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勞文毅公善居危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勞文毅公善居危城》節選於晚清政論家薛福成庸庵筆記[1]的上卷。

原文

善化勞文毅公(崇光)為封疆大吏二十年,值咸豐同治用兵之時。其所居亦率多貧窘艱危之境,雖無卓然傑出之經綸,然每能履變不驚,化險為夷,以功名終。則其從容應事之度,有可稱者焉。先是文毅以廣西布政使統領一軍,出省剿賊,招降賊首張嘉祥改名國梁,即後在江南殺賊為名將,殉大節謐「忠武」者也。文毅既擢巡撫。洪秀全楊秀清等大股悍賊雖已出粵境,而余寇蜂起,群盜如毛。廣西餉絀兵弱,措持數年,賊勢益熾,與湖南、廣西諸省音問阻絕,餉道不通,省城數十里以外皆賊也。

文毅與人書云:「忝膺疆寄,困守孤城,不特毫無官趣,抑且毫無生趣。」適蔣果敏公(益澧)以候選知府為羅忠節公(澤南)營官,中道散去。文毅招之赴粵,蔣公請立功後必保至實缺按察使,所需糧械毋稍缺乏,然後願行。

文毅許之。蔣公乃募楚勇三千人入粵,擊平群寇,克復諸府縣城,楚粵之路始通。無何而文毅調撫廣東,權兩廣總督。自咸豐七年,葉昆臣使相(名琛)為英吉利所執,英入踞守廣東省城者數年。迨庚申和約既定,次年英人交還省城,督撫司道仍駐佛山鎮,不敢入城。英人常目笑之,謂兩國既和,斷不復存惡意,中國大員伺怯也?然是時,上下議論皆謂一入省城,必受洋人挾制,將復如葉相之事。文毅內決於心,獨備儀從,呵殿入省城,城外萬人夾道觀之,將軍都統司道府縣遂皆從之。洋人既覺其無所懼,諸事稍稍就範。

議者亦始知與葉相彼此異時,以是稱義毅之毅焉。旋實授總督,量移雲、貴。雲南自巡撫徐之銘倚叛回以自重,總督潘忠毅公(鐸)至:為所戕。厥後之銘雖死,而回黨內外盤踞,耳目甚廣。巡撫劉公岳昭、藩司岑公毓英,皆統師在外。文毅始駐貴州,既而道路稍通,遂入雲南。或勸文毅毋遽入省城,文毅曰:「省城未失,而大吏皆憚不可入,則彼寇將終據之。且彼所以欲害我者,恐或有圖之之意也。今我未挾重兵,則彼固無虞矣。」

遂入城蒞總督任,終日閉鈴閣,以示無事,日寫白折三四開,告人曰:「吾以此陶情適性,且泯彼猜疑也。」於是,在位數年而薨。夫文毅治廣西最久,其所籌亦殆無遺憾。若在廣東,則是時已與英人講解,入城本無後慮。文毅之智,殆能見及之。

其在雲南,蓋有不服藥為中醫之見存焉。總之,兩粵及雲南三城者,以常見度之,皆危地也。然惟攖之以無心,則雖履至險,而往往能化其險。觀文毅之所處,殆猶佛家能狎蛇虎,而蛇虎亦竟不為之害歟。

作者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早年以副貢入曾國藩幕,後隨李鴻章[2]辦外交。歷任浙江寧紹台道、湖南按察使,晚年任出使英、法、比、意四國大臣。1879年著《籌洋芻議》,主張政治改革,發展民族工商業、主張變法,鼓吹西方君主立憲。1884年中法戰爭時期,任浙江寧紹台道,與提督歐陽利見在鎮海擊退法艦進攻。1889年以左副都御史出使英、法、比、意四國。所著《庸庵全集》收入《庸庵文編》、《續編》、《外編》、《海外文編》、《籌洋芻議》、《浙江籌防錄》、《出使奏疏》、《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出使日記續刻》等十種。

視頻

勞文毅公善居危城 相關視頻

旅遊|尋訪江南園林式建築薛福成故居
無錫旅遊必去景點 薛福成故居 錢鍾書故居 景點解說

參考文獻

  1. 庸庵筆記,道客巴巴,2014-12-25
  2.  李鴻章——清末重臣,趣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