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迦巴瓦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迦巴瓦峰,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橫斷山脈的交會處,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屬於喜馬拉雅山脈,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 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聖地,有「西藏眾山之父」之稱。同時,緊鄰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繞着他轉了一個馬蹄形的彎,隨後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南迦巴瓦峰別稱「木卓巴爾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一為「雷電如火燃燒」,一為「直刺天空的長矛',還有一為「天山掉下來的石頭」。後一個名字來源於《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將南迦巴瓦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

簡介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世界第28高峰(獨立山峰,非衛峰)。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木卓巴爾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雲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傳說十人九不遇,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有多種解釋,一為「雷電如火燃燒」,一為「直刺天空的長矛',還有一為「天山掉下來的石頭」。後一個名字來源於《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在這段中將南迦巴瓦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 南迦巴瓦峰地處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的交會處(南迦巴瓦峰以東的崗日嘎布山脈屬於橫斷山脈),它和對岸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夾持着雅魯藏布江,形成了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地質運動時期,地殼地巨大斷裂和強烈抬升,使得這個地區的地形和地貌複雜,自然生態奇特。[1]

地理位置

雅魯藏布江沿喜馬拉雅北坡山谷一直向東,歷程1000多公里,流至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尾翼,在林芝、米林、墨脫、波密四縣交界處直轉南下,形成一個馬蹄形大峽灣。在這個峽內側,東經95.0°,北緯29.6°處就是世界第28高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 因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而隆起的喜馬拉雅山脈,沿東西延伸,中部向南略如「弓」形凸出,在其東西兩端形成「地結」,且分別聳立着8125米的南迦帕爾巴特峰和南迦巴瓦峰。[2]

植被情況

天然博物館

雅魯藏布江下縱向谷地是構成了印度洋暖濕氣流北進高原的天然水汽通道。夏季源源而來的暖濕氣團沿通道湧上高原。在南迦巴瓦——岡日嘎布拉山脈的滯阻下,氣團將大量的雨水拋擲于山脈南坡,使這裡成為整個喜馬拉雅山脈水熱組合條件最優越的地區。 南迦巴瓦峰南坡地區是西藏墨脫縣所在地。墨脫境內的巴昔卡,一直到7782米皚皚白雪的峰頂水平距離不足200公里,可海拔高差竟達7000餘米,這理想的地貌條件和優越的氣候條件使南迦巴瓦峰成了我國具有最完整山地垂直植被帶譜的唯一山地。在這獨特的熱帶山地生態系統中,發育、繁衍着複雜而豐富的植被類型和動、植物區系。為此被許多生物學家譽為「植被類型的天然博物館」「山地生物資源的基因庫」。[3]

南坡植被分布

在南迦巴瓦峰南坡,1100米以下的低海拔河谷,氣候溫暖多雨,屬低山熱帶雨林帶。500米以下,生長着由龍腦香、娑羅雙等組成的常綠雨林;500米以上,則發育着由千果欖仁、小果紫薇、阿丁楓等組成的半常綠雨林。在陰暗潮濕的熱帶雨林中,藤蔓纏繞搖曳、附生植物密布於枝幹;其內生長着省藤、桄榔、魚尾蔡、倪藤等許多熱帶植物,頗似雲南西雙版納風光。 1100~2400米之間,是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由刺栲、薄片稠、墨脫青岡等殼斗科植物為主組成的常綠闊葉林中還生長着香樟、楠木、木荷、含笑、木蓮等許多珍貴樹木。 在2400~2800米之間,是由雲南鐵杉組成的山坡暖溫帶針葉林帶,雲南鐵杉高逾80米,直徑長達2~3米,其木質堅硬、材質良好。一到初春,林下高大的喬狀杜鵑,花團錦簇,綴滿枝頭。 2800~4000米為寒帶暗針葉林帶,蒼山冷杉、墨脫冷杉是建群樹種;林下各種喬狀杜鵑盤折曲臥,地表密布着厚厚的苔蘚,別有情趣。 在4000米以上即進入寒帶灌叢草甸帶。這裡宛如一座百花盛開的山頂花園,各色杜鵑爭奇鬥豔,這一簇簇顏色各異的花好像將山坡潑上了黃、綠、紅、粉等各種色彩。在繁茂的杜鵑叢間,點綴着報春、點地梅、綠絨蒿、委陵菜、驢蹄草、毛莨、銀蓮花等各色精巧的花朵。 4700米以上,便是永久冰雪帶了。那裡冰雪皚皚,偶有幾叢嶙峋怪石裸露其間。

