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川縣婦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劍川縣婦聯1949年11月1日,中國婦女聯合會劍川縣聯合會成立,選舉產生主任、副主任。各區黨委會內設婦女委員。1950年3月8日,全縣加入婦聯婦女8693人。1951年3月,劍川縣婦女聯合會改名為劍川縣婦女工作委員會。1954年9月改稱劍川縣民主婦女聯合會,各區配備專職婦女幹部1名。1957年12月,民主婦女聯合會改為婦女聯合會,區級不設專干,鄉級設基層婦女代表會,選舉產生不脫產婦女主任1名。1961年10月後,區(鎮)級設婦女聯合會,村(大隊)設婦女代表會。到2014年12月,共召開了劍川縣第十一次婦女代表大會[1]

協會簡介

目前,婦聯組織網絡健全,共有8個鄉鎮婦聯,88個村婦代會,5個社區婦委會,在村民小組中建立了婦代小組。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女工委員會,「兩新」組織建立婦委會等婦女組織。多年來,劍川縣各級婦聯組織,認真履行職能,在「黨政所急、婦聯所能、婦女所需」上着力,「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維權」,全面深入推進巾幗建功、巾幗維權、巾幗脫貧、巾幗關愛、巾幗成才、巾幗志願服務和巾幗共建美麗家園「七大行動」,廣泛宣傳動員、組織引領廣大婦女為建設美麗幸福新劍川貢獻巾幗力量!

內設股室

縣婦聯機關內設四個股室:辦公室、發展股、權益股、婦兒工委辦公室。現共有幹部職工6名(其中領導職數2名)。現任主席李晉瑛,副主席趙建梅。

相關資訊

劍川縣婦聯舉辦2021年民族刺繡培訓班

為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成果,有效激發婦女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9月10日至9月18日,劍川縣婦聯民族刺繡培訓班在金華鎮新仁村楊銀梅布扎傳習所火熱進行。本次培訓班邀請了專業老師從刺繡歷史[2]、技巧、針法、創意和產品推廣等多種角度對50餘名布扎從業婦女進行系統培訓,以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她們優化刺繡技能,提升劍川非遺布扎製作水平。

結合劍川布扎傳承和發展實際,在州婦聯支持下,培訓班邀請了有成功產品營銷經驗的州內刺繡名家進行針對性授課,布扎名匠張瑞珍、楊銀梅等人也積極參學並悉心為學員們傳授自己的布扎製作心得,既通過交流取長補短,又經過學習實現提升。

根據當前婦女思想教育工作,培訓班還安排了創文創衛、疫情防控、劍湖保護與治理、鄉村振興等政策宣傳,着力幫助參學婦女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政治意識,夯實基層婦女群眾基礎。

「原來在鞋子上繡花、做布扎都是用我們劍川白族傳統的方法,造型、配色都隨自己高興。聽了老師講解才知道我們白族地區刺繡的歷史,也懂得了色彩搭配還有那麼多講究,真是學到了很多新本領呢!」參學婦女張大姐激動地說。

來自大理市的非遺傳承人刺繡名家楊亞輝老師說:「這次劍川參加學習的姐妹很認真,積極學習吸收不同的知識,沒有因為有基礎就敷衍應付,提升很快,學習效果很好!」

「劍川布扎傳承一直都是口傳手授,有人能理解,有的人不能接受,影響了非遺的繼承發揚。經過老師們的專業講授,不管是歷史傳承、針法、色彩搭配還是產品推廣銷售,都幫我們打開了一道新門。我覺得以後布扎這個產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也會有更多的姐妹能通過布扎增收致富!」劍川布扎省級非遺傳承人楊銀梅說。

9月18日,經過緊張的考核總結,培訓班全部課程順利完成。9天的時間,豐富的理論知識、精心的實踐指導,刺繡和布扎有效結合,理論和傳承激情碰撞,成效明顯。當前,劍川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全域旅遊規模初具,縣婦聯將以此為契機,提升劍川布扎非遺品牌含金量和吸引力,引導布扎產業化發展,把布扎打造成劍川旅遊的一張名片,讓更多婦女通過布紮實現家門口就業,既能搞好家庭建設,又能創造出彩人生。

視頻

劍川縣婦聯 相關視頻

劍川縣婦聯宣講採訪
《劍川麗人》婦聯好幹部王劉媛:工作即是生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