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川縣民族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劍川縣民族博物館雲南省劍川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下屬事業單位,同時加掛劍川縣文物管理所、大理劍川海門口遺址研究保護工作站的牌子。其中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9月,文管所成立於1998年,海門口保護研究工作站成立於2008年。負責劍川縣文物的保護、管理、徵集和研究工作,管理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即西門街古建築群、沙溪興教寺、海門口遺址、景風閣古建築群和茶馬古道[1]雲南省劍川段,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即寶相寺、金華山石將軍、趙藩墓、海雲居和寺登街古建築群,州級文物保護單位8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2個,共61個文物保護單位。有對外開放的展覽三個,館藏文物近3700多件。

基本內容

劍川民族博物館作為大理白族地區以收藏地方民族文物為主的特色博物館,結合劍川縣的實際情況,開設了劍川歷史文物展、張伯簡革命史實陳列室和沙溪茶馬古道陳列室。

劍川歷史文物展

重點展示劍川自海門口遺址以來的5000多年歷史。通過展示劍川海門口遺址出土的文物、石鐘寺柱礎和石鐘山石窟[2]圖片、白族地區特有的白族本主崇拜、劍川歷代石雕精品和劍川本土書畫家的作品,來全方位的展示劍川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張伯簡革命史實陳列室

重點展示白族第一代共產黨員張伯簡的革命史實。

茶馬古道陳列室

展示劍川作為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在茶馬古道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視頻

劍川縣民族博物館 相關視頻

枯木又逢春!「小木匠」自己開起劍川木雕博物館
《曾說大理》張伯簡的故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