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冰封的黃河(肖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冰封的黃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冰封的黃河》中國當代作家肖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冰封的黃河

沿百里生態黃河廊道向前,行至黃河拐彎處,河面上飄浮着朵朵「冰蓮花」,怒吼奔騰的黃河,失去了狂野的性格,靜靜橫亘在河床里,在陽光下泛着冷冷的光。

每個季節,我都愛看黃河。春日裡解凍的黃河,綠柳掩映,奼紫嫣紅,浮冰隨春水而下,河面上冒出春色氣息,嫩綠的河水靜靜流淌。夏季濁浪洶湧着悲憤,黃褐色的湍流如脫韁野馬,馳騁東去。秋高氣爽,瓜果盈筐,深綠色黃河穿過沃野,農民笑容掛在臉龐。冰封山川,玉砌素妝,靜謐的黃河沉睡着,天鵝歌吟,梅花綻放,蒼茫大地呈現壯美景象。

我站在河岸,凜冽的風呼嘯而來,纏繞着黃河身軀,盤旋着在冰面上行進,捲起的冰屑飄在空中,細碎的樹枝、凍土的顆粒甩打着,冰冷的痛從臉上手上直到腳趾尖。空氣可見度很高,淡藍的天空似乾淨透亮的薄冰,一咬便碎了。樹木孤寂地站在河邊,在風中倔強挺立,注目着冰封的河面。對岸高樓林立,繁華的景象昭示人世間的喧囂,訴說着滾滾紅塵往事。與天際融合的中條山頂白雪皚皚,通體泛着清冷的光,莽莽蒼蒼,恍若仙境。

這樣的季節,適合到天鵝灣里去看天灣,在「河南攝影第一村」後地村,木棧道前擠滿了看天鵝的人群,熙熙攘攘,攢動的人頭向黃河灣道眺望,成群結隊的白天鵝佇立在冰面上,或漫步行走,或自由覓食,或柔情蜜意,或酣然入睡。人們對着冰面上的天鵝指指點點,品評着體形神態。這時,更多的白天鵝向岸邊走來,開啟自由覓食模式。在河面未結冰的地方,它們將頭扎進水中,尾部和腳直立,魚蝦和蘆根成了最好的食物。也有天鵝沿河邊踱步,慢慢向旅客靠近,人們撒下的玉米,成為白天鵝的美餐。在不遠處的麥田裡,碧綠的麥苗吸引着白天鵝,它們結伴而行,在藍天和冰面映襯下,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

三門峽黃河公鐵兩用大橋橫臥波面,從空中俯瞰,氣勢恢宏,似穿越黃河的蒼龍,躍出群山,掠過河面,跨過平原,消失在天際雲端。靜靜的冰面上,流水緩緩而動,尚未結冰的地方碧綠澄澈,如絲綢般滑潤。已結冰處如盛開的「冰蓮花」,漂浮在水面上,如詩畫唯美。黃河岸邊是沉積幾十萬年的黃土層,帶着歷史的厚重與滄桑,在陽光下展現着豪邁與悠遠的意象。這裡的黃土是塞外的風從高土高原搬運而來,在平地上形成了黃土塬,如今,張汴塬、張村塬、東凡塬便是這種特有地貌的遺存。這裡曾是周召分陝的地方,三門峽虢國博物館院內,玻璃鋼罩着一個三米多高、大樹般粗細的石柱,這就是著名的「周召分陝石」。據史料記載,分陝之地有兩種說法:《水經注》說是老陝州城一帶(陝陌),《括地誌》則說指陝塬(今陝州區張汴塬)。「周召分陝」,就是周公、召公以「陝」為分界線,把周王朝的統治區分為東西兩大行政區,周公管理陝之東,召公管理陝之西。陝西之名,即淵源於此。

陝塬冬天是清冷的,寒風掃高木,藍天讓樹枝切割成不規則的方塊,炊煙從地平線下裊裊升起,最撫遊子心靈。星羅棋布的地坑院落分布在這裡,這是具有四千年歷史的地下建築,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千百年來生活在這裡的居民,他們依陰陽八卦方位,掘地而居,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座座地坑院落。居民住在地下四方院內,抬頭仰望藍天,飛鳥從頭頂掠過,白雲從樹梢飄過,行人從崖上走過,歷經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不變的地坑院落,變換的歲月容顏,在歷史的長河中沉寂落寞。

