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生的文字生涯(中)關於我與孝義文聯的文學生活 馬明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半生的文字生涯(中)關於我與孝義文聯的文學生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半生的文字生涯(中)關於我與孝義文聯的文學生活》中國當代作家馬明高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半生的文字生涯(中)關於我與孝義文聯的文學生活

1982年的《孝義文藝》第4期,發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說《彩色的童年》。這是我1981年6月高考落榜後發表的第一篇文學習作。這是一篇寫我童年時期和小夥伴們玩耍「崖灣兒童電影製片廠」「崖灣兒童木偶劇團」的兒童小說。「崖灣」 就是我的故鄉后庄村老家所在地。不久,我高中的語文老師楊五雲署名「甘草」在《孝義文藝》發表了關於這篇小說的文學**。這篇**到目前為止,我都沒有找到原發刊物,很是遺憾。1985 年元月,《孝義文藝》開始轉交至孝義縣文聯主辦。文聯籌備組在1984 年第2期《孝義文藝》 刊發啟事,從這年的10月起開始徵稿,來稿寄縣文化館院內的縣文聯籌備組。

高中畢業後,父親托人讓我到公社電影隊學放電影,想的是過兩個月那兒招人了進電影隊。我每天白天在生產隊勞動,收了工早早地到兌鎮劇院當學徒幫忙。但兩個月過去後公社招考,寫一篇文章,畫一張美術作品。沒有被招入。父母覺得我再到電影隊學放映沒有意義了,托親戚到兌鎮煤礦(現離柳集團)找到福建包工的掘並隊當上了臨時工。一個月三倒班,我就這樣開始步入社會了。後來,有一學校一女語文老師生孩子有了空缺,我代替她當上了臨時代課教師,從此走上了我的教學生涯。好幾年,我「流離失所」,離開此地,又往彼地,因為我僅僅是一個代課教師。雖然我「背井離鄉」, 「跋山涉水」,但我時時不忘讀書和寫作。1983 年9月,轉遷到兌鎮黃文學校,終於成了一名民辦教師,有了較為穩定的工作。至1990年7月,我一直在農村學校代初中的語文政治課,連續代了四年初三畢業班。我發表於1987年第二期《山西青年》的文章《重新塑造我們的形象》中寫到:「電影《無聲的行動》里有這麼一句台詞:『活在世界上, 總是要受到限制的,重要的是我們的思想要放得開,想得遠。』不要將自己束縛在無效勞動中,消磨意志,浪費精力。要不惜任何代價,取得自由,求得自我充分發展。只要你意識到這一點, 你就能合理安排時間,集中精力抓緊時間,幹完本職工作,然後,你可以讀點書,你可以寫些文章,你還可以著書立說。我就是這樣,幾年來,除了盡心盡力完成好教學工作以外,自修完大學課程,發表了教材教法研究文章十餘篇,發表了小說、散文、文藝評論及雜文十餘篇,廣播劇在山西電台獲『 黃河獎』,電視劇《田野的風》已由江西電視台拍攝完成,即將搬上熒幕。只有斬除日常煩瑣雜事束縛的鎖鏈,走進這自由自在的境界中,我們才是幸福的,快樂的,不管它處境如何。

那些年,我在《孝義文藝》陸陸續續發表了《代銷店有個漂亮姑娘》(1984年第2期)、 《陳老二理髮燙髮鋪》 (1988年第2期)、《王世寶和他的兒女們》(1988 年第3期)、《爺爺》 (1988 年第4期)等小說。還在《孝義文藝》1987年第2期發表了電視劇本《田野的風》。這幾篇小說和1991年發表在孝義、汾陽、文水、交城四家縣文聯聯辦的文藝刊物《文峪河》上的小說《鄉村人家》都沒有收人進中短篇小說集。

除了寫小說、散文、文藝評論之外,那些年,我更多的寫的是語文教學的教研教改和教材輔導文章。我在北京師範大學的《中學生文苑》《教師報》 《山西青年報》 《山西青年》《山西教育》 《江蘇教育》等報刊發表了一些文章。特別是在《中學課程輔導》從1983年至1990年發表了近二十篇教材輔導文章。負責主編這本旬刊的是太原教育學院的朱仁聲教授,我用的就是那個「馬旻皋」的筆名。一開始,給我來信邀請還以為我是老頭,見了人才知道是一個小伙子。去年我從《山西晚報》上,得知朱仁聲教授從教育學院退休之後,開始組織志願性質的電影評論組織,為電影的繁榮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已經離開人世了,很多人都很懷念他。朱仁聲老師卸了主編之後,接任主編的是山西省實驗中學的盧傳梁老師。他是我省中學語文教育和中考研究的專家,南方人。至我20世紀90年代離開教育界之後,很少再見盧老師了。在那時候,給這些報刊寫文章是我很重要的一筆收入。那時候我的身份一直是「臨時代教」和「民辦教師」工資十分微薄,從十幾元,到三十幾元,到七十幾元,好像到了1985年、1986年後才掙到一百多元了。而我給這些報刊寫一篇文章,每次大約有十幾塊到二十塊錢的稿費。我記得1983 年一袋白面才九元,後來變成十二元,所以還是很解決些生計問題的。

