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歷史悠久,前身為創建於1932年的襄勤大學以及1938年併入的台灣中山大學工學院。1952年組建華南工學院建築系。1979年成立綜合甲級建築設計研究院。1997年建築學院成立,由建築學系,土木工程系和建築設計研究院組成。2008年1月學校學科重新調整,土木工程系遷出,建築學院由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建築系、城市規劃系、建築設計研究院和《南方建築》編輯部組成。
目錄
科研團隊
學院現有一支實力強大的教學、科研和工程設計諮詢隊伍,已形成以何鏡堂院士、吳碩賢院士等為學術帶頭人,老中青結合,綜合素質高,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學科人才體系。學院現有教職工304人(含建築設計院176人),專任教師128人,其中教授(正高)29人,副教授(副高)46人,研究生導師6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4人,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占73%。。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工程設計大師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者3人,全國性各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委員1人,城鄉規劃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委員1人;現有列入「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教師1人,省級培養教師2人,校級培養教師5人,國家、省部級先進教師5人。2008年,建築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入選國家級教學團隊,「建築技術科學」獲批為廣東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亞熱帶公共建築可持續設計關鍵技術研究」獲批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 2018年12月10日,榮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杆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學科建設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1997年經教育部批准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批建築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九五」開始一直是「211」和「985」工程的重點建設學科, 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培育的重點學科。該學科師資雄厚,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鏡堂教授以及孫一民教授、陸琦教授等在國內外亨有盛譽的專家,還有一批海外學成回國,以及建築設計與理論方面學有所長的中青年學者。現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8人。多年來,在何鏡堂院士的帶領下,努力開拓、奮力進取,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嶺南建築學派」,並以「兩觀三性」的設計理念,在校園規劃、博覽建築、體育建築、超高層建築等方面居於國內領先地位,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創作實踐中均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果,處於國內同類學科發展的前沿。該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有:類型建築可持續設計策略研究(包括校園建築、體育建築、醫院建築、博覽建築、觀演建築等)、綠色建築構造技術、近現代建築設計理論研究等。
建築技術科學學科
建築技術科學是建築學的二級學科,其核心是建築物理學(建築熱工學、建築聲學[2]和建築光學)。我校建築技術科學經過「211工程」第一、二期的建設,已居國內同類學科的前列,建築技術科學已經成為我國首個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三個實驗中心之一——建築技術科學實驗中心,正在建設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建築聲學子實驗室和建築熱環境與節能子實驗室,並着手籌建建築光學子實驗室。預計建成後的建築熱環境與節能子實驗室面積將達1200m2,建築聲學子實驗室將增加800m2新實驗室。建築光學子實驗室也將達400m2。
建築歷史與理論學科
建築歷史與理論學科的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一直居於國內本學科方向的前沿地位。作為該方向我國第一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在相關領域具有優秀的傳統和國內領先的學術地位,尤其是在客家民居和嶺南傳統建築與城市研究方面。老一輩建築歷史學家龍慶忠教授創立了全國第一個建築防災研究室並培養了第一批本方向的博士和碩士。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建築歷史文化研究和建築防災學、古建築研究、歷史建築保護與利用。
城市規劃與設計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始辦於五十年代,是新中國開設最早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規劃專業之一,1986年在國內第一批招收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研究生,1998年建設部高等教育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擬定了專業教育評估標準,同年是第一批招收城市規劃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的學校。
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
華南理工大學風景園林學科歷史悠久。自20世紀50年代起,本校已經在建築學科中開展風景園林研究生課程教育。1985年以來,先後在建築歷史與理論學科、建築技術科學以及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學科中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2003年,在建築學一級下全國較早自設了景觀建築學二級學科、2004年全國較早開設了景觀建築設計專業、2005年成為了全國首批風景園林碩士培養試點單位、2011年獲得了全國首批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視頻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科技部數據:哪些高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 ,搜狐,2018-05-27
- ↑ 建築聲學設計對現代建築的重要性 ,搜狐,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