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利戰》乃取「利誘」之義,與後《餌戰》篇,都是旨在闡述對敵作戰中 如何「設餌誘敵」就範的問題。它主張,對於「愚而不知變」、「貪利而不知害」的愚頑貪婪之敵,「可誘之以利」,擊之以伏兵。這樣,就可以打敗它。本篇所引「利而誘之」一 語,乃孫子「詭道十二法」之一。以利引誘貪利之敵就範,這在古代作戰中,是為兵家經常採用的克敵制勝的有效戰法。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敵將愚頑而不知機變,可以用小利來引誘它上鈎;敵人貪圖小利而不曉危害,可以埋設伏兵來襲擊它。這樣,敵人就可以被打敗。誠如兵法所說:「敵人貪婪好利,就用小利引誘它。」 春秋時期,楚國進攻絞國,軍隊進駐於絞城之南門。楚國的莫敖屈瑕向楚王建議說:「絞國地小而人輕佻,輕佻就缺少謀略。因此,請大王派出一些不設衛兵保護的砍柴人,以 此來引誘絞人就範。」楚王採納了屈瑕的建議。這樣,絞軍便輕而易舉地捕獲了楚軍三十名砍柴人。第二天,絞軍又爭相出城,于山中追逐楚軍砍柴人。楚軍預先守候在絞城北門,並 埋設伏兵于山下,結果大敗絞軍,與絞國簽訂了城下之盟而勝利回國。
原文
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彼貪利而不知害,可設伏兵以擊之,其軍可敗。法曰:「利而誘之。」① 春秋楚伐絞②,〔軍其南門〕。莫敖③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捍采樵者 ④以誘之。」從之。絞獲三十人。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伏 〔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注釋
①利而誘之:語出《孫子兵法·計篇》。
②絞:春秋時期諸侯國之一,位於今湖北鄖縣西北。
③莫敖:馬本及唐本皆誤作「莫數」,今據史校改。莫敖,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掌軍政大 權之官,相當於別國的司馬。
④請無捍采樵者:馬本及唐本皆作「請無行采樵者」;王本及汪本則作「請行采樵者」,都與原義不符,故據史校改。此句意思是:請派出不設保衛的砍柴人。捍,保衛;采樵者,砍柴人。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4]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5]。
視頻
利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 ↑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 ↑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
- ↑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 ↑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