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非共和國國旗

南非國旗

中文名稱:南非國旗

外文名稱:South African flag

所屬國家:南非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1994年4月27日

南非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由黑、黃、綠、紅、白、藍六種顏色組成,象徵民族團結。白邊綠色橫置的「Y」字形將旗面分為三個部分,左側為一個黃邊黑色三角形,右側為上紅、下藍的兩個相等的梯形。[1]

目錄

國旗簡介

南非國旗啟用於1994年4月27日。國旗由紅、綠、藍、白、黑、黃六種顏色組成,呈Y形(官方給出的解釋是V 然後流向一條平線,而不是Y。)旗面上區為紅,下區為藍,各占旗寬的三分之一,紅色代表鮮血藍色代表天空。旗面中央是一橫Y形三色條,占旗寬的三分之一,象徵着聚合不同的南非民族共同發展,一起走向今後的道路。用來區隔紅區、藍區和連接旗杆罩布處的黑色三角形,黑色代表黑人。三色條的中間色為綠色,寬度占旗寬的五分之一,代表土地,綠色的兩側各有金色和白色,各占旗寬的十五分之一,金色代表金子白色代表白人[2]

國徽

南非國徽啟用於2000年4月27日太陽象徵光明的前程展翅的鷺鷹上帝代表,象徵防衛的力量萬花筒般的圖案象徵美麗的國土、非洲的復興以及力量的集合;取代鷺鷹雙腳平放的長矛與圓頭棒象徵和平以及國防和主權;鼓狀的盾徽象徵富足和防衛精神;盾上取自聞名的石刻藝術的人物圖案象徵團結麥穗象徵富饒成長發展的潛力人民的溫飽以及農業特徵;象牙象徵智慧、力量、溫和與永恆;兩側象牙之間的文字是「多元民族團結」。

國石

國花

帝王花。灌木,又名菩提花, 俗稱木百合花或龍眼花。

南非共和國簡介

南非地處南半球,有"彩虹之國"之美譽,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陸地面積為1219090平方公里,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陸地上與納米比亞、博茨瓦納、萊索托、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接壤。東面隔印度洋和澳大利亞相望,西面隔大西洋和巴西、阿根廷相望。

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經濟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南非的經濟相比其他非洲國家是相對穩定的。[3]

南非財經、法律、通訊、能源、交通業發達,擁有完備的硬件基礎設施和股票交易市場,黃金、鑽石生產量均占世界首位。深井採礦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然而,在國際事務中南非已被確定為一個中等強國,並保持顯著的地區影響力。

南非擁有三個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為比勒陀利亞(現已更名為茨瓦內),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為布隆方丹,立法首都(議會所在地)為開普敦。

歷史沿革

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後來南遷的班圖人。

1652年荷蘭人開始入侵,對當地黑人發動多次殖民戰爭。

19世紀初英國開始入侵,1806年奪占「開普殖民地」,荷裔布爾人被迫向內地遷徙,並於1852年和1854年先後建立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土瓦共和國」。

1867年和1886年南非發現鑽石和黃金後,大批歐洲移民蜂擁而至。英國人通過「英布戰爭」(1899~1902),吞併了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共和國。

1910年5月英國將開普省、德蘭士瓦省、納塔爾省和奧蘭治自由邦合併成南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

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聯邦,成立了南非共和國。南非白人當局長期在國內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先後頒布了幾百種種族主義法律和法令。[4]

1984年國民黨執政後,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鎮壓南非人民的反抗鬥爭,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

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國民黨領袖和總統後,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對黑人解放組織的禁令並釋放納爾遜·曼德拉等黑人領袖。

1991年,非國大、南非政府、國民黨等19方就政治解決南非問題舉行多黨談判,並於1993年就政治過渡安排達成協議。[5]

1994年4~5月,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大選,非國大與南非共產黨、南非工會大會組成三方聯盟並以62.65%的多數獲勝,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非國大、國民黨、因卡塔自由黨組成民族團結政府。這標誌着種族隔離制度的結束和民主、平等新南非的誕生。

1994年6月2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南非在聯大的席位。

1996年12月,南非總統曼德拉簽署新憲法,為建立種族平等的新型國家體制奠定了法律基礎。[6]

2015年2月21日,南非成國際恐怖分子新基地。

2016年10月28日,南非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7]

2018年6月8日,聯合國大會選舉南非為2019年和2020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8]

區域位置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部,其緯度自南緯22°至35°,經度從東經17°至33°。北鄰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中部環抱萊索托,使其成為最大的國中國。東、南、西三面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抱。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線,歷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線」之稱。

