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瓜(中藥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瓜
t01ce6cf6dfb3622b65.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eid=5330781&sid=5565955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冬瓜

漢語拼音:Dōnɡ Guā
別名:白瓜、水芝、白冬瓜、地芝、濮瓜、東瓜、枕瓜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微寒;歸肺、大小腸、膀胱經
功能:利尿,清熱,化痰,生津,解毒
主治:水腫脹滿,淋證,腳氣,痰喘,暑熱煩悶,消渴,癰腫痔漏;並解丹石毒、魚毒、酒毒

冬瓜(中藥材)

冬瓜,中藥名。為葫蘆科冬瓜屬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B.cerifera Savi]的果實。具有利尿,清熱,化痰,生津,解毒的功效。主治水腫脹滿,淋證,腳氣,痰喘,暑熱煩悶,消渴,癰腫痔漏;並解丹石毒、魚毒、酒毒。[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冬瓜

拼音名:Dōnɡ Guā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Waxgourd

別名:白瓜、水芝、白冬瓜、地芝、濮瓜、東瓜、枕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gn.[B. cerifera Savi]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果實。

採收和儲藏

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採摘。

原形態

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莖被黃褐色硬毛及長柔毛,有棱溝,長約6m。單葉互生;葉柄粗壯,長5-20cm,被黃褐色硬毛及長柔毛;葉片腎狀近圓形,寬15-30cm5-7淺裂或有時中裂,裂片寬卵形,先端急尖,邊緣有小齒,基部深心形,兩面均被粗毛,葉脈網狀,在葉背面稍隆起,密被毛。鄭鬚生於葉腋,2-3歧,被粗硬毛和長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單生於葉腋,花梗被硬毛;花萼管大辯論,裂片三角卵形,邊緣有鋸齒,反折;花冠黃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絲分生,花葯卵形,藥室呈S形折曲;雌花子房長圓筒形或長卵形,密被黃褐色長硬毛,柱頭3,略扭曲。瓠果大型,肉質,長圓柱狀或近球形,長25-60cm,徑10-25cm,表面有硬毛和蠟質白粉。種子多數,卵形,白色或淡黃色,壓扁。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耐熱,怕澇,忌低溫。宜選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栽種。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春播於2-3月,秋播於7月上旬,以春播為宜。種子經浸種、催芽,在苗床或營養缽上育苗。當瓜苗長3-4片真葉時,按行株距2m×1m開穴移栽,每1hm2植45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苗期施2-3次稀薄人畜糞水,座果期勤施濃糞水或腐熟餅肥,或複合肥。整個生長期,注意鬆土、除草、培土,乾旱季節及時澆水,多雨期及時排水。苗蔓長30cm以上,在畦面鋪草,引蔓爬行生長;或搭2高棚架,引蔓上棚生長;或插支架,引蔓上架生長。結果初期前,及時摘除全部側蔓;座果後,選留植株中部側蔓2-3條,其餘側蔓摘除,主蔓打頂或不打頂。開花期,人工輔助授粉。

病蟲害防治

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為害根部、藤蔓、葉子,防治方法參見「黃瓜」條。

化學成分

冬瓜第500g含蛋白1.5g,糖8g,粗纖維15g,灰分1.1g,鈣72mg,磷45mg,鐵1.1mg,胡蘿蔔素(carotene)0.04mg,硫胺素(thiamine)0.04mg,核黃素(riboflavine)0.08mg,(煙酸(nicotinic acid)1.1mg,維生素C(vitaminC)61[1].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歸經

歸肺;大小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

利尿;清熱;化痰;生津;解毒。主水腫脹滿;淋病;腳氣;痰喘;暑熱煩悶;消渴;癰腫;痔漏;並解丹石毒;魚毒;酒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0-120g;或煨;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

  • 1.盂詵:熱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
  • 2.崔禹錫《食經》:冷人勿食,益病,又作胃反病。
  • 3.《本草經疏》: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泄者,不得食。
  • 4.《醫林纂要》:癩者忌食,善潰也。

各家論述

  • 1.《別錄》:主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
  • 2.陶弘景:解毒,消渴,止煩悶,直搗絞汁服之。
  • 3.孟詵:益氣耐老,除胸心滿,去頭面熱。
  • 4.《日華子本草》:除煩。治胸膈熱,消熱毒癰腫;切摩痱子。
  • 5.《本草圖經》:主三消渴疾,解積熱,利大、小腸。
  • 6.《本草衍義》:患發背及一切癰疽,削一大塊置瘡上,熱則易之,分散熱毒氣。
  • 8.《滇南本草》:治痰吼,氣喘,薑湯下。又解遠方瘴氣,又治小兒驚風。潤肺消熱痰,止咳嗽,利小便。
  • 9.《本草再新》:清心火,瀉脾火,利濕去風,消腫止渴,解暑化熱。
  • 10.《隨息居飲食譜》:清熱,養胃生津,滌穢治煩,消癰行水,治脹滿,瀉痢霍亂,解魚、酒等毒。亦治水腫,消暑濕。[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冬瓜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冬瓜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