後來,梁鎮川先生被調到呂梁地區通訊組工作,張思聰先生到孝義市政協任副主席,縣文聯的人手似乎很緊,加之梁冰先生和孝義中學的匡毅老師又創辦了重點刊發全國大中學校文學社團文學作品的文學刊物《未來作家》。我開始抽業餘時間參與了縣文聯《孝義文藝》和《未來作家》的審稿看稿編輯工作。我記得,那時候,隔一段時間,我騎自行車到孝義縣棉麻公司文聯辦公室取上一大包從全國各地來的稿子,回到黃文學校教學之餘看完之後,又騎自行車送到孝義文聯。沒有時間去孝義了,梁冰先生會着急地從縣城來到我所在的黃文學校,一起研究那些稿子。我從1988年開始和梁冰、田瑜亮、王左林、何衛東、侯燕、耿步明、郭志遠等人編輯了兩年《孝義文藝》,還有兩三期《未來作家》。

20世紀80年代,不僅全國各大、中學校的文學社團十分活躍,而且全國各地縣城的文學活動也非常多,是新時期文學藝術蓬勃發展的一個美好時代。那個時代的人們,以默默地參與文學藝術創作為榮,「文學青年」在社會上是一個十分自豪的流行語。我1983年、1985年參加過孝義縣組織的兩次文學創作筆會。那麼多文學男女青年擁擠在縣城呂梁地區二級站招待所會議室內,大家壓抑不住的生活激情和對文學的崇高敬仰,感染着所有在場的人們。副縣長劉澤民到會鼓勵,省地來的作家田東照、權文學、彭化高等先生來做指導。1986年春天,我參加了在離石地區電影公司舉辦的為期半個月的文學創作筆會。就是從那時候,我結識了呂梁師專的李旦初、康序、景國勁、李亮、郝亦民、李有亮、王春林等一批文學評論和文學研究的專家老師,和韓思中、李迎兵等同仁們一起開始了快二十年的文學跋涉。在這次創作會上,我的短篇小說《黑鬼》在當年的《呂梁文學》發表,後來在《晉陽文藝》發表,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創作。所以我把它作為處女作,收人在我的中短篇小說集《尷尬之後是滄桑》之中,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85年,我創作的電視劇《田野的風》一開始由山西電視台籌拍,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又停滯。幾經周折,在山西電視台電視部王玉璽先生的努力協助下,最後由江西電視台的唐偉凡導演執導拍攝,1986年「三八」婦女節在中央電視台播出,1986 年國慶節在山西電視台和全國各省電視台播出。這次我獲得了五六百元的稿費,相當於我半年多的工資。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影響。當時任縣政府分管文教的副縣長張宏炫先生和時任兌鎮教辦主任的馮世森先生一起坐着202吉普車,來到地處山溝里的黃文學校來看我。那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深冬的山道大坡不好走,後來聽村裡的人說,吉普車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爬上了黃文村口到學校的那道大坡。張宏炫先生和馮世森先生的遠道而來,儘管是一次時間非常 短的安靜而隨和的座談,但事情過後,在這僻壤山區卻引起了很長時間的反響。淳厚樸實的鄉村老百姓,沒有想到一個縣政府的縣長會來這麼個深山溝里來看一個二十三歲的民辦教師,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一個事情啊!當然對我的人生轉折起到了一個非常大的作用。後來,我從縣教育局教研室報銷了所有參加山西省高教教育自學考試的書本費和報名費。縣長是希望在當時起一個引導作用,讓所有鄉村街道的教師們都能通過自學的渠道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1988 年10月,我終於摘掉了臨時教師的帽子,轉正為正式教師,開始領上了國家發的薪水。

那些年,我似乎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從1984年10月至1986年10月,一次性通過了山西省高教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系的所有課程考試,12月拿到了由山西高教自考委員會和山西師範大學共同頒發的大專畢業證書。之後,我又報名參加了中國文化書院「中外文化比較研究班」的函授學習。1987 年中國文化書院在山西社會科學院舉辦函授、由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來晉授課。我積極參加。為了節省一些錢,不去招待所登記,晚上就到我那遠親張朴先生的家裡住宿。白天聽完課在街上買點吃的東西,中午在函授聽課的會議室地板上稍稍休息一會兒,或者借教授講課的主席台寫些文章,給那些報紙雜誌的編輯部投稿。通過四年的學習,論文通過專家審核,獲得畢業證書,被呂梁地區破格評定為一級中學教師,被縣委縣政府評選為「教書育人」 的模範教師,獲縣教育局「教研成果獎」, 被山西電視藝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被「全國農村中學語文教改研究會"吸收為研究員。1989年, 團縣委在慶祝五四運動七十周年期間,組織開展了「孝義縣八十年代十大青年明星」評選活動。通過廣泛宣傳,社會各界推薦,全市廣大青少年投票,評選出十名青年明星,我有幸名列其中。

