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面積約2800平方米,2014年09月19日正式開館納客。館內以文字、實物及繪畫、模型、場景、展櫃、多媒體等形式,全面反映了邊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冀魯邊區是山東省抗日武裝發動最早的地區,也是全省抗戰時期的六大戰略區之一,主要包括當時的樂陵、慶雲、陵縣、平原、商河、陽信、鹽山、東光、南皮等24個縣市,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樂陵是冀魯邊區的核心區,為開創華北敵後抗戰新局面,建立山東省抗日根據地,促進全國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

簡介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面積約2800平方米,2014年09月19日正式開館納客。館內以文字、實物及繪畫[1]、模型、場景、展櫃、多媒體等形式,全面反映了邊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冀魯邊區是山東省抗日武裝發動最早的地區,也是全省抗戰時期的六大戰略區之一,主要包括當時的樂陵、慶雲、陵縣、平原、商河、陽信、鹽山、東光、南皮等24個縣市,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樂陵是冀魯邊區的核心區,為開創華北敵後抗戰新局面,建立山東省抗日根據地,促進全國解放作出了突出貢獻。

歷史背景

抗戰期間,冀魯邊區軍民對日偽作戰近千次,殲滅日偽軍數萬人,轉移出部隊15000人開闢魯西、魯南根據地,對開創華北敵後抗戰新局面和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90多名縣團級幹部、10多萬戰士和民眾犧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烈史詩。在國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着名抗日英烈中,有共產黨員143名,其中8名犧牲在冀魯邊區,2名在冀魯邊生活戰鬥過。

解放戰爭期間,邊區輸送了17萬人參軍、出動了82萬人次支前,成為整個華東戰場的後方基地。減租減息、土改等工作在這裡探索實踐、率先實行,成為黨由革命到執政若干政策實施的「實驗田」。此外,還抽調了數千名優秀幹部隨軍南下,為祖國的建設大業奉獻了青春和生命。

為牢記歷史,緬懷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激發邊區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革命鬥志,樂陵市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以開放、融合的積極態度,結合原樂陵挺進公園、樂陵革命紀念館搬遷項目建設了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

主要展覽

主要有5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休閒廣場(入口牌坊、主題雕塑);第二部分冀魯邊革命烈士紀念館;第三部分烈士碑林;第四部分紀念廣場(英雄紀念碑、烈士牆);第五部分常大娘展館(體驗式地道)。

休閒廣場主題雕塑

由昂首並肩的工人、農民、軍人三個人物形象組成,寓意我們的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引領着中國前進的方向;我們的國家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革命的勝利離不開武裝鬥爭,我們的軍隊來自人民,依靠人民,並為人民利益而鬥爭。

雕塑下方有四面浮雕,是發生在冀魯邊區的四個歷史故事。南側雕刻的是肖華挺進冀魯邊的故事。東側是黃夾起義的故事。北側是萬人挽留牟宜之的故事。西側是樂陵籍抗日名將宋哲元所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打響全國抗日戰爭第一槍的故事。

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館名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將軍親筆題寫。建築的紅色既是遍布冀魯邊區的棗林所結的紅棗的顏色,又是先烈流淌的鮮血的象徵。白色既是邊區人民愛黨愛軍、無私奉獻精神的象徵,又是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人民的幸福忠誠不二、至死不渝的精神象徵。灰色寓意莊重肅穆,表達了後人對革命先烈的懷念敬仰之情。

整個展館分為序廳和五個相對獨立的單元,以圖版、文字、實物及繪畫、模型、場景、展櫃、多媒體等形式,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和着名人物,全面反映邊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序廳中央雕塑前半部分展示的是冀魯邊區英雄兒女在黨的領導下奮勇殺敵、全力支前的場景。第一單元主要展示邊區所轄區域在中國共產黨創立、「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的歷史;第二單元重點展示邊區抗日鬥爭歷史;第三單元重點展示邊區所轄區域解放戰爭史;第四單元重點展示邊區革命英模及其典型事跡;第五單元主要展示社會主義[2]建設發展歷程和成果。

視頻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 相關視頻

行走齊魯看文博——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
分別40年的老戰友參觀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