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松古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華松古堡位於京畿道水原,是朝鮮朝後期的代表性城廓。華松城堡建有各種各樣的防禦設施,裝有四個門並配有堡壘,炮台和其它特色建築,延續至今。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中文名 華松古堡(華城)
外文名 Hwasong Fortress
國 家 韓國
所屬洲 亞洲
批准時間 1997
設計特色
華松堡於1794年到1796年間建成,歷時兩年半,設計者為崇亞永。當時崇亞永在崇舟皇帝創建的皇家圖書館工作,創建此圖書館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術研究。[1] 為了建造華松堡,崇亞永廣泛研究了朝鮮、中國和日本的古代城堡,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形優勢,以彌補原來設施的不足之處。作為一處軍事堡壘,崇亞永的設計相當富於才智。水原和其周圍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與漢城之間交通便利,與中國也只隔着黃海。崇舟開始時看來只是想通過繁榮水原的商業和製造業,使其發展成一個繁華的城市。但不久許多歷史學家猜測:水原靠近崇舟深愛的父親的墳墓,同時又可以避開首都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進行他的政治改革,崇舟皇帝很可能會把首都遷至水原。崇舟皇帝下令將華川周圍的居民遷至現在的水原城區,為此府庫拿出了3750公斤黃金,市民統一十年免除各種稅收。各種基礎設施,如官署、學校、工業設施相繼建立起來。三年以後,崇舟將水原定為首都,任命載濟光為首任長官,載濟光是一位資深官員。
修建背景 朝鮮第22代王朝正祖大王為悼念自己的父王(即英祖的二子,雖然被冊封為世子,但被派別鬥爭中受排擠而未能登上王位,在米櫃中結束自己生命的思悼世子),把父王的遺骸從楊州拜峰山移葬到被稱為朝鮮最好的風水寶地的水原華山,並把花山附近的邑城遷移到水原八達山下現今位置,修建了水原華城。 正祖的孝心不僅成為修築水原華城的根本原因,而且水原華城成為政治構想的中心地,它的修築蘊涵着為根除基於派別鬥爭的派系政治,實現強有力的王道政治的遠大政治抱負,修築它也是為了把它作為首都南邊的軍事要塞。水原華城由奎章閣文臣丁若鏞以參考東西方的技術書籍編著的《城華籌略(1793年)》為指南,在曾任宰相的領中樞府事蔡濟恭的總策劃和趙心泰的指揮下,於1794年1月開工,到1796年9月竣工。修建該城時,特別設計和使用了舉重機、轆轆等新設備,用於搬運和砌築沉重的石材等。在修建水原華城的同時還修建了附屬設施華城行宮、中鋪舍、內鋪舍、社稷壇等很多建築,但大部分因戰亂被毀壞,現在只剩下華城行宮的一部分洛南軒。
歷史沿革
華松古堡位於京畿道水原,是朝鮮朝後期的代表性城廓。[2] 1789年,朝鮮王朝第22代王正祖把其父思悼世子之墓從楊州移至水原管轄的華山下,又把那裡的居民移至八達山下,建成新城,稱為華山,從而此地便成為當地的新中心。1794年1月由領中樞府事蔡濟恭主管修築城廓,1796年落成。1997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水原華城修建以後,經歷了日本占領和韓國戰爭時期,一部分城廓被遭到破壞,後來在1975~1979年之間,根據修建之後發行的《華城城域儀軌》把大部分城廓又重新恢復成原樣一直保存到今天。該城城牆全長5,744米,面積達130公頃,東面地形為平地,西面鄰接八達山,是一個平面山城的形式,城內設有四座門樓、兩個水門、三個空心墩、兩個將台、兩個弩台、五座鋪樓、五座炮樓、四座角樓、五個暗門、一個烽墩、四座敵台、九座外城牆、兩條陰溝等,共有48個設施組成了城廓,但由於水災和戰亂7個設施(一個水門、一座空心墩、一個暗門、兩座敵台、兩條陰溝)被損毀,現在只剩下四個設施。水原華城不僅幾乎保留了建設此城時的原樣,而且流過北水門(華虹門)的水原川至今還在流淌,同時分別連接八達門和長安門,華城行宮和蒼龍門的道路網至今也還在保持着組成城市內部街道網的主要構架等等,至今還原封不動地保持着200年前城市的主要骨架。由於建城的動機不在於軍事目的,而在於政治經濟和對父母的孝心,城廓本身蘊涵着所謂「孝」的東方哲學思想,因此該城除了具有文化價值之外,還具有精神和哲學價值,在城內很好地保留了與此相關的文物。城廓的石磚和建築物的瓦等都是用獨特的方法製作的,用現在的技術是很難製作的,因此稱為維修中的難點和需要繼續解決的課題。水原華城是在中國、日本等地也找不到的平面山城形式,同時具有軍事防禦功能和商業功能,設施的功能最為科學和合理,結構實用,堪稱東方城廓的典範。城廓只砌築外側,內側利用自然地勢用土填埋,即採用「外築內托」的修築方式來與大自然相互諧和。並且水原華城受了在百姓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學問的實踐課題的實學思想的影響,而不是哲學論爭,因此可以說混用磚頭和石頭,懸眼和漏槽的構思,舉重機的發明,混用木材和磚頭等修築方法,堪稱東方城廓修築技術的結晶和稀世之作。特別是,水原華城是當時學者們通過充分的研究和細緻的計劃,集東西方建築技術之大成而修築的,具有巨大的建築史意義。城廓建成後的1801年發行的《華城城域儀軌》中,不僅詳細記載了建城計劃、制度、法式,而且還記載了所動員人力的人事資料、材料的來源及用途、預算及工資計算、施工機械、材料加工方法、工程日誌等,留下了建築等城廓建築史的寶貴資料,被認為具有很大的歷史記錄價值。水原華城被指定為第3號史跡進行着管理,包括的文物有八達門(第402號寶物)、華西門(第403號寶物)、長安門、空心墩等。1997年12月,水原華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