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星蛺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列星蛺蛾 |
中文名:列星蛺蛾 拉丁學名:Epiplema plagifera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 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 綱:有翅亞綱 目:鱗翅目 亞 目:有喙亞目 科:蛺蛾科 屬:齒蛺蛾屬 種:列星蛺蛾 命名者及年代:Butler,1881 總 科:燕蛾總科 |
列星蛺蛾(Epiplema plagifera Butler,1881)是蛺蛾科齒蛺蛾屬的一種動物。[1]
列星蛺蛾形態特徵
雌翅長9mm、體長4mm,頭白色,下唇須可見,3節,複眼黑色,有光澤,喙明顯捲縮在下唇須之間,觸角褐色,腹面灰黃,胸足淡黃,前足有脛距,後足有端刺兩對,跗節間有較深色斑。前翅灰白,中線由多條曲紋組成,呈較寬的弧形帶,中間有自上而下在各翅脈間順序排列的黑色小點;頂角尖,外緣直;後翅基部有不規則的深色小點,中線大彎度的深色線紋也由密集的深色列星組成;翅前緣色淡,中線以外至臀角間有棕褐色區及黑色斑。前、後翅的反面灰黃,各線紋及深色列星只隱約可見,翅型及翅脈如圖175a。
雌性外生殖器(圖175b):肛瓣較長,前、後表皮突長短雷同,第8腹板長條形,無明顯的前、後陰片,交配孔扁圓形,無明顯的囊導管,交配孔下有較長的骨環直接與囊體相連接,囊體橢圓形,內有不規則的囊片及細微皺褶紋。
列星蛺蛾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