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閉手機24小時(陳廣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閉手機24小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關閉手機24小時》中國當代作家陳廣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關閉手機24小時

當今世界,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須臾不能離身的全能工具。進入5G時代,它的功能將更加不可估量。再過10年20年,手機有可能變成一種無所不能的怪物,這絕非危言聳聽。現在的手機功能已經遠遠超過人類大腦和四肢的功能。說它是人類大腦和四肢無限延伸的工具並不為過。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往往比普通民眾的想象要迅猛得多,當你津津樂道于飛機和高鐵的速度時,科學家們早已將目光瞄準了下一個更高更快的運輸工具;當你驚嘆於4G時代的手機功能如此強大時,5G時代已經悄悄來到了你的身邊……

在人類發展史上,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最強大動力,因而才有了馬克思關於「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以及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智能手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即勞動生活、消費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時,它也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節奏乃至生活態度。

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可以看新聞、看電影、看比賽、用微信、打遊戲、點外賣、訂機票、轉現金,還可以通過淘寶、京東和各大超市購物消費……,滿足這些需求統統可以足不出戶,現金支付轉賬只需幾秒鐘即可完成。

所有傳統媒體在智能手機面前統統黯然失色。傳統媒體上有的或沒有的,智能手機上都有;傳統媒體需要付費訂閱,手機上一切信息的獲取幾乎都是免費的。

當你打開手機的瞬間,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立即呈現在你的眼前。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每天都會推送成千上萬條國內外新聞,讓你充分領略到世界就是個小小的地球村。微信中親朋好友們發布的各種信息撲面而來,不管他們居住在天南海北抑或遠在萬里之遙的異國他鄉,都不會影響你們的即時聊天和互傳信息。既可以用文字、語音聊天,也可以通過視頻對話,它使你們之間的距離近在咫尺。

智能手機又是一部極為輕巧的照相機,如果下載幾個美圖軟件,經過加工可以瞬間把姑娘、小伙變成貂蟬、呂布或者阿蘭德隆和奧黛麗·赫本。把老頭老太變成臉上沒有一絲皺紋、雪白粉嫩的大哥大姐。如果再配上手機外置鏡頭六件套(廣角鏡頭、微距鏡頭、魚眼鏡頭、長焦鏡頭和星光濾鏡、偏光鏡),那麼恭喜你,你離攝影家也許只有一步之遙了。

智能手機為當代人類提供了一個無限廣闊的空間,這是上個世紀的人們所無法想象的。20世紀60 年代,中國出版過一本少兒科普讀物,書名叫做《科學家談21世紀》。出版社組織了當時最負盛名的十多位科學家談天說地,從微觀世界到宇宙天體,從電燈電話到飛機火箭……科學家為我們勾勒、描繪了21世紀可能實現的各種奇異科學成果。我作為當年的一名小學生看得如痴如醉。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到了21世紀,上海和北京通過長途電話可以相互看到對方的影像。那時無論如何都難以想象的情形,現在早已成為家常便飯。

智能手機所體現的高科技成果及其帶給人們的巨大福利不勝枚舉……

最近我和幾位朋友喝酒聊天,酒酣耳熱之際自然而然地聊起了智能手機。出乎意料的是,其中幾位七嘴八舌地各自數落起手機帶來的種種煩惱,大家似乎把使用手機的那些便捷、愉悅的體驗完全拋之腦後。

甲曰:近幾年來,自己幾乎完全被手機綁架,從一大早起床開始,手機好像被強力膠水粘在手上一般,刷牙洗臉上廁所,眼睛始終不離手機屏幕,以至於旁若無人、答非所問、丟三落四。一直到了單位,才發現手機忘在家中的廁所里。於是整整一天處於失魂落魄的狀態,每隔幾分鐘就會下意識地掏一次口袋,沒有手機的感覺如同戒煙戒毒般難受。

乙曰:瀏覽手機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自從有了智能手機,日日夜夜與手機為伴,忽略了父母、妻子和孩子。每天下班吃過晚飯,不是倚靠在沙發上,就是半躺在床頭上,先打遊戲,再上「頭條」,接着瀏覽微信,一目十行地閱讀親朋好友轉發的各種鏈接和信息,然後點讚,發笑臉,寫評語,轉鏈接……最後還要回到今日頭條里欣賞各種八卦和體育比賽視頻,不熬到凌晨1~2點鐘根本不會入睡。由於長期低頭目不斜視,已經落下了嚴重的頸椎病和高度近視。