北坡植被分布

在南迦巴瓦峰北坡,地面海拔高,降水少,除近臨水汽通道的通麥、易貢外,所有山地,均被另一類較乾旱條件下發育的山地垂直帶譜所取代,生物區系較簡單。[4]

植物區系的構成

從植物區系上看,南迦巴瓦峰地區是中國——喜馬拉雅、印度——馬來,中國——日本等幾個種植物區系成分混雜交匯之處,區系組成相當複雜。在本區高等植物區系中,中國——喜馬拉雅成分占有主導地位,這是一個在高原隆升中由東亞植物區系發生演變形成的年輕植物區系。具有許多新分化的當地特有種。在南坡熱帶地區,古熱帶的印度海拔2200米的杜鵑花——馬來成分占有優勢,這裡良好的地形、氣候條件,使其在第四紀冰期中免受其難,區系中保留有許多的古代植物如木本蕨類——樹蕨、雙扇蕨以及穗花杉、水青樹、羅漢松等。 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峽谷水汽通道,還造成了本區植物許多奇特的地理分布現象。在喜馬拉雅北坡的易貢、通麥等通道附近地區,致使許多南坡的植物如姜花、通麥櫟、西藏柏木、水青樹、鐵杉等沿通道分布到這裡,而在南坡一些地區,則出現了僅在北坡生長的高山松、高山櫟等植物。 綜上所述,南迦巴瓦峰地區完整的植被垂直帶的組成及其植物區系種類的豐富性和其奇特的地理分布現象等,在國內外也是罕見的,這使得該地區在植物學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義。[5]

科學考察

考查原因

位於西藏東南的南迦巴瓦峰(簡稱南峰),攀登難度之大,為世界登山界所矚目。圍繞南峰的是舉世聞名的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彎峽谷(簡稱大峽彎)。高山峽谷,平均相對落差在5000米以上,構成世界上地形轉折變化最劇烈的地方之一。巨大的相對落差,構成齊全的垂直自然帶,自然資源獨特而豐富,歷來引起科學界的興趣和關注。

考察隊伍

從1982年起,國家登山隊和西藏自治區登山隊共同對南峰開展攀登征服的活動;中國科學院則組織了綜合性的科學考察隊伍,同時對南峰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綜合科學考察。兩年中,他們組織了全國有關科研部門和大專院校的十餘個單位,計有地學和生物學等20餘個專業,先後對南峰地區進行了三次綜合科學考察,獲得了豐富的資料和一大批珍貴的標本,並拍攝了科教影片和電視錄象片。

考察結果

兩年來野外考察所獲初步結果表明:南峰地區地質構造複雜,構造活動強烈。是一處形成喜馬拉雅地質歷史,探討板塊構造運動力學機制的極好地方。南峰地處東西向、北東向、北北西向和北西西向等多組構造系統的複合部位,構造應力特別集中,多次的區域變質形成南峰地區一系烈中深變質程度的變質岩系;以北北東方向的強烈擠壓為主,導致南峰作強烈的斷塊上升,形成屹立在藏東南群山之上的喜馬拉雅山東端的最高峰,同時形成圍繞南峰的緊密而複雜的弧彎。雅魯藏布江下游大拐彎是適應構造發育的先成河,並隨着南峰的強烈上升而作強烈的下切,形成深峻的大峽谷。集中蘊藏着豐富的水力資源。南峰的形成和聳峙,構成地形上的巨大屏障,導致喜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景觀的巨大差異,並形成齊全而豐富的垂直自然帶,蘊藏着特別豐富的森林資源,並為開展從熱帶到寒帶的多種經營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此同時,山麓深峻的大峽彎又構成西南季風的天然通道,濕熱的氣流能沿峽谷向北、東、西各方向伸入,形成藏東南林芝、易貢、波密一帶特殊的自然景觀,構成「西藏江南」的特色。導致生物區系的演化遷移和古老物種的殘留等一系列變化,是研究動植物區系的形成、演變及其遷移規律的理想場所。