從1988年開始,梁冰先生就努力活動,想把我調到縣文聯工作。當時在縣委宣傳部辦公室工作的趙處亮先生,想把我努力調到宣傳部工作。正好宣傳部要編輯出版一本《企業家風采錄》的報告文學集,正在物色作者開始組稿。我獨自一人踴躍承擔了其中四篇報告文學的採訪寫作任務。我充分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從黃文村跑縣城,採訪「科技創新」的典型縣建築安裝公司和縣農修廠,過下堡鎮採訪孝義鐵廠,趕到舊城採訪「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樓東村。或騎着自行車四處奔波,或搭黃文村的拉煤車任寒風從身邊呼嘯。用了兩月的時間,完成了採訪寫作任務,交到了趙處亮先生的手中。這樣更激發了趙先生上下努力調我去宣傳部的決心。1989年,時任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的李金銳先生十分努力,多次騎着自行車四處找縣委和教育局的領導,費了很多周折。

暑假,我又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村里蓋建窯洞。村里人,一輩子都想努力建造個自家住的窩兒。我家從我爺爺、父親到我,三代人的想終於在改革開放初的80年代末就要實現了,能不投入全部身心嗎?四處借錢,四處買鋼筋、水泥和青磚。三眼扇子面窯洞倒是建蓋起來了,可往宣傳部調的事情卻成了黃花菜,早就涼了,但心裡還是蠻充實的。9月份開學後,又鼓足幹勁帶了一屆畢業班。第二年中考結束後,在時任縣委常委宣傳部王伯瑞先生的努力下,我於1990年7月1日正式調人縣委宣傳部上班。

在縣委宜傳部的辦公室里,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張辦公桌了。在辦公桌的玻璃板下,壓着這樣一段話,是英國作家羅素的《我為什麼活着》:「三種單純然而極 其強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知識的尋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這此激情猶如狂風,把我在伸展到絕望邊緣的深深的苦海上東拋西擲,使我的生活沒有定向。我追求愛情,首先因為它叫我銷魂。愛情令人銷魂的魅力使我常常樂意為了幾個小時這樣的快樂而犧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我追求愛情,又因為它減輕孤獨感____那種 一個顫抖的靈魂望着世界邊緣之外冰冷而無生命的無底深淵時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獨。」「我以同樣的熱情追求知識。我想理解人類的心靈。我想了解星辰為何燦爛。」『 愛情和知識只要存在,總是向上導往天堂。但是,憐憫又總是把我帶回人間。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響,迴蕩。孩子們受饑荒煎熬,無辜者被壓迫者折磨,孤弱無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兒子眼中變成可惡的累贅,以及世界上觸目皆是的孤獨、貧困和痛苦____這些都是對人類應該過的生活的嘲弄。我渴望能減少罪惡,可我做不到,於是我也感到痛苦。」

正是這三種單純而強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生命,使我以滿腔熱忱和充沛的激情,從此投人到了宣傳部和文聯的工作中,而且一干就是十三年,直至2003年才被調到孝義市廣播電視台工作。

不可否認,愛情可能是我一生都追求不夠的東西。愛情太世俗而又太偉大了。愛情中為愛而形成的結合,「使我在一 種 神秘的縮影中提前看到聖者和詩人曾經想象過的天堂。」所以,不可否認,它可能仍然是我後半生不可鬆懈的追求。

對知識的追求,很快分化為三種強烈的欲望。一是對能寫成文學可能性的追求,究竟小說和散文還能寫成什麼樣子的?還有哪些可能?二是對人間情感種類的探尋,這種激情澎湃的尋求,能讓我進一步理解人的胸懷為什麼比海洋還寬闊;三是對人類宇宙奧秘與人的生命奧秘的入迷。這種極其強烈的入迷使我對科學、宗教、生物以及神性、上帝等等廣袤的知識與秘密充滿了激情和好奇。