丙(女)曰:我的微信好友不少,微信群也有將近20個。整天忙於應付姐妹們和好友們的問候,生怕有失禮節。我經常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兩頭切換,快速掃描每一位親朋好友發布的文章、照片和視頻。起初對所有信息都會認真閱讀,認為確有價值的才給予點讚、轉發。後來覺得這樣做實在太累,乾脆連內容都不看,只顧點讚、發笑臉、送玫瑰、送擁抱……最讓我揪心的是,現在的青少年手機上網成癮,我兒子和女兒每天上網至下半夜,白天還要上學、上班,長此以往非把身體拖垮不可。

丁曰:其實我們這是患了手機綜合徵。總想在朋友圈時時露臉,總希望自己轉發的鏈接,曬出的照片,撰寫的文章人人都能捧場、讚揚;有時好友們沒有及時關注、點讚,心裡還會產生一絲抱怨。這都是因為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其實自己真的沒有那麼重要,朋友圈裡少了誰都不會寂寞。朋友之間大可不必為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

……

聽了朋友們對智能手機的一番怨懟,也勾起了我的一些想法。作為一名習慣於傳統媒體和紙質書籍的過來人,在新媒體如火如荼遍地開花的當今,開始時我深感不適。總覺得網絡世界過於粗俗,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隨意發表言論,製作鏈接;網絡世界基本處於無人管理,無人審查的狀況,因而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假消息、假新聞、偽科學,甚至出現了蓄意造謠、污衊、抹黑、離間的有毒有害言論以及相關鏈接和視頻等等。

智能手機確實大大滿足了人們獲取碎片信息的需求。瀏覽那些可有可無的信息占用了人們大量寶貴時間,同時也必然擠占閱讀經典著作的時間,對此我深有體會。近年來我購買了十餘部長篇小說、名家雜文集和中國近現代史經典巨著,加上文友們贈閱的一大摞散文集,卻一直難以靜下心來專心閱讀。另外,我訂閱了十多年的一份報紙和一本文學期刊,每天只能匆匆瀏覽一番,有時只能看看標題而已。

我們確實飽嘗了智能手機的「甜頭」,卻也吞下了和經典著作漸行漸遠的苦果!

上個世紀50至60年代,美國的電視業發展極其迅速,電視台24小時不間斷地播放五花八門的電影、戲劇、體育、音樂以及兒童節目,人們可以坐在家裡盡享電視帶來的愉悅。電視作為當時的高科技產品,深受美國人的狂熱追捧。為了滿足家庭成員觀看電視的需求,大部分美國家庭購置了多台電視機,一家人按需分配,成年人和孩子們各看各的。美國人的業餘時間幾乎完全消耗在電視節目上,他們放棄了跑步游泳、釣魚、打球、談天說地……。由於人們的業餘生活過分依賴電視,因而使父母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逐漸變得生疏,甚至連親人之間的對話交流也越來越少。這樣的現象十分普遍,危及着大部分美國家庭……

當時的一位有識之士、某大學著名教授預感到電視給人們帶來的親情疏離,正在蠶食着千萬個美國家庭。於是,他充滿激情地撰寫了一篇劃時代的著名檄文《關閉電視24小時》,強烈呼籲每一個美國家庭一周內至少要關閉電視24小時。把這些時間用於從事其他業餘活動,儘快恢復健康的家庭生活。

從那以後,美國人一直努力從電視中走出來,既為了挽救親情和家庭,也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一直身體力行,從未間斷。若干年後,當回過頭去審視那段歷史,絕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面對當前一部分國人痴迷於智能手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現狀,面對有史以來國人從未經歷過的「手機綜合徵」,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向人們發出強烈呼籲和建議:每周「關閉手機24小時!」

我們可以利用這極其寶貴的24小時,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可以在遊樂場,在電影院,也可以在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抑或碧波蕩漾的泳池中,盡享天倫之樂。

我們可以積累起極其寶貴的24小時,讓它們疊加成100小時、200小時,1000小時……,和家人一起週遊世界,領略世界各地的旖旎風光。

我們可以利用這寶貴的24小時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讀書、寫作,聽音樂、看電影……和家庭成員和親朋好友見面聊天,促膝談心……

「關閉手機24小時」,絕非消極應對,恰恰是為了讓人們努力擺脫智能手機的牽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關閉手機24小時」,是讓人們回歸大自然,親切擁抱明媚的陽光、充滿生機的綠樹、小草和盛開的鮮花。

「關閉手機24小時」,是讓人們保持清醒頭腦,不再淪為手機的奴隸。在關注網絡世界的同時,更加關注現實世界。

「關閉手機24小時」,是為了給我們的後輩做出榜樣,讓他們知道,除了網絡世界,還有更加精彩的現實世界。

為了我們的後代,為了人類的未來,讓我們一起關閉手機24小時! [1]

作者簡介

陳廣偉,資深司法工作者,長期從事司法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和組織工作,也是一名文學愛好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