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資料譯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洋資料譯叢》為季刊,由福建省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主辦,創辦於1957年。該刊主要譯載外國著名學者有關亞太及東南亞地區各國政治、經濟、歷史、華僑華人等問題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有價值的學術資料,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較大的影響。
刊載內容
自創刊以來,該刊曾譯載英國華僑問題研究權威、倫敦大學教授帕賽爾(Victor Purcell)的《東南亞的中國人》、《第二次大戰期間(1939-1945年)的馬來亞華僑》;美國東南亞研究專家、康奈爾大學教授斯金納(G.W.Skinner)的《泰國華僑社會:歷史的分析》、《泰國對華僑的同化政策》;前蘇聯東南亞華人研究專家西莫尼婭(H.A. CИMOHИЯ)的《東南亞各國的中國居民》;英國東南亞經濟研究權威卡德(W.J.Cator)的《中國人在荷屬東印度的經濟地位》;世界著名漢學家、德國的夏德(F.Hirth)和美國的柔克(W.W.Rockhill)合著的《趙汝適「諸蕃志」注釋》;法國東南亞問題專家、巴黎大學教授羅伯鏗的《中國人和馬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印度支那的中國人》;原香港大學校長、現新加坡東亞研究所董事局主席王賡武教授的《東南亞華人認同問題研究》;日本貿易振興會會長、長崎大學教授須山卓的《華僑經濟史》;日本華僑史研究權威成田節男的《華僑史中的契約工人》;日本歷史學家岩成生一的《下港(萬丹)唐人街盛衰變遷考》;越南國家社會科學院中國問題專家明崢的《越南工人階級的形成與印度支那共產黨的成立》等世界學術名著,而且該刊所譯載的上述有些名著在當時屬世界最早的中文譯本,因而具有廣泛的影響。
此外,近年來澳大利亞亞德雷德大學的顏清湟教授、荷蘭皇家科學院的包樂史教授[1]、日本亞洲研究所的游仲勛教授等世界著名學者都授權給該刊翻譯發表其名著,如顏清湟的《清朝對華僑看法的變化》、《1893年以後清朝對歸國華僑的保護》、《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階級構成和社會地位變動》;包樂史的《1619-1740年的巴達維亞:一個華人殖民城的興衰》、《頭家的遺言----荷印初期巴城華商楊昆傳略》;游仲勛的《東南亞的華僑、華人財閥》、《華人經濟網絡的潛力》、《亞洲經濟的躍進與華人經濟》,等等。
編纂人員
該刊擁有較雄厚的編輯力量,在其編輯部成員中,四名具有正高職稱[2],兩名有副高職稱。
學術引用
曾大量引用該刊所譯載著作、論文、資料的學術著作有:《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史》(林遠輝等著)、《菲律賓華僑史》(黃滋生等著)、《印尼華僑史》(李學民等著)、《華僑華人史研究集》(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叢書之三)、《東南亞華僑史》(朱傑勤著)、《華僑華人問題論文集》(陳碧笙選編)、《世界華僑華人經濟研究》(蕭效欽主編)、《廣東省志·華僑志》(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從東盟到大東盟----東盟30年發展研究》(王士錄著),等等。
視頻
南洋資料譯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從講師到教授,要幾年?,搜狐,2021-06-12
- ↑ 2020晉升正高職稱需要什麼條件 ,搜狐,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