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山越國王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印山越國王陵,又名木客大冢,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蘭亭鎮的印山山頂。該陵於1995年被正式確認為陵墓,1996年被盜後由考古人員對其展開搶救性發掘。在這次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確定其為是一座春秋時期的越國王陵,但由於該陵自建成以來被多次盜擾,其墓主人身份沒有直接證據可以確定,有說法推測該墓主人為允常。2001年,印山越國王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印山越國王陵相傳為越王勾踐的父親允常的墓葬。該王陵在當地最初被稱為「木客大冢」,因其所在地原為木客的聚居地而得名。1995年,考古人員實地踏勘後,並沒有發現能夠證明該王陵為允常墓的證據,但基本確定其為一座人工堆築的大型古代墓葬。1996年4月5日,考古人員發現該墓葬出現了一處新的盜洞,隨即向浙江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請求搶救性發掘。1996年8月,國家文物局批准了相關發掘方案,整體工作隨即展開。1991年1月時,考古隊員共清理出墓葬封土和墓道填土共計1.2萬立方米,並於當年7月清理出2萬立方米的墓坑填土。考古隊員根據發掘出的墓葬規制,確定此墓極有可能是一座越國王陵-116,但關於墓主人是允常還是另有其人則一直沒有定論。同時考古人員也發現了多個盜洞,最早的可追溯至漢代之前。1998年,墓室清理完畢,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印山越國王陵也成為了中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座越國王陵。在發掘期間,考古人員在周邊山體中展開搜索,但並沒有找到其他越國王陵。在墓坑填土中,考古隊員發現了1件小型木質柄的青銅鐸,以及2件木質夯具。由於墓室內被盜擾嚴重,其餘出土的文物非常有限[2]。
結構
印山越國王陵是一座建於印山山頂的大型墩墓,封土東西長72米,南北寬36米,高10米。其四周挖有隍壕,東西長350米,溝寬16至19米,深2.1至2.7米。隍壕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均有留門,其中東側寬60米,西側寬48米,南側寬50米,北側寬37米。墓穴在山岩中鑿成,平面呈甲字形,墓道長16米,寬2.3至3.6米上口向外敞開。墓坑長60米,寬15米,深7米,墓坑前室平台長8米,寬10米,高8.65米。墓坑內填充物除頂部的填土外,自上而下分別為青膏泥和木炭層,其中青膏泥為分層夯築而成,木炭層深達一米左右。木炭下方為墓室,最外層為長42米、寬1.2米、高5米的外槨,其頂部為人字披型,由高8米、直徑0.8米的方形槨木搭成,每根槨木均有髹漆。木槨內側每隔一定距離設有橫樑,外有厚0.2米的樹皮作為槨蓋頂。墓室呈三角形,可分為前、中、後三個小墓室,中墓室內有一座長6.2米、直徑1.15米的木棺,該木棺為一根巨大的 圓木一剖為二之後挖造而成,內外均有髹漆。墓坑底部填有一層厚達1.6至1.8米的木炭,用以防潮。-116-141
保護
1995年,紹興縣人民政府以「木客大冢」一名將印山越國王陵認定為紹興縣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印山越國王陵被評為1998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92。由於歷史上曾被多次盜擾,印山大墓存在多種病害,主要為:墓葬滲水、斜撐木倒塌、木構件糟朽斷裂、黴菌滋擾、底部支撐變形、岩壁及木炭層坍塌。1999年10月,印山越國王陵的保護方案正式付諸實施,其中包括在王陵上方建造一座保護大廳。2001年,印山越國王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12月28日,原址保護工程開工,該工程於2009年5月1日完成。主要包括木質文物的脫水、除霉、糾偏、加固以及墓坑岩質邊坡、青膏泥、木炭層的加固等。該工程被中國文物報社評選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
視頻
印山越國王陵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五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通知 ,文博在線
- ↑ 印山越國王陵——古越國歷史的見證 ,古建家園,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