對喧器世界中「可憫的人」充滿了憂傷和悲憫,這一直是我寫作的底色。無論寫什麼樣的文體,這種底色都會自然而然地滲透字裡行間。在宣傳部的十三年裡,我除了寫小說散文、影視劇本和文藝評論外,我還寫了不少理論文章。這些理論文章有的還在《人民日報》《山西 日報》《前進》 《晉陽學刊》等國家和省級的理論報刊發表過。還有一篇寫深圳特區十年經濟發展模式的文章,在《澳門日報》 連載了四天,樣報至今我都沒有見過,但他們給我寄稿費的匯款單,我複印了一張,至今都保存着,大概四五百元的稿酬。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收人。這些理論文章後來大都收人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集》一書。同時,我還寫了不少關於上海浦東開發、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和呂梁、孝義等先進人物的報告文學二十餘篇,在《火花》《晉陽文藝》《作家企業家紀實》《企業文化大觀》等報刊發表和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潮歌》《奉獻者之歌》選人。後來大都收人了我的巜事物、風景和人》一書,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到了宣傳部之後,文聯的事還在業餘做着,繼續看着文聯刊物的稿子,編着《孝義文藝》。文聯為了讓我能更好地兼顧文聯的事情,在他們新搬到縣中醫院大樓(原址) 三層的辦公地方, 給我留了一間辦公室。這樣,我就不要再在宣傳部的辦公室住了。下了班就到文聯的這個辦公室里生活和住宿了。1990年底, 縣文聯對1985 年至1989年文聯成立五年間的文學藝術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總結,對1985年至1989年的文學藝術作品進行了評獎,對1988年至1989年在《孝義文藝》上發表的作品進行了評獎,對參加山西省第二屆民樂民舞大獎賽的獲獎節目進行了獎勵。經縣委宣傳部研究,縣委、縣政府批准,由文聯、文化局聯合於1990年10月30日晚在縣文化館舉行了「孝義縣文學藝術創作表演表彰座談會」。時任縣委副書記黃進明、王雲生和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梁鎮川等先生出席了會議。縣文聯副主席梁冰對五年的文聯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副書記王雲生、副縣長張宏炫、政協副主席張思聰、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賈世雄、調研員陳守欽都進行了發言講話。可以說這是文聯成立五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我全程參加了這次會議籌備和召開。那些年,文聯除了編輯出版《孝義文藝》和《未來作家》,還與交城、文水、汾陽等平川三縣文聯聯合編印了一期《文峪河》,收入了孝義作者的六篇小說,四篇散文,十首詩歌和六篇評論。按1990 年9月9日在文水召開的地區文聯全會上「聯辦書刊」的倡議,想法是一年聯辦一期。1991年10月11日在交城卦山召開的四縣文聯聯誼會上,商討形成這一期的所有物件。12月出了第一期。以後就再無音信了。

對文學可能性的探索,讓我一直不能停歇對知識的渴求,在1986年參加中國文化書院「中外文化比較研究班」函投學習的同時,又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的函授學習。魯院的函授結束之後,我又參加了人民文學雜誌社的函授學習。這是一次讓我受 益匪淺的函授學習。除了能看到《人民文學》正刊發了那些大作家的作品之外,還可以在《人民文學》副刊上看到編輯部老師的輔導文章和同學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函授,我結識了《人民文學》編輯部的編輯李敬澤先生,他對我每次寄去的小說稿件,都能給予一針見血的指導。1992年8月《人民文學》在北京八大處的軍區招待所舉辦過一次文學筆會。在這次筆會上,我和妻子還有我五歲的兒子,第一次來到偉大的首都北京,第一次登上了雄偉綿延的長城,領略到了故鄉之外世界的遼闊和壯美。但是,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這次筆會上,我終於見到了經常一語道破我 小說創作問題的編輯李敬澤先生。李敬澤先生也是山西人,小我一歲, 是從北京大學畢業的高才生。他溫文爾雅, 語調悠揚而富有沉思的節奏感,臉上充滿着詭異而雅致的微笑。嘴一上翹,形成鼻樑下至嘴角不遠處的一道 柔和而淡雅的一道紋後, 至深至真的妙語就連珠而出,讓我心中崇拜不已。當時正值蘇聯解體之時,他和我進行了幾近一宵的徹夜暢談。這次暢談,大大豐富和拓展了我心靈的空間,對我終生影響極深。以至1992年冬天,李敬澤代表《人民文學》到復旦大學看望我們作家班的學員時,我們又是長夜漫談。南方古老而甘香的米酒,和我們對文學的激情燃燒,讓敏澤先生和我們談得醉意洶洶,酣暢淋滴,以至以後凡是見到他的書,我就買,我就讀,至今不減。至2004年在魯院第三屆高研班見過他後,再沒有見到他。但能從他每次新出的書中,讀到他那些直抵文壇本質和直抵小說創作本質的充滿驚艷之感的文學聲音。

1992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和復旦大學中文系聯合奉辦為期一年的作家班, 我有幸參加了這一年的脫產學習 ,這次學習之所以能成行,時任部長的王伯瑞先生和副部長魏新森先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魏新森先生,他對我文學創作上的支持和愛護是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契合式的幫助,這讓我終生難忘。1992年9月至1993年6月的學習,對我終生影響很大。這是個從小地方來到大學堂的學習機會。在南方這座很古老的大學堂里,我拜訪了山西籍的賈植芳老先生。他那曠達而豪邁的人生氣質,讓我從卑微而自賤的人生中找到了強有力的救命稻草,從此開始了我人生與生命細微而綿延的深刻變化。在這裡,我領略了蔣孔陽、陳思和、朱立元、梁永安、駱玉明、王振復等大學問家的學識風采,聆聽了郜元寶、 張新穎等先生的當代文學講座,和我的班主任老師、著名的影視學專家周斌先生合作完成了巜電視美學》。這期間,在1992年12期的《人民文學》發表了小說《離婚》,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家班作品選中刊發了小說《煤窯上的女人》。創作完成了我至今都很滿意而難忘的中篇小說《世事滄桑》,在我「半生」的文學生活中留下了最重要的文學足跡

