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喦
原圖鏈接  

華岩(華喦)1682~1756字德嵩,後改字秋岳,號白砂道人、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蛟洋華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後寓杭州。工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寫動物尤佳。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列子御風圖》、《松韻泉聲圖》、《芳谷攬秀》、《寒竹幽禽圖》、《盤谷山居圖》、《銀湖吹夢圖》等。著有《離垢集》、《解弢館詩集》。

人物簡介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於白沙村華家亭紙工家庭。華喦自幼聰穎好學,尤愛繪畫,因家貧,僅入私塾2年便輟學在家造紙當徒工。塾師見其才華,用珍藏古畫教華喦摹仿。華喦常撿邊角草紙作畫,不斷訓練,獲得繪畫技藝。天天出入雙髻山,勞作之餘常對景寫生;夜晚在燈下摹仿古畫,提高很快,所作山水、花鳥、人物等畫,備受世人讚揚。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華家亭重修華氏宗祠,村夫推華喦為祠堂正廳作壁畫,族長、豪紳以為華喦出身卑賤,要另請畫師。華喦十分生氣,決定出走他鄉G口。臨行前夕,翻牆進祠堂,一夜之間,在正廳畫《高山雲鶴》、《水國浮牛》、《青松懸崖》、《倚馬題詩》四幅壁畫,又在廂房壁上畫《白叟挑牛角》,並題詩云:「畫者不差不錯,看者仔細斟酌,少年不勤不儉,恐怕老來擔角。」(按:「擔角」諧音「耽擱」)以此勸勉眾人。畫畢天明上路。壁畫長留在華氏宗祠,並被傳為佳話。

華喦離家後,曾在江西景德鎮畫瓷器,後輾轉到浙江錢塘安家。僑居杭州十多年中,吟詩賣畫,廣交詩人畫友,與徐逢吉結為良知。曾應陳六觀之邀,遊覽禹陵、南鎮、蘭亭、曹山諸勝景,藝事大進,蜚聲武林一帶。雍正(1723~1735年)初年,華喦從杭州到揚州城,寓於摯友員果堂家。華喦不願趁波逐浪,其藝術見解和畫風與「揚州八怪」相似,常常介入揚州畫派的藝術流動,故後人把華喦也列入揚州畫派之內。在揚州10年,華喦風華正茂,詩、書、畫都獲得很高成就。但靠賣畫為生,糊口仍很清苦。雍正十年(1732年)冬,華喦從揚州返回杭州,過揚子江時冒風寒得疾,抵家後大病一場(曾作詩中道:「新羅隱士貧且病,頭面不洗三月余」)。自認為病篤,曾作遺書,把妻子託付老友員果堂照顧。數月後,病情意外好轉,但為饑寒所迫,又到揚州賣畫糊口,作《山水冊》、《花卉冊》和人物畫等數十幅。乾隆六年(1741年),華喦又返回杭州,寓居解弢館,作《山水人物冊》、《花鳥冊》、《雜畫冊》和立軸山水等。其間,老友員果堂曾扶病前來杭州話舊,寒襟相對,互贈詩作,不勝悽然。乾隆十二年(1747年),其妻蔣媛病故。華喦以古稀之年,再次到揚州賣畫。後歸老杭州西湖。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病逝。[1]

作品鑑賞

藝術風格

花鳥四屏
原圖鏈接  

他在繼承明清寫意花鳥傳統的基礎上,受惲南田影響,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善用粗筆、渴筆,所畫花鳥,草蟲和小動物,形象都自然逼真,活潑生動,秀麗出眾,富有生趣。

他的畫風別樹一幟,一面吸引前代各派畫家之長,以為己用;一面注重寫生,獨闢蹊徑,超脫前人。如畫翎毛,前人都用細筆濕墨一筆一筆去描繪,而華岩卻大膽改用禿筆干墨去擦,一筆下去就皺出數十條蓬鬆的羽毛,然後傅以淡彩,使之栩栩如生。他獨特的畫法,使花鳥畫面目一新,漸漸名聲遠揚,求畫者絡繹於館。成名之後,常以「新羅山人」的筆名在畫上落款,還用東園生、布衣生等筆名作畫,以表明自己的出身。   

畫人物以簡取勝,縱逸趣脫,標新立異,空中有畫,着處無痕,獨開生面。他寓居揚州較久,揚州人遂得傳他的畫派,最著名的有朱本、管希寧、李梅生虛谷和尚等,其畫風對清代和近代的花鳥畫有一定影響。

華岩的花鳥畫最負盛名,他吸收明代陳淳、周之冕、清代惲壽平諸家之長,形成兼工帶寫的小寫意手法。他善於捕捉自然生物中天趣和人們真切細膩的體驗,將花鳥的動人姿態和感受中豐富而健康的情趣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多姿的形象。在畫法上,既有細節描寫的精微性,又不失筆墨上的簡逸生動,禽鳥毛羽細緻蓬鬆的毫毛畢現。這種清新俊秀,率意疏容的花鳥畫風格,對後世產生了積極影響。華岩在人物方面成就也很突出。他的人物畫得意於陳洪綬、王樹轂、馬和之、自成一種減筆畫法。形象有所誇張而又不變形,線條似馬和之的「蘭葉描」,簡練柔勁,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不僅個性鮮明,而且富有意境。華岩的山水兼法院體,吳派、董其昌諸家,不拘一格,一般比較簡略率脫。[2]

人物評價

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影響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繪畫風貌與其他人的風格差異。在他去世後的一百年中,他的地位不斷上升。華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畫家,一生中精通花鳥、山水、人物等畫,其開創的新風幾乎影響了中後期的畫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