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國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單國強 |
中文名: 單國強 別 名: 單國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42年2月 職 業: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博寶鑑定專家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 主要成就: 解開《無用師卷》4大謎團 古代書畫史論和書畫鑑定研究 代表作品: 《古畫鑑賞與收藏》, |
單國強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1942年2月出生於上海,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後在故宮博物院從事業務工作。主攻古代書畫史論和書畫鑑定研究,撰寫發表文章百餘篇,專著主要有《古畫鑑賞與收藏》、《戴進》、《中國繪畫史· 明代》、《中華藝術通史·明代美術》、《古畫鑑定》、《巨匠與中國名畫·任伯年》、《中國巨匠》"戴進"、"吳偉"、"林良"、"呂紀"、"禹之鼎"等。[1]
人物簡介
■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 博寶鑑寶網鑑定專家曾用名單國翔,筆名郭翔、翔,1942年2月出生於上海,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畢業後在故宮博物院從事業務工作。
中共黨員,曾任院辦公室主任、陳列部主任,現任宮廷部主任,業務職稱研究員,鑒博藝苑收藏品鑑定委員會委員。主攻古代書畫史論和書畫鑑定研究,撰寫發表文章百餘篇,共60萬字左右;撰寫專著10本,約80萬字;合著專著2本,撰文15萬字;主編圖冊10餘本,撰寫前言及圖版說明共20萬字;副主編圖冊6本,撰寫前言或圖版說明共8萬字。共計寫作文字180餘萬。專著主要有《古畫鑑賞與收藏》、《戴進》、《中國繪畫史· 明代》、《中華藝術通史·明代美術》、《古畫鑑定》、《巨匠與中國名畫·任伯年》、《中國巨匠》"戴進"、"吳偉"、"林良"、"呂紀"、"禹之鼎"等。合著專著有《中國書畫》、《中國美術史·明代》。主編圖冊有《古代仕女畫集》、《仕女畫圖典》、《肖像畫圖典》、《明四家畫集》、《沈周畫集》、《董其昌畫集》、《徐渭畫集》、《金陵八家畫集》、《揚州八怪全集·鄭燮》、《清代書法分類叢書》等。副主編圖冊有《國寶薈萃》、《故宮文物大典》、《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繪畫》、《王鐸繪畫精品集》、《王鐸書法精品集》等。擔任《大百科全書·美術》分卷主編,《中國名畫鑑賞辭典》、《中國文物鑑賞辭典》編委。
先後應邀參加美國"明清繪畫"、"董其昌藝術"、"近代海派藝術"、日本"古代肖像畫"、香港"明代繪畫"等專題的海外國際研討會,並宣讀論文。還應邀參加國內主辦的上海博物館"清初四僧繪畫"、"清初四王繪畫"、上海書畫社"元代趙孟頫藝術"、無錫文化局"倪瓚生平與藝術",故宮博物院"明代吳門繪畫"、中央美術學院"明清繪畫剖析"、文物出版社"第三屆國際書法討論"等國際範圍的研討會,並發表了論文。
1993年被文化部評為1992年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故宮專家單國強談書畫的投資與拍賣
故宮專家單國強稱,拍賣市場成交價並不一定真實,提醒藏家投資書畫先要端正心態。
在國內某場書畫拍賣會上,著名山水畫家陸儼少的一幅國畫拍出了6600萬元的天價。但故宮專家、中央電視台《鑒寶》節目特邀鑑定嘉賓單國強稱,據他了解,陸儼少的這件作品的實際成交價只有1800萬元。單國強藉此提醒藏家,拍賣市場成交價並不一定真實。