這幾天,我正在讀法國作家菲利普.弗雷斯特萊獲十二月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然而》, 舒緩而憂傷的語句,仿佛個個夢 里的往事。我很喜歡,常常不由自主地放下書,激動不已。他在開頭寫道,「終於所有的回憶都淡忘了。之後留下了一個個夢。既然從此只剩下夢,我們便把生活的煩惱託付給它。」夢真是一種奇妙無比的東西。讀着它,我想起了莫里斯.貝萊在《夢》中的話:「常常夢是對自己憂傷的一種慰藉,或者這憂傷已經很遙遠在應該活下 去或不應該想它"的壓迫下被漸漸淡忘了。」再讀幾頁《然而》, 菲利普又說「夢」時寫道,「年輪錯轉,你以為不再記得了,而某一天,目光觸及的景致競然是說不出來的熟稔。但是確切地說,卻又不知何處似曾見過。一切都是未知的,奇怪的。但又無從解說,至高無上的,一份確信就在那裡,就在眼前。」好幾年前,我在夢中竟然見到了章霍生書記。夢中的他依然那麼莊重而嚴肅地和我交談着什麼。交談的內容似乎不是很清楚。第二天早晨起床時,我對妻子說:「 我昨晚夢見章霍生書記了。」妻子說:『 這說明不是你在想他,就是他在想你。今天晚上我們祭奠一下他吧。」這天晚上,深夜十點半之後,妻子和我走到城市遙遠的十字路口。兩人蹲下,先用一支木棍在路邊畫了一個圓,在裡邊放完祭奠的紙幣、供饃等,點燃蠟燭和香,再燃着紙幣等,並在黃表上灑些酒。漸漸地,看着它們成為一片黑色的灰燼才撒離而去。

章霍生書記,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領導。1993年從復旦大學學習回來之後,我就回到宣傳部,積極投身於全省「大修公路」的建設之中,或工地採訪,編寫簡報,或編創電視專題片《決戰1》《決戰2》。期間,有一個在地委組織部工作的親戚向章霍生書記引薦了我,說能的話讓我到市委辦公室工作。給他寫材料,章書記是個很有遠見的性情中人,他可能覺得我不是一個適合寫材料的人,而是一個熱愛文藝工作的「文藝青年」。在以後的幹部調整中,他卻把我提拔為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讓我成為1992年孝義撒縣改市以後的第一任文聯主席。我對他的更多認識和理解還是在他的去世之後。在我的印象中,他生前我見到的各種場面中,他總是那麼的嚴肅而莊重,少有笑容。2001 年9月他突然去世之後,我的心中一片悲涼。在2001年冬《孝義文藝》上,我組織了兩篇懷念他的文章,並在封二、封三和封底從我平時收集拍攝的照片中選了他生前有笑容的幾張刊登了出來,很少寫詩的我以「一丁」的筆名配發了兩首詩。其一為《其實你的微笑很動人》:「回憶/是 一種優雅而令人心動的事情/想一個人/是世界上最優美的一種姿勢/ 想你亦是如此/想你經常要想起你給我們的微笑/可惜你留給我們的微笑太少了/你總是一臉的沉重而嚴肅/因為你心裡想的事情太多了/你真的不知道嗎/其實你的微笑很動人」。其二為《告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記得嗎,這是徐志摩先生的句子/其實這是我們在人世間最深刻的表白//別想了/再甜蜜的回憶/也僅僅是我和你們的往昔/別找了/尋覓我的蹤跡/只會增添你們無聲的淚滴/要永遠憧憬未來/不要聲聲嘆息/那麼多的深情厚誼/都是我每日追念的希冀/你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甩掉這一切迅速上路吧/前面的路程還很遙遠」。

