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川區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南川區天主堂位於南川城后街新建路15號(城東后街沙罐市),東面緊靠縣城古城牆,西面朝向縣府鼓樓壩,南面鳳嘴江蜿蜒而過,北面普澤寺巍峨屹立。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慶代牧區主教舒福隆主持建堂,民國2年(1913年)竣工。因教堂奉耶穌聖心為主保,故名耶穌聖心堂,為南川天主教愛國會駐堂。

教堂簡介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秀山人楊斯德望在重慶光華樓聖堂領洗入教後,常往來於涪州(涪陵區)、南川、彭水做生意,其信仰對生意場中相聯繫的個別人產生了影響。康熙五十八年,天主教傳入南川。雍正十年(1732),楊斯德望奉重慶教區穆主教(法籍)之命到南川傳教。當時南川只有孫、楊二姓奉教。這一時期,時有教案發生,傳教士居無定所,便流動傳教。重慶教區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派遣到南川傳教的外國傳教士先後有:桑(Chambudut)、皮(Pirot)、卜(Provost)、甘(Ca—zaban)4位神父;中國籍傳教士先後有:劉雅各伯,廖若望,宋瑪竇、代方濟各、黃若瑟、唐若瑟、陳若瑟等7位神父。其中,同治三年至七年(1864—1868)年到南川傳教的為中國籍劉雅各伯和廖若望2位神父,亦間有外籍神父不定期來南川流動傳教。這一時期,天主教逐漸傳播到南川的若干鄉鎮。

入教人數較多且較為集中的有隆化鎮(今南川城區,含讓水壩,即今長遠社區),水江鎮甘家壩(今大洪村),太平鄉爐塘(今中壩村)等地。道光七年(1827),信徒集資購縣城后街(今城東后街沙罐市)一幢民房作臨時教堂。同治三年,中國籍神父劉雅各伯來南川主持教務,隨着信徒的增多,購買了南川縣隆化鎮西城外楊泗橋大林處況姓住宅一幢(平房兩間)作臨時教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教堂又遷回城東后街原處。光緒三十一年(1905),南川天主教堂改擴建時,拆除臨時做教堂的民房,加上相鄰再購的土地為基,重建教堂。建堂圖紙,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提供。建堂資金,為富裕信徒出資,不足部分由重慶教區巴黎外方傳教會承擔。

新堂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動工,1913年竣工。竣工時,川東代牧區主教舒福隆前來驗收祝聖教堂,將教堂獻於耶穌聖心,故名「聖心堂」。竣工聖典,邀請駐渝法國領事、武館參加,盛況空前。此後,又陸續在北固、半溪、西勝、興隆、南平、鳴玉等鄉鎮購置田土500多石作為常年經費的主要來源,並興辦愛德院、育嬰堂和經書學校。民國28年10月,日機轟炸南川,鐘樓受損,鐘樓左面牆壁上至今留有「抗戰必勝,建國必成」8個大字。民國38年11月25、26日,劉伯承、鄧小平二位首長在聖心堂打地鋪住了一夜,次日清晨,前往重慶。1952年,天主教開展三自(自治、自養、自傳)革新運動,徹底擺脫了外國宗教勢力的控制。

1956年12月,南川縣天主教愛國會建立後,南川天主教聖心堂成為南川天主教愛國會駐堂。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宗教活動停止,教堂被南川外貿局、商業局與愛德院居民占用。1983年落實宗教政策,占用單位與居民將天主教堂歸還南川縣天主教愛國會。愛國會修復天主教堂時,縣財政局撥款9000元。1983年10月16日,天主堂修復竣工,司鐸劉志柏主持開堂彌撒,隆化、水江、南平、南極(今隸南城街道辦)、文鳳(今隸南城街道辦)等街道、鄉鎮選派115名信徒代表參加復堂慶典。1987年,落實宗教房地產政策時,外貿局補償2000元;商業局補償1500元;愛德院居民4戶共補償5000元。1991年,南川天主堂第五次改擴建時,臨街改建成8間門面。1997年,南川天主堂第六次改擴建時,將教堂左邊的平房改建為一樓一底樓房,鋼混結構,增加了房屋10餘間。

