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東沿海防護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華東沿海防護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建立於2013年,技術依託單位是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主站位於江蘇省東台市東台林場,2個副站分別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老港鎮和浙江省三門縣經濟開發區。

機構簡介

華東沿海防護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主站位於江蘇省東台市,2個副站分別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老港鎮和浙江省三門縣經濟開發區。2006年建站,2013年獲國家林草局批准成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作為華東沿海地區防護林生態系統生態監測和研究平台,生態站採用一站三點布局,開展華東沿海防護林生態系統防護效益監測、評估與試驗研究,面向區域生態和經濟建設需求,立足於長三角地區,通過開展防護林生態系統對風、澇、鹽脅迫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機制等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長期定位監測和評估華東沿海防護林生態系統內風、水、鹽等的動態變化和生態服務功能,構建具有區域特色和顯着影響力的野外監測與試驗平台,全面支撐華東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為我國沿海防護林生態服務功能評估、生態工程效益監測提供科技支撐。生態站主要研究方向有:(1)沿海防護林體系構建、管理和示範;(2)沿海防護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生態過程;(3)沿海植被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機制;(4)沿海防護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工程效益評價。

科研成果

生態站具有科研用房886m2,試驗場地(地表徑流場、薄壁堰、固定樣地等)28個,在東台、浦東和三門設立觀測站點/固定觀測場。配有儀器設備41台/套,價值750萬元。生態站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浙江科技計劃等項目共計10餘項,項目經費500萬元。近5年發表論文[1]60多篇,其中SCI12篇,出版專着2部,獲省部級獎2項。其中「亞熱帶泥質海岸防護林體系構建與功能提升技術」成果技術創新性強,成果應用效益顯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科研團隊

生態站實行站長責任制,現任站長虞木奎研究員,固定研究人員12人,流動人員5人。其中管理人員3人,野外觀測和數據管理3人,研究生5人;副高級以上職稱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8人。現有研究人員專業涵蓋生態學、土壤學[2]、森林培育和環境科學。近年來,生態站組織重要出訪3團次,派出專家出國6人次,接待來訪3人次,促進了生態站與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等國外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

三門副站目前擁有1幢2層的實驗樓,30米高的梯度觀測塔1座,10米的標準氣象站1座,2米高的小型氣象站5座,固定樣地8處。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長期定位監測本區域沿海防護林生態系統內風、水、鹽動態變化,防護和生態服務功能,開展防護林生態系統對風、澇、鹽脅迫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機制等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全面支撐華東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為我國沿海防護林生態服務功能評估、生態工程效益監測提供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