章霍生是我見過的非常重視文化工作的領導之一。他在孝義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在文化工作和城市建設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轉折作用,他是一個有擔當和有使命感的人。我是1994年1月上任宜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的,他對孝義的文化現狀和未來十分關心。4月7日,市委宣傳部和市文聯召集全市各條戰線的近五十名骨幹文藝創作工作者,在市招待所召開了「振興孝義文藝」各界人士座談會。我主持了這次會議,章霍生書記和侯庚楊副書記自始至終聽完了各位同志的發言。最後章書記做了懇切而重要的講話,激發起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胸中激情。5月10日,《孝義文藝》編輯部邀請《山西文學》執行副主編祝大同先生與我市的文藝工作者舉行了文學創作懇談會。會議就當前的文壇趨勢及小說創作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同時還就孝義作者的小說、詩歌創作進行了較為深人的分析和研討。9月,市委做出了召開首屆文代會的決定後,用兩個多月的時間整頓了文聯下屬的各協會,組建了詩歌散文、影視、曲藝和民研等四個協會,健全了基層組織。11月,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專門研究了全市的文化藝術工作和文代會事宜,組建了首屆文代會籌備組,由市委書記章霍生掛帥,副書記侯庚楊組織,開展了首屆文代會的籌備工作。11月26日,市委、市政府新聞辦受市委、市政府的委託,召開了「孝義市首屆文代會新聞發布會」。會上,市委秘書長李應儀將這次文代會召開的意義、規模、議程、主要任務都做好了新聞發布。隨後,市政府秘書長田世高,市委副秘書長陳國亮,市委辦主任薛秀基、市文聯主席馬明高就有關事宜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並就舉辦「振興孝義文化藝術」募捐義演做了說明和闡釋。之後,迅速在全市城鎮鄉村掀起了一個為振興孝義文藝事業紛紛募捐集資的熱潮。11月29日至30日,孝義市首屆文代會在孝義市影劇院隆重召開。參加大會的正式代表有二百一十一名,列席代表五十二名,特邀代表十二名。更為壯觀的是,我們敬愛的孝義籍著名作家馬烽先生,領着孫謙、西戎、胡正、張煥、郭士星、韓玉峰、田東照等一 批省城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回到故鄉孝義,參加了我們的文代會。他們還紛紛題詞,祝賀孝義市首屆文代會的召開。馬烽用陳雲同志的話書寫道:「出人才,出作品,走正路。」孫謙題詞:「得人傑地靈之優勢,揚藝苑文壇之高風。」西戎題詞:「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胡正題詞:「沃土育紅花,雨露潤英才。」王東滿題詞:「盛世興文事。」田東照題詞:「繁榮文藝。」會議期間,市委、市政府還與省文聯、省作協、省文化廳等部門領導以及省文藝界名流進行了座談,共同探討了振興孝義文藝事業的大計。同時,馬玉樓、王愛愛、張鳴琴、梁石飛、候玉蘭、姬榮生、劉惠生、溫明軒、溫明珍、楊錄光,李愛梅、楊宏麗、馮繼忠、那三秀、田希文、武海成等一批孝 義籍和省城的戲劇藝術家們也應邀參加了這次文代會。11 月29日、30日兩個晚上,這些省城文藝界名家與孝義藝壇新秀聯合進行了兩場「振興孝義文化藝術的募捐義演」的「名家薈萃」演唱會,全市各單位,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捐款集資,將全市人民為振興孝義文化藝術的募捐活動推向了高潮。

小地方的文藝工作必須搞各種活動來促進和提高,因為小地方的文藝人才稀少,形不成一定的集群, 大多都是默默無聞地孤軍獨戰,只有時不時地把他們組織起來,才能互相點燃、感化、啟迪和激發燃燒起他們的創作激情,創作出一些文藝作品。所以,我上任文聯主席之後,除了寫作和編好《孝義文藝》這本刊物外,就是一心思謀着組織舉辦一些大大小小的活動,希望在小小的縣城引發一圈又一圈文藝的漣漪。文代會召開後的兩個月,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和市建設銀行舉辦了「建行杯共產黨人風采」有獎徵文大賽,部分獲獎的作品還在頒獎文藝晚會上進行了朗誦。百歲老人、當代呂梁英雄侯佑誠出席了頒獎文藝晚會。10月5日,許石青從藝四十周年暨七十壽辰座談會在孝義皮影本偶藝術博物館舉辦,省文化廳副廳長郭士星及省文藝界人士程玉英、花艷君、 王愛愛、張鳴琴、 侯玉蘭、劉惠生等參加了這次文藝座談會。195年2月14日,正值正月里鬧紅火的季節,文聯主辦的「孝文市千人迎春書法展"正式開幕,省文化廳廳長曲連模、地委統戰部部長張夢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梁鎮川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領導參加了揭幕儀式。這次書法展有近千人參加,其中有工人、農民、幹部、教師、學生、軍人等,年齡最小的僅八歲,最大的九十二歲。展覽設在府前街,四百多米長的大街兩側翰墨飄香,爭奇鬥妍,春潮湧動,氣勢磅礴,眾多的書法愛好者和群眾駐足觀賞,在孝義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山西日報》、山西電視台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15日,舉辦了「馬勇小說作品研討會」。4月28日,在孝義教育電視台演播廳舉辦了「孝義市千人書法頒獎大會",會上通報了千人書展的盛況。市書法協會主席張民生就這次參展的作品進行了綜合評述,並給七十六位獲獎者頒了獎。同月,市音樂舞蹈協會與府東街幼兒園聯合舉辦的幼兒舞蹈培訓班正式開班,該班的學員所編演的舞蹈節目多次參加市里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並在市電視台「七彩虹」節目中推出,受到了廣大幼兒和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6月10日,市文聯與市工商銀行在市委三樓會議室舉辦了工行杯牡丹魂詩歌朗誦會」拉開了孝義市紀念馬牡丹烈士十周年的系列活動。市委書記章霍生等領導觀看了演出,並給獲獎的優秀詩作者和朗誦者發了獎。孝義電視台將這次朗誦會向全市人民進行了現場直播,開啟了孝義電視台現場直播的先河。7月15日,市美術協會與市文化館聯合舉辦美術培訓班正式開學。培訓班結束後,還舉辦了一次美術創作及學前態勢研討會,進一步探討分析當前美術的發展趨勢及孝義市美術創作的現狀與態勢。1996年1月3日,由山西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影視部等單位聯合拍攝的電視劇《百歲老人侯佑誠》在孝義賓館舉行開機儀式。國家老齡委、省電視台的領導,呂梁地委行署的領導及市委書記章霍生、市長曹金初等領導參加了活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 《山西日報》、 山西電視台等省內外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這一活動。2月23日至3月9日,宣傳部、文化局、文聯、總工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魏新森畫展」。展出期間,市委書記章霍生、市長曹金初等領導及山西畫院的專家觀看了畫展。3月2日舉辦了魏新森藝術作品研討會,與會同志對魏新森的藝術創作特色和風格進行了較為深人的研討。這是孝義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辦的第一次個人畫展。