2004年,將老教堂青瓦改為琉璃瓦。2008年,南川天主教聖心堂大規模維修後,建築面積達4500平方米,除鐘樓、教堂外,有250平方米餐廳1間,附屬房屋40間、臨街門面8間。教堂右邊的房屋呈一字式排列。教堂左邊的房屋為四合院格局,院壩約450平方米,院壩一面為教堂,三面是一樓一底的房屋20餘間。教堂和四合院後面是花園,花園面積約300平方米。花園一側建有聖母亭,聖母亭為四角亭,四面用玻璃裝飾,四隻檐角高翹,頂蓋黃色琉璃瓦。亭內,塑聖母懷抱聖嬰像。

教堂簡介

南川天主教聖心堂自1913年建堂以來,雖經多次維修和改擴建,然教堂與鐘樓等主體建築基本保持原貌。

南川天主教聖心堂,坐東南向西北,臨街縱向。占地4500平方米,其中,主教堂585平方米,育嬰堂2000平方米,其他附屬建築和空地1150平方米。四周牆體,下部用條石砌成,平地部分高1.5米,坡地部分高2.3米。大門兩道,第一道大門,以條石為框,上部拱型,高4.15米,寬2.1米。進門後,上九級石階,至第二道大門。第二道大門,亦用條石建框,上部為拱型,高5.15米,寬1.9米,兩扇門皆為木質,厚10厘米,進門即入教堂。

主教堂為哥特式建築,磚木結構,琉璃瓦蓋頂。堂內,兩排10根八楞石磴磚柱分列兩旁,支撐着層次高低大小跨度不同的弧型拱架穹頂;柱與柱間,上方繪花草圖案,典雅莊嚴。跪凳整齊地排列在教堂兩旁,中間的甬道從東南直達西北部的祭台。祭台三座。正中大祭台,左右設小祭台。大祭台上,豎立着四根雕花石柱,左右一二柱設龕,各奉聖像一尊。左一柱奉聖安多尼,二柱奉愛徒若望;右一柱奉聖女瑪達肋納,二柱奉聖女安納聖母之母。左三柱設螺旋式木質棕色刻花講道台,冠以精製的宮殿式園弧型寶頂,豎十字架於其上。大祭台左右兩邊的小祭台,和諧相襯。三祭台牆龕,各奉聖像一尊。聖像皆法制進口瓷質,高2.5米。祭台下方,橫設雕欄,將祭台與大堂隔開。大堂輟以多盞多種樣式的吊燈,四周牆上設置彩色玻窗,相互輝映。

院內,建高低雙塔式大小鐘樓各一座。鐘樓牆體為磚、木、石結構,兩重青瓦檐面,後端牆體呈弧型。鐘樓牆體與教堂牆體相連,銜接成一個整體。小鐘樓通高25米,上端四錐體尖頂挺拔,高約3米,中頂尖上矗立着2米高的十字架。左右附屬建築與走廊相連。樓內裝法國進口報時報刻機械自鳴鐘一口。大鐘樓建在正大門,通高45米,鐘樓錐體主尖15米,角尖5米,主尖上有避雷裝置。大鐘樓二樓為琴樓,沿梯轉角而上,頂層裝法制滾輪合金大吊鐘一口,準確報時。

宗教活動

周一念亡者經文,周二學習教理、周三教唱聖歌,周四朝拜聖體、周五拜苦路,周六學習聖經,周日參與彌撒。星期天做主日彌撒。每年舉辦聖誕節、復活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諸聖瞻禮節、追思已亡等節日。平時,為信徒舉行婚禮,看顧病人等。自1983年恢復活動以來,南川天主教愛國會多次組織信徒到重慶教區和永川、銅梁、榮昌等區縣愛國會交流學習,到其它省市聖地朝聖;常有重慶教區和長壽、沙坪壩等區縣教會來南川天主教愛國會參觀、交流、指導。2010年後,南川天主教愛國會還連續舉辦四期培訓班,邀請重慶教區丁楊、王易、劉照星3位神父與修士、修女前來授課,學習天主教的教理、教規等基礎知識,以增強信仰;學習國家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要求廣大信徒自覺遵守。同時,教育廣大信徒,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國夢奉獻做出更大的貢獻。

天主教

天主教[1]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又稱公教,自明朝時就沿用的名稱「天主教」,已成為正式的中文代名詞。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會之中,羅馬公教會[2]羅馬天主教會)的會眾最為龐大,全世界人數有11.3億,占世界總人口17%,因此「公教會」(天主教會)一詞往往指的是「與羅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會」,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會中最為龐大的教會。

參考文獻

  1.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
  2. 耶穌創立了羅馬天主教會(聖而公教會),新浪博客,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