南峰地區地震頻繁,地熱活動多處顯示,以南峰為首是個強烈上升的中心,其上升速率和幅度為青藏高原其他地方所不及。1950年這裡發生特大地震,使大峽彎的雅魯藏布江上兩處落差達10餘米的河床大瀑布消失,江道堵塞、山河為之改觀,現代構造運動的強烈表現為人們所目睹。在這強烈上升的山體上,以強烈雪崩補給為主發育一些特殊類型的冰川,在南峰本坡側隆弄溝首次發現我國季風型海洋性冰川中的一種躍動冰川類型,它是由1950年大地震所觸發,使山谷冰川分崩成段在山谷中躍動,末段直躍入海拔3000米左右的雅魯藏布江中,堵塞江道,釀成災害。該冰川處於明顯的消退之中。強烈上升的南峰還是泥石流發育的中心,這裡的泥石發育有冰川型、崩塌型和暴雨型三種,它們的活動普遍以低頻度和高能量為特點,以一次性快速活動過程為主,亦為當地的一種自然災害。 兩年的考察共採集到各種動植物標本近五萬種(號)。其中有的在世界上是首次發現,有的在國內是首次發現,還有更多的是在西藏高原首次發現。特別在昆蟲、大型真菌和鏽菌方面,採獲的珍貴標本最多,有希望的新種大量存在。初步估計,昆蟲的新種、新記錄要在100種以上;有一種寄生在薔薇科植物上的鏽菌,經初步鑑定已有一個是世界上的新種、四個為國內新記錄;在僅對300號136種大型真菌的鑑定中,已發現我國新記錄22種、西藏新記錄82種。獸類中的一種鼠兔、鳥類中獵獲的犀鳥、兩棲爬動物中搏獲的眼境王蛇、錦蛇等均為西藏高原首次發現的新記錄。植物考察中,一批新種、新植物又有新的發現,採到了杜鵑花科、木蘭科、樟科、水青樹科、殼斗科、藤黃科、五加科等大量早春開花的珍貴標本。採到了像木棉樹、木菠羅、露兜樹、千果欖仁小果紫薇、南海粗榧、羅漢松、樹蕨、雙扇蕨、桄榔等多種典型的熱帶植物。一大批珍貴標本的採集,對研究生物資源,有着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經濟意義。 通過生物學的考察,還發現南峰地區還有許多生物的特殊地理分布現象。一些熱帶的生物沿雅魯藏布江河谷往北延伸很遠,一直伸入到亞熱帶、溫帶的範圍,喜馬拉雅山南坡的生物出現在北坡的波密、易貢一帶,而一些北坡的植物又成片斷續出現在南坡的邦辛、甲拉薩一帶。它們所反映了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水汽通道又起着生物南來北往、東行西走遷移變化的積極作用。而像羅漢松、樹蕨、迎春木、水青樹等古老植物、鏽菌中的擬夏孢鏽菌等,它們都被稱作為「活化石」生物,卻在南峰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河谷都被發現,反映了大峽谷主體氣候的積極作用,使這裡又成為第四紀多次冰期中生物的良好「避難所」,並對一些生物的起源問題提供了新的認識。[6]

攀登歷史

由於南峰所在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地質的構造複雜板塊構造運動強烈,造成南峰地區山壁聳立、地震、雪崩不斷,攀登難度極大,反而使南迦巴瓦很長時間以來成為未被人類登上的最高的一座「處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方由中日聯合登山隊登頂成功。 早在1960年11月,剛成立不久的西藏登山隊就派出了十幾個人的隊伍前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偵察南迦巴瓦峰。參加這一壯舉的有張風臣、劉連滿、彭淑力、成天亮、索朗多吉、白瑪、赤列等同志。 1992年,中日聯合登山隊於9月11日進山開始攀登南迦巴瓦峰活動。他們於10月11日到達6900米的五號營地,由于山上連降大雪,於10月21日撤回到4850米的二號營地。10月24日,聯合登山隊再次向上攀登,由於天氣突變,攀登者只好就地宿營。 1992年10月30日早晨8點30分,中日聯合登山隊成功登頂南迦巴瓦峰。

外部鏈接

百度學術

參考文獻

  1. 林芝市國土資源局官網,引用日期2019-07-12
  2. 林芝市國土資源局官網,引用日期2019-07-12
  3. 徐慧,彭補拙. 南迦巴瓦峰與托木爾峰山地垂直自然帶的比較[J]. 山地學報,2002(04):432-437.
  4. 李渤生,李路. 南迦巴瓦:中國最完整的森林垂直帶譜[J]. 森林與人類,2015(02):34-35.
  5. 徐慧,彭補拙. 南迦巴瓦峰與托木爾峰山地垂直自然帶的比較[J]. 山地學報,2002(04):432-437.
  6. 劉東生. "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學考察(1982—1984年)." 山地學報 3(198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