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力爭 娜娜的旗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娜娜的旗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娜娜的旗幟》中國當代作家力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娜娜的旗幟

故鄉小市的河西舊城區,常青喬木中隱倚着本土畫壇一代宗師齊白石紀念館。從環繞紀念館的白石公園外小巷上坡轉入一僻靜處,便是省三工程公司的職工醫院了。因市場需要改制衍生的白石養老康復服務中心,就座落在公園外的西南角。

離休老爺子中風已經一年多了。雖然在當地中心醫院ICU幾經周折、好容易脫離險境,但轉院後經過耐心細緻的關懷和調理,在他迎來養老院上上下下、蛋糕鮮花的慶賀祝福中九十大壽的時候,對周圍的人事仍依稀可辯。

第一次見到娜娜時,就被她嬌小的個子和調皮的笑容所吸引。為了使腦梗減少後遺症,娜娜總在不斷地變着法子逗老爺子開心,以喚醒他遲鈍迷茫的意識。一會兒扮個鬼臉,操起滑稽的假聲讓老爺子猜她是誰,一會兒突然又手舞足蹈、亮出甜美的童聲逗老爺子開心……作為養老院的康復治療師,娜娜熟練的手法有如變魔術一般,使得中風偏癱的右側手臂腿腳也似乎逐漸靈活起來。

隨着三公司養老院收治的失能老人逐年增多,康復師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以每個老人做手法半個小時算,一天八小時下來她們幾乎沒有休息空閒的時候。從衛校康復專業畢業後,數年如一日,在這個平凡而操勞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着。儘管工作十分辛苦,娜娜始終保持着高昂的情緒,一邊做康復治療,一邊哄失能老人開心。她那雙纖弱的小手不知哪來的力氣,用不完似的,在偏癱僵硬的肢體上不停地按壓着、牽拉着,長長睫毛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柳葉彎眉的額頭上不時滲出細細的香汗……而白大褂胸前那閃亮的黨徽、鮮紅的旗幟上鐮刀斧頭的標誌則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每次做完手法後,老爺子都要吃力地操着濃郁鄉音的普通話呢喃道:「謝謝」。而那銀鈴般的回應總是那麽清脆:「不用謝!」

作為康復中心的團支部書記,娜娜除了上班外,還要組織單位的青年醫護人員過組織生活、排練匯演節目。眼看要到年底了,公司職工醫院的小品「我要去養老院」還有待完善; 而院黨支部學習開會、科室業務培訓、家中三歲的小兒子還要照顧; 更為緊要的是,平時酷愛的平板計算機美術彩繪挿圖還不能停。 好多好多事情要做,時間永遠都覚得不夠用。作為九零後的骨幹,要承擔如此的壓力,她能頂得住麽?……每當看到那略顯疲憊的身影離去沒多久時,那活潑開朗、別有特色的招呼聲「Hi」仿佛又在病房迴響……

老爺子又一次腦梗了。忙得不亦樂乎的管床醫生和陪護鳳姐剛把他從外院做完CT推回來,娜娜又開始了她獨特的搞笑式康復問話:「爺爺!我是誰?」 老爺子沒有反應。開心果一邊按揉着乾癟僵硬的手臂,一邊又逗樂道:「爺爺!我是小符!」老爺子麻木地搖搖頭。「我是小易!」 老爺子蒼涼的嘴角咧開了: 「你、你不是……你、你是娜娜……」 娜娜笑了。開心地點點頭: 「爺爺!還記得您入黨宣誓詞麽?……」 老爺子嘴唇顫抖着,不知嘟囔些什麽。娜娜眨巴眨巴水汪汪的大眼睛,又玩笑道: 「爺爺!您當年在湘西征糧剿匪,剿的是男土匪還是女土匪啊?有木有要她交槍不殺啊?」 老爺子昏睡的眼睛突然睜開了,乾癟的嘴唇又顫動了起來……

在人工智能、手機碎片信息統治人們思維的當下,作為中心醫院的醫療聯合體,養老院還保持着傳統的建制,實在是耐人尋味。秉承「醫養結合、中醫康復、個性醫療」三個板塊的宗旨, 康復中心的領導層在誠信為命的荊棘中十年鑄劍、上下求索。但從人力資源構成的角度來看,院內除了護工、設備維護、餐廚和保潔師傅年齡略為偏大外,從上到下、從高層領導到普通員工,年齡大都在二、三十歲左右。另外,比起市內定點康復醫院,雖然康復器材還沒那麽完善,但醫患關係、人文環境卻總是那麽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寒冬里的溫暖。

長期陪護老爺子的本地鳳姐總是笑咪咪的,不厭其煩地護理着失能老爺子的吃喝拉撒。在她質樸、善良的瞳仁里,還不時流連着那一幅幅溫馨的畫面: 年富力強的院長、端莊秀麗的書記,外聯主任定期的關懷、和顏悅色的科室主任在沒有電梯的日子裡親自背扶或合抬老人上下樓、管床醫生和護士的細緻和謹慎。

在四線小市這種規模的康復養老院工作,環境條件可想而知。工資不會多,待遇也不會高,但卻這樣的辛苦。院內老舊蘇式辦公摟外牆上,依然可見與時俱進的、彰顯正能量的白底磚紅楷書: 「給我一份信任,還你一身健康」。可是,除了市場化這個強力推手外,又是什麽樣的神秘因子,什麽樣的力量,使得這些可敬可愛的後生們還保持着這樣一種態度、這樣一縷心意、這樣一份的堅守呢?

雪花紛飛的日子裡,有好一陣子沒有看到娜娜來上班了。聽同事說她請長假了。內心湧起的失落頓時溢於言表: 難道她有了更好的去處?不想幹了?回過頭又一想,這也是人之常情啊!人往高處走嘛。更何況她又是那麽地優秀……

回到老家,回到偏癱老爺子和幾乎失明的老娘的身邊,恍惚間退休的日子又飛逝了數月。驀然,一種莫名的悲涼忽地湧上心頭。難道是這一輩子的無能與落魄,伴隨着曾經幾何失去女兒的痛楚,喚起了思念的惆悵?還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不敢去想象、奢望當今職場上還年青着的人們那一份對理想的追尋和堅守?……戰爭年代,槍林彈雨、炮火連天,黨的女兒為新中國的誕生奉獻着熱血和青春。和平年代,在激情燃燒的歲月後全面市場化了的今天,多少女兒就連自家的父輩都管不過來,更別說以自我為中心的九零後去護理其他失能老人了。

被碎片化信息智能手機綁架的魅族群體啊,還有誰能在孤苦伶仃的老人跟前服侍盡孝?還有誰能為理想的種子精心培育和澆灌呢?

「沉舟澤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再回首,當今改革創新大潮依舊強勁,國人依然躊躇滿志、砥礪前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最高層殷切務實的勉勵給神州大地重新注入了久旱的甘霖。

殘雪消融、乍暖還寒。冬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就着冷雨浸濕了的鞋襪,拖着疲憊的腳步再一次走進空調病房時,那熟悉的情形、手法和身影再次闖入眼帘,那一絲絲令人難以言表的溫暖即刻撲面而來。

是娜娜又回來了。那調皮秀麗的笑臉、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纖纖玉指熟練的手法,還有那銀鈴般開朗的逗趣和笑聲,依舊還是那樣令人鼓舞、讓人快樂。而她胸前那枚凸顯鐮刀斧頭鮮紅旗幟的黨徽,還是那樣的赫然醒目、熠熠生輝。[1]

作者簡介

劉力爭,湖南湘潭人,1958年出生於武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