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於1954年9月16日正式成立。在中國氣象局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與支持下,自治區氣象事業面向國家氣象事業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經過半個多世紀改革、建設與發展和幾代氣象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成就。

機構簡介

內蒙古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秉承「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和「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無所不在」的服務宗旨。在管理體制上實行上級氣象部門與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氣象部門領導為主,並實行與雙重管理體制相適應的雙重計劃財務體制。自治區氣象局設10個處室、11個直屬單位、14個盟(市)氣象局、119個氣象台站。截止2019年底,全區氣象在職職工2975人。學歷結構:博士22人,碩士483人,本科2155人。職稱結構:高級職稱[1]521人(正研級30人、副研級491人),中級職稱1338人。

機構設置

內蒙古氣象局機構設置自治區氣象局機關:設辦公室、應急與減災處(內蒙古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辦公室)、觀測與網絡處、科技與預報處(氣候變化處)、計劃財務處、人事處、政策法規處(雷電防護管理辦公室)、監察審計處(與黨組紀檢組合署辦公)8個職能處(室)和機關黨委辦公室(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離退休幹部辦公室。直屬事業單位:設直屬事業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台、內蒙古自治區氣候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環境影響評價中心)、內蒙古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衛星遙感[2]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服務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專業氣象台、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影視宣傳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內蒙古自治區雷電預警防護中心(內蒙古自治區防雷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培訓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科學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信息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檔案館、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經濟信息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物業管理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國有資產管理中心)。盟(市)氣象局:設呼和浩特市氣象局、包頭市氣象局、呼倫貝爾市氣象局、興安盟氣象局、通遼市氣象局、赤峰市氣象局、錫林郭勒盟氣象局、烏蘭察布市氣象局、鄂爾多斯市氣象局、巴彥淖爾市氣象局、烏海市氣象局、阿拉善盟氣象局12個盟(市)氣象局,盟(市)氣象局的機構規格為正處級。滿洲里市氣象局、二連浩特市氣象局的機構規格與所在市屬工作部門相同。台站設置:截止2019年底,全區有氣象台站119個,包括21個國家基準氣候站、29個國家基本氣象站、69個國家一般氣象站。其中119個台站承擔地面以及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觀測,29個台站承擔國家農業氣象觀測,39個台站承擔雷電監測,12個台站承擔高空觀測,9個台站承擔新一代天氣雷達觀測,10個台站承擔數字化天氣雷達觀測,8個

台站承擔太陽輻射觀測,8個台站承擔酸雨觀測,8個台站承擔沙塵暴觀測,4個台站承擔牧業氣象試驗、4個台站承擔大氣成分監測、3個台站承擔環境氣象觀測、1個台站承擔農業氣象試驗、1個台站承擔蔬菜氣象試驗。全區已建成2305個區域自動站(含自動雨量站)、143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