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分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分職》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五·似順論。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1]

原文

先王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處虛素服而無智,故能使眾智也;智反無能,故能使眾能也;能執無為,故能使眾為也。無智、無能、無為,此君之所執也。人主之所惑者則不然,以其智強智,以其能強能,以其為強為,此處人臣之職也。處人臣之職而欲無雍塞②,雖舜不能為。

注釋

①分職:把職責區分開,是論述君王要在君王的位置上做事,不要越權而行,要懂得做君王的方法。②壅(yōnɡ)塞:上下意見不相通,君主去做下臣要做的事,君王自己的職責就沒有履行,人民就得不到王令,大臣的意見也不能夠上達,君臣之間不相通就造成壅塞。

譯文

先代的帝王使用的並不是他自己所擁有的,但卻像他自己擁有的一樣去對待,這是通曉當君王的方法。君王,心中虛無而且不用樣樣皆知,是因為他能夠懂得使用眾人的智慧;才能太多反而是沒有才能的表現,所以君王要能夠懂得使用眾人的才能;什麼都親自執行反而是什麼都做不了,所以君王懂得讓眾人為自己去做事。不用智慧、不用才能、不去做事,這是君王所應該掌握的方法。那些糊塗的君主就不是這樣做的,他們要看到憑藉自己的智慧去戰勝別人的智慧,憑藉自己的才能逞強於他人的才能,憑藉自己去做事比別人做事強,這是當下臣的人所做的職責。君主到作為下臣的職位上去工作而想不閉目塞聽,即使是舜也不可以做到。

原文

武王之佐五人①。武王之於五人者之事無能也,然而世皆曰:「取天下者武王也。」故武王取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也。通乎君道,則能令智者謀矣,能令勇者怒矣,能令辯者語矣。夫馬者,伯樂相之,造父御之②,賢主乘之,一日千里,無御相之勞而有其功,則知所乘矣。今召客者,酒酣,歌、舞、鼓、瑟、吹竽,明日不拜樂己者,而拜主人,主人使之也。先王之立功名,有似於此,使眾能與眾賢,功名大立於世,不予佐之者,而予其主,其主使之也。譬之若為宮室,必任巧匠,奚故?曰:「匠不巧則宮室不善。」夫國,重物也,其不善也,豈特宮室哉?巧匠為宮室,為圓必以規,為方必以矩,為平直必以準繩。功已就③,不知規、矩、繩、墨,而賞巧匠。宮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曰:「善。此某君某王之宮室也。」此不可不察也。人主之不通主道者則不然,自為人則不能,任賢者則惡之,與不肖者議之,此功名之所以傷④,國家之所以危。

注釋

①武王之佐五人:這五個人是輔助周武王打天下的名士。②伯樂:相馬的能手。造父:善於駕車。③就:成,完成。④傷:損害。

譯文

輔助周武王打天下的名士有五位。對於這五個人所做過的事,周武王一件都不會,但是世上的人都會說:「取得天下的人是周武王。」這就是周武王獲取了自己沒有的東西,把這些東西看作是自己所擁有的一樣,這是通曉當君王的方法。通曉當君王的方法,就能夠使有智慧的人為自己出謀劃策,能夠使勇敢的人為自己奮勇作戰,能夠使能言善辯的人為自己說話。好馬,由伯樂來相它,造父來驅使它,賢能的主君來乘坐它,一天就可以跑千里的路程,不用有駕馭和相馬的辛勞就可以有一日千里的功效,就是懂得該怎樣坐車的道理。假使請客,盡情飲酒的時候,便叫人唱歌、跳舞、敲鼓、彈瑟、吹竽,到了第二天,客人們都不拜謝為自己作樂的人,而去拜謝主人,因為是主人叫他們這樣做的。先代的帝王建立功名,就有像這樣的,他使各位有才能的人和賢士各盡其能,因此功名就非常顯赫地建立起來了,天下不落在輔助君王的人手裡,而落到了他們的君主手裡,是因為他們的君主懂得使用他們的才能的原因。就像建造一座宮室,一定要靈巧的工匠來建造,為什麼呢?回答說:「工匠不靈巧那麼宮室就不完善。」國家是很貴重的東西,如果治理不好,其中的嚴重後果又怎麼可拿宮室來相比?靈巧的工匠建造宮室,造圓形的就一定要用圓規,造方形的就一定要用方矩,要使它平直就一定要用準繩。宮室建造成功之後,主人不會知道有圓規、方矩、準繩、墨斗的功勞,而獎賞靈巧的工匠。宮室建成之後,人們都不會知道靈巧的工匠,而都會說:「好啊。這是某位君王某位帝王的宮室。」這種道理不可以不察明。君王不懂得當君王的方法,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他們那些人自己要去做別人的事情但是不能勝任,任用賢能的人去做就又厭惡他們,對他們吹毛求疵,反而和庸俗的人來商議問題,這就是功名受到損害、國家受到危害的原因。