1996年4月為了對全市1994年以來的文藝創作成果進行一次檢閱,啟動了「孝義市首屆勝溪文學藝術獎」評獎活動。這個大活動以組織評獎為龍頭,組織舉辦了一系列「繁榮孝義文藝創作」的活動: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成立了組委會和評委會。6月1日,勝溪文學藝術獎初評評審會。6月8日終評評審會。6月9日獲獎評審會。6月20日勝溪文學藝術頒獎大會。6月26日電視劇《百歲老人侯佑誠》座談會。7月5日,孝義市小說創作研討會。7月5日孝義市詩歌、散文創作研討會。制定通過了《孝義市勝溪文學藝術獎的基金章程》。最後,評出特等獎一件, 一等獎九件,二等獎二十九件,三等獎十八件。共計五十七件文學藝術作品榮獲首屆勝溪文學藝術獎。《黃河》主編周山湖、《山西文學》副主編祝大同、畢星星,編審張承信、編輯朱凡等來自省城的作家詩人參加了小說、詩歌、散文座談會,為全市的文藝工作者們進行了很好的輔導和培訓。山西省文聯副主席韓玉峰出席了頒獎大會,他在會上說:「我來孝 義參加這樣大的會議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1994年11月參加孝義市首屆文代會,那次我來以後感觸很深,教育很大。因為孝義市委、市政府對文聯工作的重視,這在山西來說也是第一家。因為這樣隆重的文代會,我還設有參加過,那一次是第一次。今天又來參加這個頒獎大會,也在山西來說是第一家。因此,我心裡非常高興。」「從這次活動可以看到,這次繁榮孝義文藝是大型系列活動,說明決心大、氣魄大、規模大、成就也大。這次文學藝術評獎活動,抓了初評、終評和審定,還抓了頒獎,之後還要抓電視劇、詩歌、小說、散文創作研討會,這樣抓繁榮文藝創作的大型系列活動,在我們省也是唯此一家。」

這一年, 孝義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創建文明城市活動,開展了創建省級文化先進市的活動。為了配合這一系列全市性的活動, 8月,市文聯與太原北方啟迪服飾形象設計中心聯合舉辦了幾場大型服裝文藝晚會《夏之夢.秋之歌》。這麼大規模的時裝表演在孝義是頭一次。記得我和文聯的同志從孝義火車站接省城來的時裝模特們時,場面令我至今難忘。人山人海的火車站,從站台到站前廣場,再到金溪賓館,好奇的人們一路駐足觀看。這些個子高高的、腿長長的、明顯高出普通人的「美女」們,仿佛是從天上下來的一群仙女們, 給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帶來了文化和藝術的驚艷之美。演出在駐地部隊的影劇院。長長的T型台,五顏六色的燈光把劇場裝扮得美麗而高雅,各種樣式時髦的服裝在模特的身上流光放彩,給觀眾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也給孝義創建文明城市和創建文化先進市的活動增添了清新而美麗的光彩。8月15- -20 日,山西省驗收孝義市文化先進市暨全區創建文化先進市現場會在孝義進行。省驗收團通過聽匯報、現場視察等形式,對孝義的文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評估,一致予以高度評價。11月20日,省政府在運城召開了命名表彰大會,特邀孝義市委書記章霍生同志到會介紹了創建經驗。10月17日,省創建文明城市檢查驗收團對孝義市的創建工作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考察評估,對孝義上下齊動、創建文明城市的工作給予了好評。

這一年,孝義市在全國全省獲獎的文藝精品十分豐富。有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 金時間播出的、隨後又重播了兩次的電視劇《百歲老人侯右誠》榮獲全國優秀電視劇展播優秀獎;有榮獲全國第三屆「群星獎」的舞蹈決賽金獎第一名的民間舞蹈《復活》; 有在北京榮獲第十一屆「龍潭杯」全國優秀民間花會大賽優勝獎和創新獎的廣場民間舞蹈《孝義中華龍鼓》;有參加呂梁地區調演榮獲大獎的新編大型現代戲《風流姐妹》。年底,市委、市政府舉辦了「文藝界九七迎春座談聯歡會」,市委副書記侯庚揚、宣傳部部長王伯瑞到會做了講話。

