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沙天后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沙天后宮01 原圖鏈接 古建中國網

南沙天后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后聖像高達14.5米,屹立在天后宮廣場正中。整座天后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煙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中文名稱 南沙天后宮 著名景點 大角山炮台
所屬城市 廣東省廣州市 開放時間 08:30~17:00
門票價格 20.00元 地理位置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大角山東南麓
著名景點 南嶺塔 適宜遊玩季節 9-12月

文獻記載

根據《湄洲志》和台灣《林氏太宗譜》的記載,天后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賢良港。父惟愨(一說名願),宋初宮都巡檢;母王氏,生一男(名洪毅)五女。宋建隆無年(960年)庚辰三月廿三日生第六女,彌月不聞啼聲,異之,因名曰默,甚鍾愛之。七歲教之學,悉解文義。10歲喜靜坐一室。12歲,有老道士玄通者來其家,授以玄微秘法。十五歲能為常人治病,常渡海至湄洲救助海上遇險船舶。其秋9月,父與兄浮海而北,時西風正急,狂濤震盪,女在機織,忽閉睫,神色有異,手持梭,足踏機軸,狀如有所挾,母怪其假寐,撫之醒而梭墜地,曰:"阿父無恙,兄歿矣!"俄而父歸,言於怒濤中幾溺者屢,似有主其舵令二舟相近者,終於父舟脫險,兄舟舵折而沉。次日,女與母、嫂駕舟入海,尋得兄屍。鄉人神之,稱之為神姑。28歲九月九日,別諸姐日:"今日欲遠遊以暢懷,恨不得同行。"家人漫笑之。逐渡海上湄峰最高處,聞隱隱有鼓樂聲,彩雲布合,逐不相見。時雍熙四年( 987 年)丁亥,里人建廟於其處祀之。

天后宮介紹

南沙天后宮座落於國家級開發新區、自貿區──南沙區大角山東南麓,面對煙波浩淼的伶仃洋,依山臨海、氣勢恢宏,宮殿建築群按清代官方法式營造,風格典雅莊重,布局錯落有致,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

南沙天后宮的前身始建於明代南沙鹿頸村的天妃廟,清乾隆年間經修復後,定名為元君古廟,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一九九四年,已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並於1996年5月10日(農曆三月廿三天後誕辰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

天后宮主要分為廣場、殿堂、南嶺塔幾大部分。其中廣場面積為1.5公頃,廣場上矗立着14.5米高的踏浪天后石像。殿堂分為獻殿、正殿、寢殿三間,分別供奉着各具特色、超塵脫俗的天后聖像。南嶺塔位於天后宮最高處,共8層、高45米,處身最高處整個東部開發區、天后宮全景、珠江出海口、伶仃洋等美景可盡收眼底。

天后林默,(公元960年-987年)民間稱之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傳說她自幼聰慧,熟諳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險船工和漁民;她還能洞察風雲變化,預測天氣,告訴船戶可否出航,保護漁舟及商船的安全,被人們尊稱為神女。林默死後被奉為神祗,立祠供奉,尊稱媽祖。天后宮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天后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天后忌日)都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遊客和善信前來觀光朝聖,而每逢初一、十五人潮如織。[1]

主要景點

南沙天后宮02 原圖鏈接 酷知網

南嶺塔

塔高45米、共8層。據傳,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此塔可平衡右側較高的大角山的主峰;二是應了所謂"左青龍"的說法;三是天后既為海神,就必應有指路導航的建築物在此;四是該塔作為人們登高眺望的建築,它同時亦是一座標識物。與此同時,這塔的層數是8層,之所以是雙數,與其它塔單數的不同,是因為民間傳說中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男神仙的代碼是單數,女神仙的代碼是雙數。天后是女神,因此天后宮內,無論是階梯、瓦楞還是對聯的單聯(上聯或者下聯)字數,都是呈雙數的。