一場鋪天蓋地的雪降落陝塬,地坑院成了白色的世界。地面上只留下黑窟窿,深䆳空洞。崖上的樹枝上掛滿雪條,寒風襲過,紛揚而下,落在頭頂脖頸,涼徹全身。不遠處一樹火紅杮子,在雪地里格外明媚。幾隻喜鵲從枝頭飛過,喳喳叫着,啄着冰冷與甜蜜。此刻,所有寒冷在冬日裡帶着暖意,將那一團火紅融化在心田。

雪後的陝塬熱鬧起來了。小黃狗和大公雞從地坑院裡跑了上來,在雪地上留下一串竹葉和梅花,一溜煙消失在遠處的柴草旁。身着軍大衣叫賣冰糖葫蘆的青年男子,粗獷的聲音在黃土塬上迴蕩,紅衣少婦牽着小孩,為孩子買下一支糖葫蘆,燦爛的笑容溫暖冬天。佝僂着身子的大娘,用掃帚在雪地上掠開一條小路,大伯將厚厚的雪堆成雪人,引得一群兒童圍着雪人拍手歡笑,快樂追逐。身着黑色棉襖的大爺,頭戴厚帽,手持羊鞭,趕着羊群走向遠方。

黃昏時,上燈了。陝塬籠罩在漆黑的天地里,夜空中掛着昏沉的星,窯洞裡點着昏黃的燈。窯內土炕熱起來了,孩子圍在一起看電視,大人們坐在桌前喝茶聊天,老人坐在榻前剪紙,身影倒映窗欞,勾勒出雪夜中溫馨而幸福的場景。

待到冰雪消融,叮叮噹噹的棒槌起落,棉布上印染着各種花色圖案;窯膛內柴火熊熊,澄泥硯方寸顯乾坤;一曲高亢的鑼鼓書聲喚醒了整個陝塬,桃紅柳綠的季節悄然來臨!

雄偉的三門峽大壩鎖住滾滾黃河,攔腰斬斷了急流,人門、神門、鬼門化成塵埃。高峽平湖,百鳥翔集,黃河安瀾,國泰民安。

看冰封的黃河,水面上捲起雪白的冰花。白色冰凌從寬廣的河面上浮過,盛開在滔滔東逝的黃河之上,形成別樣的冬季奇觀。距黃河兩岸十多米處,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腳踩上去,發出咯吱聲響。黃河兩岸山勢高峻,黑色的巉岩冷冷地注視着河面,俯瞰黃河千百年來不歇奔流。

大禹公園坐落在三門峽大壩上游。漫步公園,大禹石像高大巍峨,線條粗獷奔放,他手持耒鍤,雙目炯炯有神,深情地凝望着黃河大壩。此時,我的思緒飛往那遙遠的上古時代,黃河泛濫,大禹受命於堯、舜,負責治水。自那一刻起,大禹立志走遍天下百川,他灑淚告別新婚妻子,帶領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畏酷暑嚴寒,在中原大地山水間遍留足跡。大禹左手拿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披星戴月,吃住在工地,在黃河上鑿開三門,理山泄洪,清淤除障,採用疏導之法,歷時十三年載,耗盡心血,終於完成了治水大業。從此,河水被馴服,山中鳥鳴花香,田間綠樹農桑,人們過了富裕的生活,大禹治水精神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三門峽上英雄漢,動地驚天大史詩。」在見證「黃河第一壩」雄偉與壯觀的同時,也讓人了解修建大壩的背景與艱辛。1957年4月三門峽大壩破土動工,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切關懷下,在眾多革命老前輩關心支持下,也是在英雄的建設者們克服蘇聯專家無情撤離的「嚴冬」,不畏重重困難,付出艱辛努力下,歷時四年,終於建成了黃河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的建成結束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的局面,使兩岸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三門峽市因壩而興,是新中國水利水電的搖籃。1957年4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發社論《大家來支援三門峽啊》,全國各地大批專家人才應召而來,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援建設,最高峰時參建者達8萬多人。在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冬天,黃河岸邊早已結冰,但仍阻止不了建設者火熱的激情。在大壩建設工地上,工人們荒野安營、河灘紮寨、披星戴月、肩挑手扛,衣服破了,一聲不吭,手磨出血,咬牙堅持,工人們自力更生,刻苦攻關,克服居住簡陋、糲食粗餐的困難,發揚「革命加拚命」的精神,硬是讓巨壩一尺尺、一丈丈地向上挺立,短短三年終於築成了長713.2米、高106米的峽谷「巨龍」。近四載春秋,三門峽黃河大壩在1960年基本竣工,並開始蓄水。三門峽大壩工程之大,氣魄之雄,當時在我國首屈一指,也為世界矚目。