買賣雙方私下聯手抬價
國內著名書畫鑑定家單國強在重慶發表演講時稱:「中國書畫成交價簡直讓我看傻了,怎麼這麼多天價?而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以來,書畫價格又一陣狂跌。這些讓我看不明白。」單國強以陸儼少的一幅作品成交價為例,道出了目前國內拍賣市場的一些內幕。
「陸儼少的一幅作品拍賣成交價達到6600餘萬元,真的值那麼多錢嗎?我問了很多圈內知情人士,最後得知其成交價為1800萬元。」單國強說,實際上,買家事先已與拍賣公司達成協議,用1800萬元這個價格將畫作買斷,然後在拍賣現場一直舉牌到6600萬元。
單國強說,實際上陸儼少的作品每尺也就值10多萬元。
單國強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強調,拍賣市場的確存在炒作問題,越是重頭的拍品買家越要慎重。「有些拍賣會上的成交價很高,實際上買家與賣家私下早就說好了,買一幅的價格實際上可以從賣家手上得到三幅作品。」
書畫投資先要端正心態
「購買書畫作品首先應從興趣愛好入手,要學會欣賞。有些人單純從投資角度進行書畫交易,這種人心態不好,越想賺錢越賺不了錢。而真正的收藏家首先強調的是欣賞,時間長了,這裡面也有很多賺錢的機會。」單國強建議書畫藏家,購買時要量力而行,市場上贗品太多,不能砸鍋賣鐵搞收藏。入門前,必須大量學習,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識,則很難買到真品。
識別書畫藏品真假傳統手段已不可靠
不管是收藏,還是投資,藏家首先要做的還是識別書畫藏品的真假。除筆法、構圖等方面外,畫作的題跋、印章、裝裱以及已出版的畫冊等,都是鑑定時可參照的材料。但故宮專家單國強稱,這些手段已不可靠。
單國強介紹說,印章本是書畫鑑定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從2000年以後,造假者利用電腦製版,製造的印章基本與真品沒有差別;紙張是傳統書畫的鑑定依據,但清代生產的紙張仍能買到;有些藏家習慣看書畫是老式裝裱還是新裱,而有些造假者就利用藏家的這種心態,專門在裝裱店收購老式套裱,然後移花接木到贗品上。
書畫鑑定需要已出版的畫冊作為旁證,但單國強強調說,1990年以後出版的畫冊就不能信,因為出版刊號可以隨便買到,於是造假者就專門把假畫印進畫冊。甚至有的造假者找來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畫冊,抽幾頁出來,然後把假畫的圖片放進去,蒙蔽投資者。
解開《無用師卷》4大謎團
由於溫總理在全國「兩會」上講的一個故事,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而現藏台北故宮、占90%以上畫幅的《無用師卷》究竟畫了些什麼,又有哪些名人題跋?除了少數幾位在台北有幸看過這幅名畫的圈內人,內地民眾幾乎「不識廬山真面目」。
就在不久前,雅昌藝術館意外地從庫存的二玄社高仿真複製品中發現了《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的蹤跡,這是日本二玄社30年前在台北故宮授權下複製的一批國寶級書畫精品,曾被著名文物鑑定家啟功稱為「下真跡一等」。《無用師卷》的真面目究竟如何?燒毀的部分畫的是什麼?《剩山圖》與《無用師卷》能否完美拼接?《富春山居圖》的價格是否有估算的可能?前日,本報記者獨家探訪了這幅長達10.51米的神秘長卷,並特約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在中國書畫收藏鑑定上堪稱「國寶級」人物的單國強,為公眾拆解《無用師卷》的四大謎團。
謎團1:《無用師卷》畫了些什麼?
