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單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單擺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單擺是能夠產生往復擺動的一種裝置,將無重細杆或不可伸長的細柔繩一端懸於重力場內一定點,另一端固結一個重小球,就構成單擺。若小球只限於鉛直平面內擺動,則為平面單擺,若小球擺動不限於鉛直平面,則為球面單擺。

單擺運動的近似周期公式為:T=2π√(L/g)。其中,L為擺長,g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說明

單擺是質點振動系統的一種,是最簡單的擺。繞一個懸點來回擺動的物體,都稱為擺,但其周期一般和物體的形狀、大小及密度的分布有關。但若把尺寸很小的質塊懸於一端固定的長度為l且不能伸長的細繩上,把質塊拉離平衡位置,使細繩和過懸點鉛垂線所 成角度小於10°,放手後質塊往復振動,可視為質點的振動,其周期T只和長度l和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關,即T和質塊的質量 、形狀和振幅的大小都無關係,其運動狀態可用簡諧振動公式表示,稱為單擺。如果振動的角度大於10°,則振動的周期將隨振幅的增加而變大,就不成為單擺了。如擺球的尺寸相當大,繩的質量不能忽略,就成為復擺,周期就和擺球的尺寸有關了。

應用

重力加速度測量:通過測量單擺的擺長和周期,可以計算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這對於地球物理學、地質勘探等領域有重要意義。

時間與頻率測量:利用單擺的等時性,可以製作各種計時器和鐘錶,例如機械擺鐘、電子鐘錶等,用於測量時間和頻率。當單擺周期T=2s時,由公式推導,擺長大約為1m,這種情況的單擺叫做秒擺。

注意:在當前高中階段,一般研究擺角小於10°的情況(即近似看做簡諧運動),且高中階段教材中僅涉及在實驗中推測公式,不涉及單擺周期公式的推導(因為需要涉及到高等數學)。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是單擺周期公式 的一個重要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