大角山炮台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鴉片戰爭抗日戰爭時期,英勇的中國軍民在此與外國侵略者殊死拚鬥,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炮台在1982年被國務院正式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大角山炮台這一文物古蹟十分重視,專門撥出巨款重修,並於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前夕對廣大遊客開放。現在對遊客開放的七座炮台分別是:振威台、振定台、安平台、安勝台、安威台、安定台、安盛台(後改名為流星台)等,以及火藥局即洋彈藥庫一座。

歷史發展

南沙天后宮的前身始建於明代南沙鹿頸村的天妃廟,清乾隆年間經修復後,定名為元君古廟,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

一九九四年,已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並於1996年5月10日(農曆三月廿三天後誕辰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慶典。

建築組成

整個天后宮可分為天后宮廣場和宮殿建築群兩個部份。

南沙天后宮04 原圖鏈接 新浪博客網

天后宮廣場

廣大的天后宮廣場占地1.5公頃,猶如天安門廣場般宏偉,廣場中央屹立了一尊面向汪洋大海的天后像,以保佑出海捕魚的漁民順風順水。這座石雕天后像高14.5米,由365塊精雕細琢的花崗石組成,象徵天后娘娘一年365日都保佑着國家和人民。

宮殿建築群

在天后宮廣場的後方,清式建築對稱布局、高低錯落地依山而建。廣場後方正是建築群的正門牌坊,穿過牌坊到達山門,即是天后宮的正門,室內供奉的是"千里眼"和"順風耳"兩尊神像。

繼續拾級而上,山門的兩側有鐘樓和鼓樓,鐘鼓樓內的鐘鼓都會按時敲擊。在山門的上方為獻殿,殿內供奉"蹈海天后",四海龍王則持玉圭在兩旁站立。再上方的正殿是整個天后宮的中心,有木雕神龕,供奉3.8米高、香梓木雕、貼金的天后像。正殿中除了天后像外,還首創以歷史人物作陪神,別具一格。寢殿則在正殿之內,相傳是象徵天后娘娘起居之所,在這個寢殿中特別安置了一台織布機,以表示傳說中天后娘娘曾在15歲時,於一次織布途中從海上救父脫險。另外,寢殿中還擺放床、梳妝檯及鏡子。

整個建築群最高點是位於最後方的南嶺塔。塔高45米,采樓閣式建築,共8層(塔的層數有別於一般塔的單數層數,是因為民間傳說中的不成文規定:男神仙代碼為單數,女神仙如天后娘娘則使用雙數,而8是雙數中最高的數目,故建8層塔;另外,在這個天后宮內,無論是階梯、瓦楞還是對聯的單聯,即上聯或下聯,都會用上雙數)。在南嶺塔可遠眺整個南沙天后宮範圍。

建塔原因

大致上有四個:

  1. 建塔可在視覺上平衡西側較高的大角山主峰。
  2. 高塔可起"左青龍"的風水效果。
  3. 作為天后宮,屹立高處的南嶺塔可起導航的作用。
  4. 令遊人可以居高臨下,和成為該建築群中其中一個標誌性的建築。

交通信息

乘車路線:

  1. 可坐(廣州)地鐵8號線到終點站萬勝圍,轉乘4號線,到蕉門站下,轉乘南4路 蕉門地鐵站 - 天后宮東門 票價2元或者南5路 蕉門地鐵站 - 南沙灣(天后宮西門);或者坐到金洲站然後轉乘公交南4路、5路直達天后宮東門或天后宮西門;或者到黃閣汽車城站下,轉乘南3路黃閣 - 南沙灣(天后宮西門),或者到南沙客運港站下,步行800米到天后宮西門;或者4號線終點站南沙客運港B出口,然後步行經過南沙灣到天后宮西門,約800米;
  2. 南54路 番禺汽車客運站-天后宮東門 分段收費,全程5元;

視頻

《廣東地名故事·廣州篇》——南沙天后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