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卒中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卒中專業委員會2021年1月30日8點,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卒中專委會學術會暨第二屆卒中專業委員會換屆選舉會成功召開。為使大會圓滿成功,專委會主委高利教授根據目前中西醫結合狀況精心策劃了學術內容。高利教授,宋海慶主任,宋珏嫻副教授於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會場,其餘專家於線上進行學術交流,學術會後進行換屆改選。

總結講話

會議由宋珏嫻副教授主持,宋海慶教授,龔濤教授,郭榮娟教授,張擁波教授分別進行發言,最後由主委高利教授進行總結講話。

會議開始,宋珏嫻副教授對專委會各位專家的參會表示熱烈的歡迎,並介紹會議流程,參會人員及講者名單。宋海慶教授首先進行講解匯報:缺血性腦血管病研究新進展。宋教授總結了最新前沿文獻,歸納出12點國內及國際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進展,涉及全球疾病負擔,腦水腫機制,機械取栓,直接取栓,橋接治療TNK最佳劑量,神經保護治療,抗血小板治療新證據,人工智能[1]產品,COVID-19改變卒中醫療體系,DNT時間縮短,後循環取栓等方面。

講解匯報

接下來是龔濤教授進行講解匯報:腦血管病臨床科研發展的瓶頸。龔教授臨床課題從臨床課題着手,結合中醫學科特色,靶點,辨證,中醫思想理論體系,提出暫時缺少以中醫思想為主導的科研設計。龔教授以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損傷為例子,提出研究靶點要精確,要具有中醫學科特色。並指出目前以中醫思維為主導實驗的瓶頸,如動物實驗怎麼設計,如何中醫思想理論為基礎科研設計,單藥和複方合劑關係等。接着龔教授明確臨床醫學科學研究的概念(選題,原則,研究設計等),提出中醫學特色下隨機雙盲對照實驗和真實世界的觀察研究的思路,並以丁苯酞改善側枝循環的體外實驗模型為例,再次指出目前困難所在,鼓勵大家集思廣益,努力突破瓶頸,完成創新。

第三位講者是郭榮娟教授:中醫藥臨床發展的瓶頸。郭教授以歷史上代表性的四個醫學模式:巫醫醫學模式,經驗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整合醫學模式着手,分析中華文明的「象」思維,並總結了其特性:原創特性,完整特性,獨特特性,類比特性,意會特徵。郭教授指出,中醫臨床的意象思維,邏輯思維不同於西醫,而引用西醫的評價體系,導致中醫進展困難。這便點出了中醫藥臨床發展的瓶頸。而中西醫之間各有利弊,只有相互結合,才能使醫術提高,為患者造福。

第四位講者是張擁波教授:腦血管病發展[2]展望。張教授從腦計劃入手,點出共享技術平台和資源庫建設,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及AI輔助的腦血管病診斷及治療。接着張教授承上啟下,根據2019中國卒中報告回顧腦血管病發展方向,如中西結合如何降低卒中死亡率及致殘率,如何降低卒中危險因素,如何降低住院患者併發症及住院死亡率等。又根據2020卒中十大進展提出未解決的臨床問題,如中西醫結合如何降低卒中全球疾病負擔,是否可以減輕腦水腫等,之後重點指出中西醫結合需要面對的問題。

重要講話

最後,主委高利教授總結講話,為了使今後工作不偏離方向,他首先根據自身體會闡述了中西醫結合基本定義,認為中西醫結合是將中西醫放在同一基點上有機結合,不是中西醫的疊加,這種疊加方式只是過渡階段,中醫藥現代化也不等於中西醫結合,因它的初衷是借鑑現代醫學技術完善自我,展示自我。

高利教授明確強調,從理論上說,在我國運行了數千年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應該屬中國特色醫學,但在全球大背景下占絕大部分的西醫不理解,不理解就不易於交流;目前西方醫學是主流,我國廣大醫生在某些領域可以與西方醫學平起平坐,但歸根結底這不是我國原創內容。將現代醫學融入中醫博大精深的原始內涵並形成新的醫學模式才可能稱之為中國特色醫學,只有這種醫學才有可能在世界醫學舞台占有重要位置,才能與大國強國的戰略目標相符合。

學術會議過後,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二屆卒中專業委員會換屆大會於10:30準時進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