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再用韻·長恨無人共一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再用韻·長恨無人共一杯》是南宋時期理學家、詩人汪莘的作品之一。汪莘初對"文詞"有興趣,後在朱子的指教下,研究儒學[1]與理學,成為朱子在徽州的"高第弟子"。汪莘關於宇宙是有限與無限相統一的思想以及天地交泰的思想,代表了南宋自然哲學的最高成就。

再用韻·長恨無人共一杯

作者簡介

汪莘(1155年~1227年)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覆。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築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2]

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刻本。

詩歌創作

「詩源太虛說」是汪莘詩歌創作的一個理論基礎,它對前人的詩歌理論有繼承也有發展。

汪莘認為詩歌散見於太虛之間,需要詩人通過其才智才能夠看到,最終表現為詩歌,並且通過詩歌可以起到"觀其時"的效果。

汪莘的詩包括寫景詩、愛國憂民傷時詩、交友詩等,藝術特點有細緻精微、哲理性、以才學為詩等。其詩歌最善於表現月及四時的景物,透過這些詩歌可見他對自然世界的喜愛之情。

視頻

再用韻·長恨無人共一杯 相關視頻

張載關學在宋明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通史:宋代儒學復興稱為新儒學,也叫宋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