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再造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再造散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再造散,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助陽益氣,散寒解表之功效。主治陽氣虛弱,外感風寒。惡寒發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

出處 《傷寒六書》

歌訣

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參,細辛加棗煨姜煎,陽虛無汗法當諳。

組成

人參黃芪、甘草、桂枝、附子、羌活、防風、川芎、赤芍、細辛、煨生薑、大棗。

用量

黃芪6g,人參3g,桂枝3g,甘草1.5g,熟附子3g,細辛2g,羌活3g,防風3g,川芎3g,煨生薑3g。另棗二枚,加赤芍共煮。

用法

上藥用水400毫升,加大棗2枚,煎至200毫升,溫服。

功用

助陽益氣,散寒解表

主治

陽氣虛弱,外感風寒。惡寒發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

方義

本證是由素體陽虛,外感風寒,邪在肌表所致。治療方法以助陽益氣,散寒解表為主。熱輕寒重,肢冷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屬陽氣虛衰的表現。方中用黃芪、人參、附子補氣助陽,以治陽虛。桂枝、細辛、羌活、川芎、防風疏風散寒,以解表逐邪。芍藥和營,並利用其寒涼之性以制約附、桂、羌、辛等藥的溫燥之性。煨姜溫胃,大棗滋脾,合用益脾胃、調營衛、助汗源。甘草甘緩,緩和辛溫之藥發汗之力,並有調和諸藥。

配伍特點

一是解表藥與益氣助陽藥同用,則汗中有補,標本兼顧;二是發散藥與收斂藥配伍,則散中有斂,散不傷正。

運用

本方用於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證,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熱輕寒重,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為辨證要點。

參考資料

1.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

2. 汪昂.《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