「我去過台灣五六次,《無用師卷》也看過不止一次了。」單國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國寶打了30多年交道,上世紀80年代,他已經在浙江博物館看過《富春山居圖》的前半段《剩山圖》,《無用師卷》的影印本也在畫冊上看過無數次,但第一次見識真跡,還是1990年他第一次去台北故宮博物院時。
「這其實是一幅沒有畫完的作品。」單國強告訴記者,《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79歲高齡時開始創作的。一次從松江歸富春山居,偕好友無用禪師同行。應無用禪師之求,黃公望就在他的山居南樓援筆作此長卷。開始時,他並未刻意去畫,只在閒暇時,興之所至,隨意畫上幾筆。因經常雲遊在外,而畫卷留在山中,三四年過去了還沒畫好。後來,他特地將畫卷放進隨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着畫,「黃公望晚年隱居在富春江畔,他建了一個名叫『小洞天』的草廬,有機會看到江水,看一段江水畫一段,這實際上是他的一個寫生作品」。1350年,黃公望才為此圖題款,但最後何時完成,不得而知。
就畫面而言,《富春山居圖》是一幅少有的山水長卷。根據史料記載,原畫應該是「高一尺余,長二丈四尺」。將燒毀後的兩段比照着看,單國強向記者描述,《富春山居圖》開卷表現江邊景色,接着描繪起伏連綿的山巒,然後是廣闊的江水,最後高峰突起,在江水茫茫中結束全圖,「這些景致基本還是比較寫實的」。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創作時間跨度長,前後畫風是有變化的。「前後兩段我仔細看了。開始的那一段比較像他的老師趙孟頫,但後來就越來越師法五代的董源和巨然,這一點在《剩山圖》中已見端倪。再後來就慢慢凝練出黃公望自己的畫風,開始時用筆多,後來用墨多,技法越來越純熟,《無用師卷》尤其能夠很清楚看出這個過渡。」單國強表示,儘管被人為割裂,但《富春山居圖》的神韻沒有斷開,本是一幅畫作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如一奶同胞,自有血脈互通。
謎團2:前後兩段能否完美拼接?
記者前日在雅昌藝術館看到,二玄社高仿真複製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按照原樣、原大小再現了當年被明末收藏家吳洪裕「火殉」之後的後半段。裝裱後總長10.51米,其中畫作部分6.37米,題跋就長達3.37米。
其中,題跋部分清晰勾勒了《無用師卷》的流傳過程。據記者統計,有名有姓的題跋就留下了10段之多,此外藏印無數,包括明代畫家沈周,畫家文徵明之子文彭,畫家、鑑賞家談志伊,太原王穉登和畫家周天球,收藏家鄒之麟,明代後期著名書畫家、鑑賞家董其昌等,「最重要的題跋,一個是沈周的,一個就是董其昌的。」單國強告訴記者,「火殉」事件之後,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為了掩蓋火燒痕跡,將原本位於畫尾的、董其昌的題跋切割下來,挪至畫首。跋中寫明《富春山居圖》是為「無用師」所畫,所以此段才被後人稱為《無用師卷》。
與《剩山圖》相較,「《無用師卷》這段價值更大。它的題跋保存得很完整,沒有被燒掉。而《剩山圖》上面的題跋都是清代以後的藏家了,價值沒有那麼大。」單國強說。
他介紹說,《富春山居圖》是用六張宣紙連接而作的長卷,每個連接處都有騎縫印章。《剩山圖》和《無用師卷》連接處的上端,就蓋着一枚吳之矩(吳洪裕之父)的白文方印。這枚印章加蓋時,《富春山居圖》尚是一幅完整長卷。雖然《剩山圖》經過不同藏家裝裱,經過截邊,比《無用師卷》窄了1.8厘米,但兩段畫卷合在一起時,這枚印章仍嚴絲合縫。
而那場「火殉」之災,在《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段留下了共同的傷疤。從《無用師卷》向右至《剩山圖》,留下了五處火痕,幾乎等距分布,而且越往右火痕越大。可以想見,當年《富春山居圖》捲軸在火中被灼燒的慘景。
記者在二玄社的高仿真複製品上看到,《無用師卷》起卷處就有三處十分明顯的火痕。而最右邊的一處火痕,恰好就在騎縫章之下,兩段畫作各半。在今天的《剩山圖》上,民國書畫鑑定大行家吳湖帆在這裡加註:「下方石坡、小樹、沙腳,除火痕空處各經補筆外,余皆一氣連屬。」
謎團3:燒毀的部分是什麼?
