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於光傳播的一次實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於光傳播的一次實驗(插圖)原圖鏈接來自 E書聯盟 的圖片

關於光傳播的一次實驗》,首次報道在地麵條件下成功地實現光速測定的論文。斐索著。發表於1849年出版的《法蘭西科學院周報》第29卷。

內容簡介

在斐索以前,羅默、布拉德雷等人曾用天文學方法測定過光速,而斐索的實驗是首次在地面實驗室中實現的。實驗採用旋轉齒輪法,讓光源發出的光聚焦後通過齒縫,再經透鏡變成平行光束,此光束傳播8633米後會聚於一平面鏡上,被反射後再通過齒縫進入觀察者的眼睛。文中寫道:「隨着轉動速度的或大或小,(人眼所觀察到的)發光點的光也或亮或暗」。「第1次遮蔽是在每秒12. 6轉時發生的。將速度加倍,該點又亮了;將速度加到3倍,第2次遮蔽又出現;將速度加到4倍,該點又發亮了,以下仿此。」第1次遮蔽相當於光線往返1次的時間中轉輪剛好從齒縫轉到相鄰的齒。實驗中齒輪齒數為720,結合相應數據可求得光速c=3.13×108米·秒-1。斐索的實驗方法曾多次被同代及後繼的研究者所應用或借鑑。法國的科紐曾把反射鏡移遠到23千米處重複斐索實驗。1850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用原理大致相同的旋轉鏡法測定光速,得到了更精確的數值,並發現水中光速比空氣中要小,從而給光的波動說以有力的支持(微粒說聲稱水中光速比空氣中大)。被認為是光的波動說戰勝光的微粒說的一個判決性實驗。

作者簡介

斐索(Armand Hippolyte Louis Fizeau,1819—1896),法國實驗物理學家,曾任法國科學院院士和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關於光傳播的一次實驗 相關視頻

光速有多快?如何準確測定光速
初中物理:光速的測量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2.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