1997年5月,我們在總結舉辦「 魏新森畫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又舉辦了《郭志誠個人畫展》。1997年,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山西省新生代創作研討會」。11月5日一7日,省作協主席焦祖堯、副主席田東照、《山西文學》 主編段崇軒\等著名作家,帶領省地部分文學刊物編輯及新生代青年作家三十餘人,在孝義舉辦了「山西新生代作家創作研討會」。與會同志參觀考察了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博物館、市供水公司、市大眾藝苑、城市廣場,利用兩天的時間對山西新生代與全國新生代、主旋律與多樣化、鄉村小說與城市小說、思維素質與藝術訓練、小我與大我、傳統敘事語言與現代敘事語言等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人的討論。青年作家魯順民、王保忠、唐晉、晉原平、杜培玉、金朝暉、劉迎春、李迎兵、韓思中、馬明高等,就小說創作、生活感受與今後的創作思路進行了充分認真的討論,互相交流,拓展思路,開闊視野。這次研討會,在孝義和全省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1999年1月28日至30日,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邀請孝義市碗碗腔劇團帶着新編的三部大型現代戲《風流父子》《風流婆媳》《風流姐妹》, 在首都全國政協禮堂進行了匯報演出。文化部長孫家正、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等專家學者觀看了三場演出。巜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中央電視台、《文藝報》 《中國農民報》(《戲劇電影報》 《北京日報》 《中國戲劇》 《戲曲藝術》 等十三家新聞媒體文藝報刊,先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風流三部曲"晉京演出活動做了大量的宣傳報道和評論。這次演出深受北京觀眾的歡迎,贏得了文化部領導和首都戲劇界專家的一致好評, 產生較強的轟動效應。

2000年5月16日,在一片鑼鼓聲和鞭炮聲中,山西省作家協會孝義文學藝術創作生活基地在孝義市正式建立。省委宜傳部副部長薛俊華、省作協主席焦祖堯,副主席蔡潤田、段崇軒、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李歆、省作協秘書長閻晶明等領導和市委、市政府領導出席了揭牌儀式。隨後,出席揭牌儀式的評論家蔡潤田、段崇軒、杜學文、楊占平、閻晶明、傅書華、王春林等人和房光、彭圖、毛守仁、常捍江、石舟、張行健、許建斌、晉原平、馬明高、郭潤生、韓思中、李迎兵等在孝義市參觀考察後,在孝義賓館參加了為期一天的「山西省青年作家創作研討會」。與會代表就青年作家們創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而深人的分析探討,就當代小說創作與市場經濟對文學創作、出版、發行帶來的嚴峻挑戰、現實處境等話題進行了深人的探討和廣泛的交流,提出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堅守自己獨立的創作優勢,努力尋求新的藝術突破,寫出既具有獨立的藝術品格,又能夠贏得廣泛讀者的小說作品來,這是值得青年作家、批評家認真思考與踐行的問題。

2001年5月14日至19日,山西省作家採風團團長、省作協創作部主任曹平安、副主任閆姍姍帶領作家張銳鋒、田昌安、王俊卿、燕治國、豐小平等在孝義文學創作基地採風,參觀考察了梧桐鎮、金岩煤焦有限公司、天健特種養殖園、恆泰花木莊園、山西鋁廠孝義鋁礦。隨後,與我市作者舉行了文學創作座談會。2002年1月2日,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 雜誌社、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現當代文學研究會、山西省文藝理論學會和孝義市委、市政府共同舉辦的「馬明高文學創作研討會」在孝義召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長、著名文學評論家嚴昭柱,中宣部文藝局辦公室主任張學政,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協理論委員會委員、著名文藝理論家董學文,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焦祖堯,副主席、評論家段崇軒,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文藝理論家艾斐,《文藝報》 編輯成東方,新華社山西分社政治部主任、作家帥政,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評論家杜學文,《晉陽學刊》主編、學者降大任,《名作欣賞》主編解正德,山西大學教授、評論家蘇春生,山西師範學院教授、評論家傅書華,山西大學教授、評論家王春林等出席了這次研討會。大家暢所欲言,就馬明高創作的小說、散文、隨筆等作品各抒己見,認為馬明高的作品有自己獨特的創作思想,創作風格和獨特的藝術特徵,對人的生存命運的展示,具有豐富的人倫之美和文化心理內涵。2002年6月12日,馬烽文學藝術院籌建論證會在孝義召開。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王巨才,《文藝報》 總編鄭伯農,《求是》雜誌社文教部主任李下,人民文學出版社高級編審楊桂欣,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孫郁,魯迅博物館宣教部副主任馬慧芹等專家學者和地市領導參加了這次籌建論證會。馬烽先生和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先生給大會送來了書面發言。大家就馬烽文學藝術院的籌建方案與設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建築系教授王全平等人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探討,形成了論證會的會議紀要。這兩個大的活動對孝義的文藝創作和文化事業建設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1]

作者簡介

馬明高,山西省孝義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