單國強把《富春山居圖》的諸多版本分為「火前本」和「火後本」。今天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都是「火後本」,當然也是唯一的真跡。而欲知當年燒毀部分的畫作原貌,還得從前人臨摹的《富春山居圖》中一探究竟,「由於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太出名了,明清畫家都爭相臨摹,現在有籍可查的臨摹本就有十餘幅」,這些都被單國強稱為「火前本」。
最出名的「火前本」有兩個,一是名為《山居圖》的「子明本」,現藏台北故宮;另一個就是沈周臨背摹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現藏北京故宮。「由於沈周的《富春山居圖》是憑記憶所畫,與原作還有些距離,畫風也完全是沈周自己的。目前最最可靠的,就是『子明本』」,單國強說,這個版本還上演過一段《富春山居圖》收藏歷史上的笑談。
乾隆十年(1745)的冬天,一卷《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皇帝愛不釋手,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並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加蓋玉璽,還逢人就邀詩題詞,將留白處題得滿滿五十六則讚嘆詩、蓋滿各式鈐印。這就是明末文人臨摹的《子明卷》。後人為牟利,將原作者題款去掉,偽造了黃公望的題款。因為偽作題款中說是為「子明隱君」所畫,所以這幅畫又被後人稱為《子明卷》。
第二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圖》也進了宮,這才是作為「火後本」的《無用師卷》。乾隆是個喜歡文物收藏的人,也喜歡演鑒寶節目、主持文物鑑定。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他深信第一卷是真跡,最終在翰林院掌院學士梁詩正、禮部侍郎沈德潛等幾位大臣的附和下,《無用師卷》被認定是贗品,列入「石渠寶笈次等」。在二玄社複製的這幅《無用師卷》上,記者看到梁詩正受命代筆在《無用師卷》上的題跋,他詳細記載了當時的鑑定結論:「此卷筆力苶弱,其為膺鼎無疑,惟畫格秀潤可喜,亦如雙鈎,下真跡一等。」值得慶幸的是,正因乾隆「打眼」,真品《無用師卷》才逃脫了被「毀容」的命運。
「我去過好幾次台灣,都沒有看到《子明卷》,因為正名之後,台北故宮就不拿出來了。」單國強告訴記者,通過他在影印本上看到的印象,被燒毀的有五尺左右,畫的是城樓隱約,平沙無垠,為富春江口出錢塘的景色;五尺之後,才是峰巒雲樹,坡石起伏。而今天的《剩山圖》,一開始就是高山,《子明卷》不是這樣。他的粗略印象是,「《子明卷》從筆墨功力、藝術水平等各方面都比《無用師卷》要差。但它是全本,其價值也在這裡。」
謎團4:《富春山居圖》價值幾何?
談到這幅傳奇名畫的價值,單國強表示,《富春山居圖》是「元四家」之首的最重要作品,再加上都被博物館收藏,已經很難估價了。
但他也談到一個參考價值。1996年,沈周背臨的那幅《富春山居圖》現身瀚海拍賣會,北京故宮博物院花了880萬元定向拍賣,當年十分轟動。這也是中國當代拍賣史上第一次由國家級博物館定向拍賣一件作品。
沈周背臨的《富春山居圖》1996年價值880萬元,2008年浙江保利拍賣過一件董其昌臨摹的《富春山居圖》,當時的價格是14萬元。《富春山居圖》的真跡以咫尺片段就堪當稀世珍寶,其價值已難估量。
單國強已經看過二玄社複製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他讚嘆說不僅精妙還原了原作的筆墨變化,而且在保證原作風神的前提下有效地修復了畫面的皮損殘破。
出版圖書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單國強:鑑定專家也不是全能的,新浪網 , 2012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