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索

關索,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出自《花關索傳》。

《三國演義》中為蜀漢名將關羽的第三子(毛本)或長子(周本),荊州失陷後逃難到鮑家莊養病,傷愈後聽說東吳仇人已死,乃回歸蜀國,並隨同諸葛亮南征。 關索的出身見於《全像通俗三國志傳》,其中提及關索為關羽因殺人而逃難在外之時出生,後劉備占據荊州後,關索前來荊州投奔父親;此後劉備攻下益州,關索帶兵鎮守雲南一帶。至今雲南一帶仍流傳以關索為主角的「關索戲」。

人物出處

關索,是登場於《花關索傳》、《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民間傳說人物。字不詳【民間傳說中有 字維之一說(出自《關氏家譜》、《廣義祀典》及《聖帝世系考證(又作「關公世系考證」)》[1])】

有關爭議

按《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只有兩個兒子,即關平和關興,關索則是後世原創。

三國演義》毛宗崗本中,關索的出現是突兀的。七十三回樊城之戰時提及關羽家人,稱關羽娶荊州人氏,僅生有一子關興一女關氏(義子關平除外)。但後來諸葛亮南征時關索又出現了,並稱其是關羽第三子,荊州失陷後在地方上養傷。這顯然前後矛盾了。

《三國演義》周曰本中則在樊城之戰前有關索認父情節。按關索所稱。他三四歲的時候父親因殺人逃難,且有一兄被胡員外抱走收養。也就是說關索至少出生在179年前,實際上比關平年長,年齡則遠遠大於關興。顯然更不可能是所謂第三子。該版本受《花關索》傳原創影響更大,以至年齡上完全不合情理了。

人物形象

劉關張桃園結義時,為了去牽掛,絕「回心」,分頭殺了對方的家小。張飛滅關羽全家時,關羽之妻胡氏乘亂逃走。胡氏回到娘家後,生一子。其子七歲時,觀燈走失,為索員外拾得。九歲時,又被班石洞花岳老先生收為弟子。其間,「先教黃公三略法,後學呂望六韜文,學取十八般武藝雙全」。十八歲時思念父母,回到索家,問明出身,遂以三家姓為姓名,取名「花關索」。之後,和母親一起去西川認父(當時是202年,關羽應該在荊州,實際上關羽也從來沒到過西川)。途中,收拾兩伙強人,並打敗鮑家莊和盧塘寨的兵馬,娶了鮑三娘王桃王悅姐妹為妻[2]

相關地名

相傳關索曾隨諸葛亮南征,在滇黔一帶留下很多傳說遺蹟,如貴州省關嶺縣縣名即是以其縣城以東山脈「關索嶺」來命名,在縣城西南山頂上還有一洞穴當地人稱「關索洞」,民間傳為關索受傷時的養病之地。關索嶺東半山上有一寺,名「雙泉寺」,原寺中供有關索像。寺有兩泉,傳一為關索寶劍所鑿,故名「刀把泉」,一為關索戰馬刨出,名「馬跑泉」。向縣城以西行約六七公里,在徐霞客稱為「北斗鋪」之地的後山嶺上,有一窪地,百姓叫作「馬圈地」,是關索妻引女兵駐兵養馬的所在,至今還遺有大量瓦礫、磚石。

另在雲南省馬龍縣城西南約三十公里,在馬龍的梁家田村委會與尋甸易隆交界處的山嶺上,最高處為大關索嶺(海拔2138米),迎東梁家田村背面為小關索嶺。也是因為三國時諸葛亮南征蜀將關索在此駐紮而得名。

漏洞百出

後世有許多關羽特別是關羽後人的傳說,但無論是年齡還是時代背景都大有問題,可謂漏洞百出關索被索員外收養,後又娶鮑員外之女鮑三娘為妻。實際上員外這類稱呼最早出現在元明清的白話小說,用以指代豪紳。三國時期並沒有被稱呼為員外這麼一個習慣。此外「○娘」這一類名字格式最早出現在宋代。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史料中類似的名字只有○妃、○姬這類姓名。後世爛大街的○娘、○奴在當時毫無記載。

《花關索傳》稱關索十八歲時與母前往西川認父。實際上,202年關羽應該在荊州才對。此外雖然蜀漢的根據地是西川,但事實上關羽根本就沒去過西川。

《蜀記》稱龐會當時隨鍾會鄧艾伐蜀漢,「盡滅關氏家。」《荊州府志》和《江陵縣誌》載,關平妻子抱着才八歲的兒子逃出荊州城,避居鄉下。到西晉滅吳統一全國時,才回荊州城,恢復關姓。但問題是,這之前足足有六十年間隔。此時關平妻子已經八九十歲,他兒子也已六七十歲了。按當時平均壽命,是否活着都未知,更不要說改姓易名了。實際上樊城之戰過後七年吳蜀早已再度交好。並互有人員來往,也沒必要改姓易名。

所謂劉關張「桃園結義」也是明清以後的原創。《三國志》根本沒記載三人有結拜,更不要說殺對方老小了。

此類傳說在兩晉南北朝甚至到唐朝都在文獻上毫無提及。根本沒有提及。一直到宋代,特別是關羽廣受吹捧的明清時代才突然一股腦冒出來。可見這跟關羽被封為「關帝聖君」「武聖」等等封神造成的名氣上升有關,卻完全罔顧了歷史真相。

相關知識

關羽的後代,在漢亡時曾被龐德兒子龐會殺盡,事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裴松之引注的《蜀記》。龐會當時隨鍾會、鄧艾伐蜀漢,蜀漢滅亡,為報其父之仇,「盡滅關氏家。」在荊州,則有關羽後代一脈代代相傳。據清光緒年間的《荊州府志》和《江陵縣誌》載:關平隨父鎮守荊州時,娶趙雲之女為妻,生有一子叫關樾。吳兵襲取荊州時,關平妻子抱着才八歲的兒子逃出荊州城,易姓改名,避居鄉下,到西晉滅吳統一全國時,才回荊州城,恢復關姓,世代相居荊州,以守陵冢為家。清代雍正年間,關樾嫡系奉祀當陽關陵,乾隆年間奉祀荊州關廟,特准世襲五經博士,並免除一切雜派差徭。這一記載雖未見於史書,但據荊州關姓祖上相傳,他們確是關羽的後裔。荊州應是關羽後代唯一之鄉。

關索妻子鮑三娘

關索的妻子,有一位叫鮑三娘。建興五年(公元227 年),鮑三娘隨夫屯兵漢壽(今昭化古城),炎興元年(263),曹魏以三路大軍十萬之眾伐蜀,兵臨葭萌關下。關索戰死,鮑三娘也在土基壩與魏軍展開血戰,壯烈殉國,鮑三娘殉國後,葬在距昭化古城北5公里處白龍江畔的曲回壩。其墓高2.3丈(約8米),周圍14 22.8丈(76米)。據傳明代墓前有一石碑,上部脫落,唯存「關夫人鮑三娘」字樣。1914年,法國人對鮑三娘墓進行了發掘,墓室長6.45米,寬2米,高1.29米,墓系曲室,由漢代畫像磚拱砌而成,並盜走額骨、畫像磚等,復立石碑,上書「漢將軍索妻關夫人之墓」。鮑三娘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

參考文獻

  1. 聖帝世系考證. [2019-03-31]. 
  2. 花關索傳. [2014-05-21]. 
  3. 昭化古城. [20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