好像懸在火焰上一樣,很奇妙。很快地,廚師把它取出,放入盤中,嗬,香噴噴的,前後不過三分鐘。食客們難以抵住剛出爐的「加巴地」的誘惑,沒有誰能悟出「加巴地」里怎麼會有那麼多熱氣,能將薄如蟬翼的餅撐得如蒙古包般飽滿。用筷子一戳,呼的一聲,熱氣向外蒸騰,好不有趣。原來吹彈欲破的「加巴地」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

沒有魚翅和熊掌的「滿漢全席」不是真正的滿漢全席;沒有青檸和飛餅的「印度美食」不是真正的印度美食。[2]

印度飛餅種類

印度飛餅里可加碎牛肉、蛋片、洋蔥,配有咖哩醬。可選加蛋或不加蛋的,根據各人喜好選擇不同的咖喱(或白糖)蘸着吃,讓人愛不釋口。還可以用最傳統的吃法——用手抓來吃。印度飛餅的點綴小食吃印度飛餅還要配印度拉茶,喝起來可是比泡沫奶茶還要香濃可口。印度拉茶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利用兩個杯子把茶「拉「來」拉「去,拉得高高的以製造出泡沫。之所以要」拉「茶,乃因為他們相信有助於完美地混合煉乳於茶中,從而帶出奶茶濃郁的茶香與淡約的茶味。

印度飛餅傳統做法

用料:低筋麵粉、蛋黃、沙糖、鹽、水、煉奶、牛油

做法:

將水和煉奶攪勻,放入沙糖、鹽拌至融化。

放入麵粉蛋黃拌勻成麵團。

用打面機打麵團至有一點起筋(快打),再慢打至柔滑即可!

靜止10分鐘,等其柔滑光亮!

用手抓一小球,抓至光滑,表面塗上牛油放入盆內!

3小時後可以用!

缺點:不能存放、味道單一、底味不足!最多2天!(因為有雞蛋,所以發起)

優點:傳統、煎出來表面脆!成本低![3]

「印度飛餅」的確是享譽中國的一道名小吃,尤其是在廣東,餐廳里、大街上都經常可以見到印度飛餅,製作飛餅的印度師傅現場表演製作,瀟灑大方,技術精煉,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