三門峽大壩建成後,順利實現了調水調沙和渾水發電,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成功經驗。如今的三門峽大壩,吸引着人們前來參觀旅遊,特別是冬春蓄水季節,高峽平湖,碧波蕩漾,天鵝飛翔,大雁成行,風景如畫;夏日泄洪期間,怒濤翻卷,峽谷轟鳴,水花飛濺,彩虹凌空,蔚為壯觀。形成了一幅黃河、大壩與自然生態融合的唯美畫卷。

封黃河順流而下,便到了趙里河村黃河古棧道。昔日奔騰喧囂的急流躍過險石灘,如今結冰的河水似乎停滯不前,仔細分辨才發現,距離岸邊十多米的地方已結出厚厚冰層,河水在冰層下暗流涌動,只有河中央的流水如綠色絲綢,沿河道緩緩滑過。碧空似洗,懸崖聳峙,大河如練,青松虬枝斜掛,蒼鷺起起落落。

據史料記載,這裡河道險惡,三門峽黃河大壩沒有建設之前,凡來往船隻,十有八九要被河水吞沒。曾經有詩這樣形容「鬼門幽幽深百篙,人門逼窄愈兩牢,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輕鴻毛。」雖然這裡河道兇險,但又是水路必經之地,古代大量的糧食物品要從此運進運出。從西漢開始,每年枯水季節,都要徵調大批人力物力對這一段黃河進行疏通,並修鑿棧道。這裡現存最早的石刻是東漢桓帝和平元年(公元50年)。但這方石刻是刻在重修後的棧道上的,可見棧道開鑿時間還要更早些。棧道上還可以看到魏、隋、唐、宋、明、清的石刻。

登上古棧道,還會發現開鑿在棧道壁上的一個挨一個的四方洞和牛鼻形穿孔。這些四方洞,散布在整個棧道的石壁上,大約八九百個。古時石洞上釘進木樁,人們藉以向石壁攀登。「牛鼻」是繫上繩索讓縴夫攀援,遇到風浪,還可就近把船拴牢。

這時,在我腦海中呈現一幅畫面:漫天攪動的雪花,拉縴的船夫艱難而行,船上載着沉重的糧食和貨物,沿着黃河水面緩緩向上行進,縴夫古銅色的肩臂迸發出生命的力量,渾厚嘹亮的黃河號子在山谷間迴蕩。越過險灘,縴夫累了,將縴繩系在棧道石壁的牛鼻凹槽里,在船上架起三根木頭,吊起一口鐵鍋,從河邊取來冰冷的水,燃起熊熊烈火,在鍋里放上肉菜,炊煙、飯香在河面漫散、山谷升騰。也有縴夫將從黃河裡捕撈的大鯉魚燉在鍋里,那更是罕見的人間美味,後來演變成「吊鍋大鯉魚」這道名菜。

明清古村坐落在黃河南岸,站在村里就可看到冰封的黃河,這裡青磚黛瓦,相傳為明末清初郭氏富商所建,現存古建築遺蹟基本保存完整。古建築群以四合窯院為主,是純磚瓦結構建造,建築材料有木材、古磚、龍頭瓦等,當時是通過村黃河古棧道商船從西安航運而來,後經不斷修葺完善,便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明清古村落。

沿着明清古村落前行,這裡懸崖峭壁間雜草叢生,光禿禿的缺乏生機,空氣中到處瀰漫着寒意。而到每年二月,春風吹綠黃河,穿越明清古村,漫山遍野的山桃花盛開了,十里桃花凝望着東去的黃河,笑成了樹樹嫣然。

佇立在中國地圖前凝望黃河,它沿着巴顏喀拉山一路奔騰而來,怒滔翻滾,洶湧澎湃,帶着中華民族的無上榮光,蜿蜒起伏,千里汪洋,穿越九省區,向東流入大海。

冰封的黃河,萬籟俱寂。黃河發源地白雪覆蓋,冰層下潺潺水流涌動,伴隨着支流的匯入,它不斷壯大,經過大峽、龍羊峽、李家峽、青銅峽後,越過河套平原,從壺口陡然跌落在萬丈峽谷,形成冰掛奇觀。穿過絳州龍門,在平原大地上匍匐前行,走過三門峽、小浪底,抖落征塵,滋養萬物,擁入大海懷抱,進入甜美夢鄉。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華夏大地山河如詩,田疇似畫,風光旖旎,國泰民安。新時代賦予中華兒女偉大的精神和使命,唱響黃河之歌,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

作者簡介

肖偉,男,漢,1980年生,河南澠池縣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文學簽約作家、河南思客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