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刑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伯溫故里(書房)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刑赦》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

原文

郁離子曰:「刑,威令也,其法至於殺,而生人之道存焉。《書》曰:『刑期於無刑。』又曰:『眚災肆赦①,此先王之心也。』是故制刑,期於使民畏,刑有必行,民知犯之之必死也,則死者鮮矣。赦者所以矜蠢愚②,宥③過誤。知罪不避,而輒④原焉,是啟僥倖之心而教人犯之;至於禍稔⑤惡積,不得已而誅之,是以恩為阱⑥也。然則赦令卒不可行與?曰法有二:有威信之通禁,有一代之私禁。古今之通禁,惡逆也,殺人傷人及盜之類也,而勿治,是代之為賊也。一伐之私禁,、錢、幣之類也,民無以為生而官不能恤⑦,於是乎有犯,雖難以為上,原情而貸之可也。」

註解

① 眚(sheng)災肆赦:意思是說有了罪過並造成危害,就應當延緩赦免他的罪。

② 矜蠢愚:矜,憐憫。蠢愚,痴呆無知。《周禮·秋官·司判》:「三赦曰蠢愚。」鄭玄註:「蠢愚,生而呆童昏者。」

③ 宥(you):寬恕;原諒。

④ 輒(ahe):肆意妄作。

⑤ 稔(ren):原指莊稼成熟,引申指事物醞釀成熟。

⑥ 阱:為防禦或以野獸而設的陷坑。

⑦ 恤(xu):體恤;周濟。

譯文

郁離子說:「刑罰,是威嚴的法令啊,法令威嚴到了殺人的程序,可活人的道理就藏在裡面。赦免,是講恩德的法令啊,它的本意在於使人活命不死,可殺的道理就藏在裡面。《尚書》里說:『有刑是希望達到無刑。』又說:『有了過失並造成危害就應當延緩赦免他的罪行,這是先王的心愿啊。』所以制定刑律,是希望達到使民害怕,刑律有了,就必須實行,民知道違犯了它就必定處死,那樣死的人就會少見了。深秋赦罪的人所以憐憫那些再三被赦免的罪犯,是呆痴無知,這是寬恕罪過的錯誤。知道有罪卻不避免,並且仍然肆意妄為且原諒自己,這是啟發那些有僥倖心理的人並教唆犯罪啊;到了大禍釀成,罪惡過多時,不得已而殺掉他,這是把恩赦變成陷阱啊。然而赦令最終就不能實行了嗎?說法有二:有古今的通禁,有一代的私禁。所謂古今通禁,是阻止作惡,如殺人、傷人及盜竊等類,如果釋放而不治罪,這就是替他做盜賊啊。所謂一代私禁,是指對茶、鹽、等類,民無法維持生活,而官吏又不能周濟他們,於是有的違犯禁令,雖然是難以經常性生,只要根據情況而借貸給他們就可以避免了。

寓意

要維持祔穩定,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公正廉明。憐憫罪犯,饒恕罪過是助紂為虐 ,教唆犯罪,必釀大禍。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似《莊子》的語言風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刑赦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