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刻木事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刻木事親
二十四孝之一

近義詞

反義詞

出 處 :《二十四孝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講述東漢時期有一跟人叫丁蘭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凡事皆與木像商議、稟告。

原文

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勞之因,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1]

譯文

東漢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他沒有機會奉養行孝,因而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對待雕像如同活人一樣(凡事均與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自己才用,出告歸省從不懈怠)。她的妻子因為日久生煩,對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用針偷偷地刺木像的手指玩,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後來木像見到丁蘭後,眼中垂淚。丁蘭查問妻子得知實情,就遂將妻子休棄。

詩讚

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

故事

丁蘭,或說是東漢河內人。丁蘭年幼即父母喪亡,想到未能奉養父母,又思念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因此雕刻木頭製成肖像,侍奉他們,就如活着一樣。文中劬勞 ,就是辛苦勞累的意思。

丁蘭的妻子時間一長就開始不敬重了,用針戲謔地刺木像的手指,竟然流出血來。木像見到丁蘭來了,眼中還居然掉下了眼淚。丁蘭詢問得到真相,於是把妻子休了。 這個故事雖然不符合事實邏輯,但是符合《孝經》的感應說,也合乎浪漫主義的創作理路。正因為孝子深情,木像才能感應 。不僅成為血肉之軀,且有細膩之情感,因此木像既會流血,也會流淚。

丁蘭這樣對木像尊敬,如同父母在世時一樣,足以證明他的孝心。而現在的我們,同樣也應該孝順父母,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做一個有孝心的子女,學習丁蘭的孝。

視頻

刻木事親

參考資料

  1. 刻木事親,好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