原文

棗,棘之有;裘,狐之有也。食棘之棗,衣狐之皮,先王固用非其有,而已有之。湯、武一日而盡夏、商之民,盡有夏、商之地,盡有夏、商之財,以其民安而天下莫之敢危,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說,以其財賞而天下皆競,無費乎殷亳與岐周①,而天下稱大仁、稱大義,通乎用非其有。白公勝②得荊國,不能以其府庫分人。七日,石乞曰:「患至矣。不能分人則焚之,毋令人以之害我。」白公又不能。九日,葉公③入,乃發太府④之貨以予眾,出高庫⑤之兵以賦民,因攻之。十有九日而白公死。國非其有也而欲有之,可謂至貪矣;不能為人,又不能自為,可謂至愚矣。譬白公之嗇,若梟⑥之愛其子也。衛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補,履決不組。君則不寒矣,民則寒矣。」公曰:「善。」令罷役。左右以諫曰:「君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罷之,福將歸於春也,而怨將歸於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魯國之匹夫也,而我舉之,夫民未有見焉,今將令民以此見之。日春也有善,於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歟?」靈公之論宛春,可謂知君道矣。君者固無任,而以職受任。工拙⑦,下⑧也;賞罰,法也;君奚事哉?若是則受賞者無德,而抵⑨誅者無怨矣,人自反⑩而已,此治之至也。

注釋

①殷亳:商周的根據地。岐周:是周武王的根據地。②白公勝:春秋楚平王太子建的兒子,被封在白地。③葉公:春秋末楚國大夫。④太府:國家藏財物的地方。⑤高庫:國家藏兵器的地方。⑥梟(xiāo):俗稱貓頭鷹,相傳貓頭鷹會吃自己的母親,所以用它來比喻惡人,其實它是益鳥。⑦工拙:優劣。⑧下:臣下。⑨抵:抵罪。⑩自反:自我反省。

譯文

棗子,是在棘樹上生長的;裘毛,是在狐狸身上才有的。吃棘樹上的棗子,穿狐狸身上的毛皮,先王本來使用的就不是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但他是把它們作為自己擁有的一樣去利用。湯王、武王在一天之內就使夏、商兩朝的百姓都全部服從他,全部占領了夏、商的土地和財物,憑着自己能使天下的百姓安居樂業的條件,從而使天下沒有人敢對他們的地位加以危害,用這樣屬於自己的土地來分封天下諸侯,卻沒有人膽敢不高興,用這樣屬於自己的財產來賞賜天下,而天下的人都爭着來領賞,不用花費殷商和岐周的力量,但天下的人都稱讚他們大仁大義,這就是因為他們通曉把不是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看作是自己的東西來利用的道理。白公勝奪取到了楚國,不願意把楚國府庫里的財物分給別人。七天之後,石乞說:「禍患來臨了。府庫里的財物不願意分給別人的話就把它們燒掉,不要讓敵人藉這些東西來加害我們。」白公勝又不願意。到了第九天,葉公攻打了進來,就發放財庫里的財物給予眾多的百姓,拿出兵庫里的兵器來賦予黎民,趁機攻打白公勝。十九天之後,白公勝就死了。國家還不是自己所擁有的國家,但是卻想把這個國家的東西占為己有,這可以說是太貪心了;東西不願意分給別人,自己又不能使用,這就是愚蠢到了極點。這就好像白公勝的吝嗇一樣,好像貓頭鷹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衛靈公在天寒地凍的時候鑿水池。宛春進諫說:「天寒地凍的時候來徵調百姓進行勞役,我擔心會對百姓造成傷害。」衛靈公說:「天寒地凍嗎?」宛春說:「君主你穿着狐毛裘衣,坐在熊皮毯子上,房子的西南角有生火的爐子,憑藉這些條件而不覺得冷。而今百姓們衣服破了都不能補上,鞋子破了都不能修理。君主不覺得寒冷,百姓卻就覺得很寒冷了。」衛靈公說:「對。」於是命令停止勞役的工作。左右的侍從由於這件事都進諫說:「君王開鑿水池,不知道天氣寒冷,但是宛春知道,因為宛春知道,所以就下令停止開鑿,那麼百姓的感恩將歸於宛春了,但百姓的怨恨卻在君王身上。」衛靈公說:「不是這樣的。宛春,是魯國的一個普通人,是我舉用他。百姓都沒有見到他的能耐,而今用這件事來讓百姓看到宛春的賢德。說起宛春的好處,我這裡也有,宛春的好處不就是我的好處嗎?」衛靈公對於宛春的看法,可以說是明確了如何當君王的道理了。君王本來就是沒有要自己親自去辦的任務,而是要授給下臣任務叫他們去辦。做得好還是壞,是下臣的責任;賞罰,是法度來規定的;君王有什麼事要做的呢?如果得到君王賞賜的人沒有感恩戴德,而抵罪受到誅罰的人沒有對君主產生怨恨,人人都自我進行反省,這樣的話,國家就可以說是達到最高層次的治理階段了。

著作簡介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2]。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3],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視頻

分職 相關視頻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當染16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當染17

參考文獻

  1.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
  2.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3.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