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屏哭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翠屏哭井》,又名:《劉誠殺婿》、《於公案》。故事源於小說《於公案》。評劇傳統劇目。改編:成兆才。由余鈺波、於安久等首演於唐山永盛茶園。為著名演員水蓮珠、張蘭英的代表劇目。劇本收入《成兆才劇本選集》。
劇目介紹
評劇《劉翠屏哭井》劇情介紹:
屠戶劉誠之女劉翠屏,嫁李金祿為妻。李家貧窮,翠屏貝好回娘家求借。其父嫌貧愛富,不肯相助,反逼改嫁,翠屏怒歸,再不返家求助。無奈,金祿赴瀋陽尋找舅父張萬隆,張濟銀五百兩,紅馬一匹。金祿歸家,路經岳父家門,劉誠仝子見財起意將金祿騙至屋中,用酒灌醉害死投入枯井。是夜,金祿給妻託夢,告之遇害。翠屏急至娘家探望,果於枯井發現金祿屍首,乃大慟。劉誠見事泄復持刀威脅翠屏退婚,翠屏假意應允而歸。正值於得水私訪,得知案情,為金祿鳴冤,治劉誠父子殺人之罪。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劉翠屏哭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