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冬菜 |
冬菜,是一種半乾態發酵性醃製食品。中國名特產之一。多用作湯料或炒食,風味鮮美。各地均有產製,以有川冬菜與津冬菜,以及潮汕冬菜為出名。冬菜本名為甕菜,意思為裝到甕裡面的菜,後來不知為何走音變成了冬菜。早年,到館子裡吃牛肉麵,會放上一大甕的冬菜,現在冬菜大部份被醃酸菜取代[1]。
冬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具有開胃健腦的作用。多用作湯料或炒食,風味鮮美。
京冬菜
京冬菜是山東日照著名特產,因曾進京城供皇帝食用故名京冬菜。京冬菜主要原料是大白菜心,切曬晾乾;佐料主要是優質醬油和紹興酒等,適時操作悶制而成。大白菜主要產於兩城、城關、奎山、濤雒、碑廓等地,優質高產,為京冬菜生產提供了重要條件。京冬菜條索細勻,色澤如棕,清香宜人,味美可口,形、色、味均別具一格,並能常年貯存。它不僅是進餐之佳餚,而且是烹飪菜餚的上等調料[2]。
津冬菜
原產於天津市靜海縣南部,京杭運河兩側一帶。它是將大白菜切成小塊,曬至半乾,每100公斤加鹽12公斤,充分揉搓,入缸壓實,撒蓋食鹽,封缸2~3天,然後將菜取出,每100公斤菜坯再加蒜泥10~20公斤,裝缸發醉至第二年春即成。因加有蒜泥,故又稱「葷冬菜」。暢銷北京、天津及河北等地。成品有特殊香味,即可直接作菜食用,又可作調味用。
川冬菜
川冬菜中南充冬菜譽滿全國、四川四大名菜之一。南充冬菜生產加工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25年。《南充縣誌》中有這樣的記載:「清嘉慶年間(1796至1820),順慶就有冬菜出售。」
「道光年間(1821至1850),縣人張德興在縣城經營德興老號醬園鋪,製作冬菜,頗有名氣。」1981年南充冬菜在四川省「四菜」評比會上,以光澤油潤、清香脆嫩、風味濃郁取勝,評為全省第一名。主產於四川的南充、資中。其製法是:將芥菜類的箭桿、青菜的菜薹(高17~20釐米時)採回切成數片,晾軟。每100公斤幹到20公斤,割下嫩尖,每100公斤先用鹽11公斤醃。次日起每天揉一次,共揉5~6次,待發油光後,放圍屯內,並加香料翻幾次。半月左右裝入壇壓緊,用老葉和泥土封口,倒置讓其曝曬6~7個月或一年,待泥頭上潤濕了,菜就成熟了。每年農曆八月清理轉一次壇。經二三年充分成熟後出售。每100公斤冬菜用的香料為半碎花椒200~300克,八角250克,小茴100克,陳皮100克,松香50克。
南充冬菜與涪陵榨菜、宜賓芽菜、內江大頭菜並稱為四川「四大名醃菜」。南充冬菜以芥菜為原料,花椒、八角等香辛料為輔料,經過20道工序,歷時1-3年加工而成。既可用作餐桌上的小菜,又可作為烹飪的佐料使用。川菜中有名的冬菜扣肉和冬菜擔擔麪等都是以南充冬菜為主要原料。
南充冬菜菜型均勻,褐黑色、油潤、有光澤;具有南充冬菜獨有的醬香味和辛香味,香氣濃郁;味道鮮美、質地脆嫩、鹹淡適口。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增強人體機能之功效[3]。
大足冬菜
大足冬菜,已有近千年的生產製作歷史,是西南地區民眾喜愛的美食。 其做法和川冬菜相似,但是大多都是三年釀製開壇,再進行深加工,製作而成。 大足冬菜是川渝特產,被列為「中國傳統名醃菜之一」。大足人從古到今,有好種冬菜習俗,追溯歷史始創於1180年。每顆冬菜「白露播種」,「立春收穫」,歷經播種、收穫、晾曬、醃製、裝壇、開壇六道工序。冬菜裝壇藴藏,密封發酵,吸山水之靈氣,採日月之精華,三年釀製方可開壇。此法製作的冬菜油潤嫩脆、香味濃郁,享有「菜味精」的美譽。冬菜既是烹製川菜的重要輔料,也是重要的調味品。
潮汕冬菜
潮汕冬菜是由大白菜、大蒜等醃製而成的潮菜調味品。其醃製方法是將大白菜的芯瓣切成片,曬至半乾,再用鹽、大蒜等將其醃製而成。其主要作用是作為潮菜、潮汕小吃以及湯類食品的調味品[4]。
早先潮汕冬菜皆由天津販運而來,至抗日戰爭期間,澄海縣的蓮陽公平腐乳廠延聘天津技師,開始生產冬菜。自此,京津大白菜(又稱冬菜)也被引進潮汕種植。潮汕冬菜仍以蓮陽一帶為盛產地,並以味美出名,每年都有相當數量銷往海內外各地。
參考資料
- ↑ 發酵迷 Fermeny. [2024-03-20].
- ↑ 冬菜能放多久 . [2024-03-20 ].
- ↑ 冬菜是什麼菜 冬菜怎麼做好吃. [2024-03-20].
- ↑ 潮汕集錦地 都冬菜.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