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氏石龍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氏石龍子
圖片來自easyatm

劉氏石龍子學名Plestiodon liui)為石龍子科石龍子屬爬行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湖北江蘇浙江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江蘇南京。[1]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本種與藍尾石龍子相似:上枚後顳鱗大而呈扇形,只有一枚後頦鱗,股部有一團排列不規則的鱗片,等等。與藍尾石龍子的區別是本種沒有一對具棱的肛後鱗。

形態 正模幼蜥全長 (43.3 + 70.5)mm,副模成體1雄2雌頭體長54.8—66.8mm,系再生尾或斷尾不完整。

液浸標本背面亮黑色具5條鮮明的米色縱紋,中央一條在第一對頸鱗處分叉達吻端,向後延伸至尾前三分之一;與其相鄰的左右各一條始自第一上睫鱗,向後沿背中線兩側第三鱗行延伸;最外側二行始於上唇鱗,向後經耳孔下半沿中線兩側第六、七鱗行延伸。外側縱紋下方體側部分色較淺,逐漸過渡為腹側的淺灰色。腹面米色無斑。尾背淺藍色,尾腹色較淺淡。

吻端圓鈍,吻鱗寬大於高,自吻背可見較多;上鼻鱗較大,在吻鱗上緣後方左右彼此相切;額鼻鱗單枚較大;前額鱗一對彼此不切;額鱗為頭背最大鱗片之一,長大於寬,其長度大於其前緣到吻端距,前端尖出與額鼻鱗相切而將左右前額鱗分開,額鱗由前到後漸略窄,與前3枚眶上鱗相切;額頂鱗一對彼此相切較多;頂鱗一對亦為頭背最大鱗片,其間介以單枚稍小而前寬後窄的頂間鱗;頸鱗2對或左1右2枚。

鼻鱗大小適中,鼻孔開於大小相若的前後二半鼻鱗之間,除CIB 645026號外,有一枚較小的後鼻鱗;頰鱗前後2枚;眶上鱗4枚,上睫鱗7或8枚,眶前鱗略大,眶後鱗2枚及眶後下鱗4枚較小,下眼瞼被鱗;顳鱗前後二列,前顳鱗1枚略呈矩形,後顳鱗2枚,上枚較大呈扇形,下枚稍小其上下緣幾近平行;上唇鱗7枚,前4枚大小相近,第五枚較高,介於眶前鱗與眶後下鱗之間而入眶,第七枚最大,楔入前後二列顳鱗下緣,第七枚上唇鱗與耳孔前緣之間為2枚上下排列的小鱗相隔;耳孔較大,幾與眼徑相等,其前緣有2枚耳突。頦鱗寬大於高,其寬度超過吻鱗,其後為單枚較大的後頦鱗,頷片3對;下唇鱗左右各6枚,僅GAS 66069號左側僅5枚。軀幹被覆瓦狀排列的平滑圓鱗,環體中段一周有24鱗行,背中線一縱行有鱗51—55枚;肛後區域無棱鱗。四肢適中,前後肢貼體相向彼此超越;第四趾趾下瓣14—16枚。尾下鱗較寬,一縱行共98枚鱗(CAS64956),在第10枚尾下鱗處環尾一周有鱗9—11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