氣候特徵

南非全境大部分處副熱帶高壓帶,屬熱帶草原氣候。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是夏季,六至八月為冬季。德拉肯斯堡山脈阻擋印度洋的潮濕氣流,因此愈向西愈乾燥,大陸性氣候越為顯著。秋冬雨水缺乏,草原一片枯黃。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由東向西從1000毫米降至60毫米。東部沿海年降水量1200毫米,夏季潮濕多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沿海及德拉肯斯山脈迎風坡能全年獲得降水,濕度大,屬海洋性氣候。西南部厄加勒斯角一帶,冬季吹西南風,帶來400~600毫米的雨量,占全年降水的4/5,為地中海式氣候。全國全年平均降水量為464毫米,遠低於857毫米的世界平均水平。

南非氣溫比南半球同緯度其它國家相對低,但年均溫度仍在零度以上,一般在攝氏12~23度。溫差不大。但海拔高差懸殊造成氣溫的垂直變化。此外,流經西部海岸的本格拉寒流和流經東部海岸的莫桑比克暖流形成氣溫在經度上的差異。冬季內陸高原氣溫低,雖無經常性雪被,但霜凍十分普遍。

全國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7.5~9.5小時,尤以4、5月間日照最長,故以「太陽之國」著稱。

自然資源

南非以豐富的礦物資源馳名世界,截止2004年,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硅、鋁酸鹽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黃金儲量占全球的60%,蛭石、鋯、鈦、氟石居第二位,磷酸鹽、銻居第四位,鈾、鉛居第五位,煤、鋅居第八位,鐵礦石居第九位,銅居第十四位。鑽石、石棉、銅、釩、鈾以及煤、鐵、鈦、雲母、鉛等的蘊藏量也極為豐富,黃金、鑽石、釩、錳、鉻、銻、鈾、石棉等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社交禮儀

由於長久以來種族原因,南非社交禮儀可以概括為「黑白分明」,「英式為主」。所謂「黑白分明」 是指:受到種族、宗教、習俗的制約,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從的社交禮儀不同;英式為主是指: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白人掌握南非政權,白人的社交禮儀特別是英國式社交禮儀廣泛的流行於南非社會。

同中國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南非共和國於1998年1月1日建交。建交以來,雙邊關係全面、迅速發展。2000年,兩國成立高級別國家雙邊委員會,迄今已舉行四次全體會議,並多次召開外交、經貿、科技、防務、教育、能源、礦產合作分委會會議。

2004年曾慶紅副主席訪南期間,雙方確立了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戰略夥伴關係。2006年溫家寶總理訪南期間,兩國簽署《中南關於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合作綱要》,對今後幾年雙方各領域合作做出規劃。2007年胡錦濤主席對南進行國事訪問,將中南戰略夥伴關係推向新的高度。2008年1月,兩國建立戰略對話機制,並於2008年4月、2009年9月、2010年11月、2011年9月和2012年11月舉行5次戰略對話。2010年8月,祖馬總統訪華期間,兩國元首共同簽署《北京宣言》,將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對南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聯合公報,中南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邁上新台階。[9]

中國是南非最大貿易夥伴,南非是中國在非洲最大貿易夥伴。2011年雙邊貿易額599億美元,同比增長31.8%,其中中方出口153億美元,進口446億美元。中國對南主要出口電器和電子產品、紡織產品和金屬製品等,從南主要進口礦產品。2004年6月,南非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兩國雙向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2年底,我在南非直接投資42.3億美元,南在華實際投資6.4億美元。

截至2017年末,中國對南非投資累計已超過25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數十萬個就業崗位。[10]

中南兩國簽有文化合作協定及其執行計劃,多層次、多渠道文化交流與合作發展順利。「中國文化非洲行」、「感知中國·南非行」等大型活動在南舉行,反響熱烈。南多個藝術團組來華參加「國際民間藝術節」、「相約北京-非洲主賓洲」等活動。

參考資料

  1. 南非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2345實用查詢
  2. 南非國旗,360網,
  3. 南非國家概況,外交部,2019年12月
  4. 南非國家概況,外交部,2019年12月
  5. 南非國家概況,外交部,2019年12月
  6. 南非國家概況,外交部,2019年12月
  7. 中國等14國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國財經,2016年10月29日
  8. 德國等5國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新華網,2018-06-09
  9. 見證|全方位合作中的中南關係,新華網,2015年12月02日
  10. 我國對南非投資已超250億美元,人民網,2018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