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刀安仁故居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刀安仁故居紀念館位於雲南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732件/套、珍貴文物40件/套,舉辦展覽2個,教育活動4次,參觀人數7.2萬人次。

相關信息

探訪傣族英雄刀安仁故居

藍天下,歇山頂式的建築上,四隻望獸歷經歲月滄桑,仍然在此鎮宅、保宅、安宅。

時過境遷,故居的建築風格與周邊的鋼筋混泥土[1]樓層形成鮮明對比。

這是踏進刀安仁故居之前,故居給我的第一印象。

故居正門門楣上懸着一塊墨底黃字的匾,上書 「刀安仁故居」幾個大字,字體分別用傣漢兩語書寫,左右楹聯為傣語書寫,因不識傣文,故不解其意。

若無人前來參觀,故居的正門和左右偏門皆閉門緊鎖。左偏門前面的牆壁上留有管理人員的聯繫方式,我們打了這個電話。接電話的人與我們雖未曾謀面卻熱情客氣的回答「人立馬就到」。在攜有解鎖的鑰匙之人到來之前,按捺不住好奇之心的我,身倚正門胸貼門板右手扣於椒圖口中吐出的鐵環上,睜大眼睛借着門縫窺探里院。近視眼的優勢在於,一切人間事物入眼皆具朦朧美。曾由孫中山致挽雲題寫的「中華精英,邊塞偉男——刀安仁」幾個大字,其實非常醒目的落在刀安仁塑像基座上,不過,我是在管理人員打開右偏門移步到得塑像跟前時才看清楚的。

撇了一眼會客廳,昔日的會客廳擺放着十餘木凳式靠椅和矮小的長條木凳。移步至雕有主人塑像的前院左廂房,三間開的整裝室,正中一間的牆壁上述有前言,並有刀安仁生前書寫於劉輔國老宅花園牆壁的手記。據前言記載,刀安仁,干崖(今盈江縣)第二十一任宣撫司。中國同盟會會員。傣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驅。騰越辛亥革命起義領袖。這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傣族革命領袖。站在前言跟前,記述中的主人款款走來,青年時期的刀安仁,多次號召傣、漢、景頗、傈僳、阿昌等族群眾與英國侵略軍進行鬥爭,後期推行實業計劃,改革文化教育和土司制。正當革命蓬勃發展之時,刀安仁遭人暗算,在南京被捕入獄,後經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合力營救得以出獄,但身心遭到嚴重摧殘,從此臥病不起,於1931年2月病逝北京,享年40歲。左邊一間,是土司府人生前使用過的象牙圓扇、銀項圈等物品圖集。右邊一間懸有這位被北京政府追諡為上將軍銜的刀安仁其父及其三個兒子的照片。

高大的刀安仁塑像背後的百年紫薇花樹迎風輕佛。正是長枝葉的季節,紫薇未開花,沒有觀得滿樹紫花繁華,紫薇身旁的緬桂花樹也還少年,未見半星花影。從它們中間往裡進,肅穆威嚴的獄刑具排列兩側。古代封建社會衙門大堂的肅靜、原告、被告、上堂聲、退堂鼓穿越時空而來。邁過這一時空之欄,二進門的院落里,扶桑道是粉花一樹。左為漢語管爺房,右為傣語管爺房。這天井式的硬山頂建築將院落圍成一方小世界。天與地的交流,人與天的溝通在這個小世界裡得於實現。那句警示世人向善的「人在做天在看」處事原則又響在我耳畔。為人處世的確是一門大學問,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叫《以人民的民義》,我們在飯館等待上餐的片刻時間都不忘追劇。這是一部身處政治世界的人「人在做天在看」的處事底線之劇。無論身處哪個小世界,古人信奉的天井之道於古於今都是適用的。

沿着二進三間開的正門進入三進院,左為南廂房,右為北廂房。正堂赫然立於前端。穿過正堂,後花園別有洞天。時過境遷,雖無人打理,幾株紅色的文殊蘭卻花開得艷麗香郁,頗具頑強生命力的草兒越發的茂盛。

據故居簡介記,故居原是四堂四進。大堂在前為審判廳,二堂為議事廳,三堂是土司貴族孟級元老辦公處所,正堂居後,是土司辦公室和居所。因兵災,司蜀被焚,現僅存二、三堂和三間廂房。由此也就能明了,如今看到的現存故居為何屬三進院。每個院落的正房左右位置處均設有拱門可繞行至下一個院落。

傣家人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喜「五花六樹」,菩提樹、鐵力木、大青樹、貝葉樹、檳榔樹,蓮花、文殊蘭[2]、雞蛋花、黃姜花、涌金蓮、緬桂花。故居的院落也種植了「五花六樹」,但並不齊全。緬桂花頗多。

緬桂花、紫薇、扶蘇、菩提樹、文殊蘭與故居結緣,落地生根。

故居與盈江縣新城鄉結緣,從康熙三十一年延續至今。

視頻

刀安仁故居紀念館 相關視頻

邊塞偉傑——刀安仁,為了打破舊社會的封建,遠赴日本留學
雲南本土題材電影《刀安仁》在昆首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